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31章:成都小伙开帆船到黎巴嫩,三个大兵上船搜身,防弹衣要派上用场了

2023-01-06 14:00 作者:韩船长漂流记  | 我要投稿


2019年11月,我停靠在塞浦路斯的游艇码头等候一个合适的时间窗,准备进入中东区域。

塞浦路斯是我帆船之旅中经停的最后一个欧洲国家。2019年11月21日,我开着船从土耳其安塔利亚港出发,航行了将近40个小时来到这里。

从安塔利亚到塞浦路斯

虽然是欧盟的一员,但塞浦路斯的地理位置其实更接近亚洲,以至于很多人都以为它是个亚洲国家。

这个国家最特别的一点在于,它是在二战继德国之后,全世界唯一一个被一分为二的国家,分为“南塞”和“北塞”。南塞归希腊管辖,而北塞则从1974年开始就是土耳其的势力范围,虽然至今没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

首都尼科西亚也被分成两半,我们停留的港口就在尼科西亚从属北塞的这一半。

北塞的签证很特别,不是在护照上盖章,而是给了单独一张纸签。这是因为如果护照上盖有北塞的章,就不能进入南塞,也拿不到希腊签证。北塞海关单独提供一份纸签,就不会在我们的护照上留下痕迹。

北塞纸签

在最后一场暴雨夹着冰雹席卷码头过后,天空终于放晴。我终于要前往我在中东的第一站——黎巴嫩。

黎巴嫩政局动荡不安,且北部跟叙利亚接壤,南部跟以色列纷争不断。总之不管提到这几个国家中的哪一个,我头脑中都是一片战火纷飞的画面。

但该来的总会来,这就上路吧。


告别欧洲,前往中东第一站


11月28日一大早,我起床收拾行装。去中东航海需要做哪些准备呢?来看看:

手持VHF一部,超大容量充电宝2个,救生背心,防水服,防坠海安全绳,望远镜,头灯和高光手电筒(夜航中尤其重要),这些是我在任何海域航行都会用到的基础配备;

此外为了中东之行特地添置了一件防弹背心和一台扩音器,还分装了几袋汽油以防万一。如果说船上还能找到什么可以防身的武器,就只有那把鱼枪了。

航行前的所有装备

防弹背心是我在淘宝上买的,托朋友专程从成都帮我背到土耳其,占了整整7公斤配重。其实它就是一件有很多插袋的马甲,配上几块钢板,钢板插进插袋可以护住前胸和后背的关键位置。

防弹衣

我还看到有网友提问:如果子弹从侧面打过来或者直接爆头怎么办?那很简单嘛,躲开呗。

扩音器是用来喊话的,万一遇到海盗,我就告诉他们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身后有个强大的祖国。

鱼枪和汽油的话……希望用不上吧。

从塞浦路斯到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有120多海里,需要航行一天一夜。从移民局拿到护照和证明后,我开船驶离这座安宁的码头。

再见了,欧洲!


黑暗森林法则


绕过塞浦路斯最北角一片叫“黄金沙滩”的风景名胜,随后转向西南航行。就在两天前,我还站在这片沙滩上遥望黎巴嫩的方向。

晚上10点过,船抵达距离叙利亚领海最近的地方,离岸只有不到50海里,这意味着我很有可能跟当地船只相遇,不管它是客轮、货轮、渔船还是其他什么。

出发前查看海事报告说,叙利亚西部海域刚发生了一起海盗袭击事件。所以说实话,我很紧张。

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我脱掉救生衣换上防弹背心,把两袋汽油和鱼枪都摆在方便取用的位置。

换上防弹衣

除了这些,还有什么能做的?不被发现就是成本最低的自保方式——黑暗森林法则。

我把船上所有灯都灭掉,包括头灯,只留一支手电筒照明。大白陷入完全的黑暗。

其实只要别的船装有雷达,就能够监测到我的位置,但就像索马里海盗大多是渔民一样,我只能赌这些(可能存在的)暴徒装备没那么齐全了。

任何风吹草动都让我神经紧绷,一直熬到凌晨3点,GPS显示船已经进入黎巴嫩对应的区域。理论上讲,我安全了。重新打开航海灯,脱掉防弹背心换上救生衣。算是成功躲过一劫。

在海上,防备任何可能发生的危机都不算过度,毕竟生命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将近6点,太阳的光芒重新照亮海面。在经历一夜草木皆兵后我突然发现,原来光明能意味这么多东西。

真是一个超美的日出。

日出


第一次被拒国门,大兵搜船


中午11点14分,离贝鲁特还剩12海里。依照国际惯例,我分别通过9频段和16频段呼叫码头进行第一轮报备,但都没收到回复。

这是我第一次开船到一个中东国家,为了以防万一,出发前我给码头发了邮件,告知对方我的入境时间,并附有我的身份信息、帆船信息以及航行计划说明,也没收到回复。

那就只好继续往前开了,到港口外再尝试呼叫第二轮吧。

呼叫码头报备

进入某国领海前,提前报备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每个国家海域都有海警巡逻,如果不通知对方就贸然闯入,很容易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果然在离港口不远处,我被一艘海警巡逻艇拦了下来。他们问了我几个问题,随后一名全副武装的大兵登上我的船。

这不是我第一次被海警问话,同样的事情在塞浦路斯刚发生过。其实流程很简单,他们会查看我的护照和证明文件以及船的资料,如果都没问题,大概问两句就会放行。

然而这名大兵查完东西却没有要下船的意思,他进船舱搜查了两遍,把我的防弹衣给拎了出来。我解释说这是我为了过亚丁湾防身用的。

海警上船搜查

看到防弹衣,巡逻艇再次靠近,又有两个大兵登上了船。大白狭小的甲板上瞬间挤满三名身着迷彩服、荷枪实弹的军人。他们问我船上是否有武器,我说当然没有,并表示全力配合他们的工作。

三位兵大哥分头对大白进行了一轮地毯式搜查,又对我搜了身,没发现任何可疑之处;在看过我给码头发送的邮件并跟上级汇报核实后,他们彻底查无可查了。

几个人彻底放松下来,开始闲聊。为了套套近乎,我跟他们说起我的经历,说我4月份从瑞典出发,一路开船回中国的。

“你不上班跑来航海,不用赚钱吗?”一个大兵问我。

“航海就是我的工作啊,船长就是我的职业。我把自己的航海视频传到网上,现在都有100多万粉丝了。”我把社交主页的截图翻出来给他们看,因为没网。

“100万人关注你?!”这几个大哥很震惊的样子。后来我才知道黎巴嫩总共就600万人。

进入黎巴嫩码头需要提前18小时预约,同时找好一名代理去办理所有入境停船的手续,就是因为缺了这个环节,码头方面始终不肯放行。在欧洲航海从没遇到过这种情况,之前不管到哪个码头,包括土耳其和塞浦路斯,都是进港之后现找代理办手续的,根本不复杂。

3小时后终于盼来回复——让我即刻离开黎巴嫩水域。

手续文件全都合情合法,讨论了3个小时居然还是让我走?这我怎么可能接受啊?况且不停靠黎巴嫩就意味着我只能一口气把船开到埃及,可大白的油已经不多了,而且埃及进港同样需要预约。

没办当地的卡,我手机没有信号,不管是黎巴嫩还是埃及的代理我都联系不上,更别提打电话向中国大使馆求助。

码头就在眼前却不能进,到下一站看上去也是死路一条。这种感觉非常非常崩溃。

我不断跟海警沟通,费尽千辛万苦终于联系上了码头经理,赶紧把事情的原委跟他说明,并强调我的船没油,就算不能停在码头,至少也让我把油加了。

对方了解情况后,设法帮我找到一个代理办入港手续。

最后经过8小时的协商和等待,从天亮熬到天黑,我终于踏上了贝鲁特的领土。


一天一签,你见过吗?


第二天一早我去码头办公室办签证,从工作人员口中了解到,我是第一个开帆船入境黎巴嫩的中国人。

由于没有先例,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给我开签证,最后干脆一天一签——每天早上9点我必须到码头办公室领签证,晚上9点前必须回到码头并把签证还回去,周而复始。

实在是太麻烦了。

超短签证,一天一签

码头倒是出乎意料的漂亮,停满了各式各样的豪华游艇,规模之大是继西班牙那座奢华小镇后我再也没见过的。贝鲁特街头也停满好车,车水马龙的完全没有想象中的水深火热。

办签证的时候我认识了一个当地朋友乔瑟夫,他的游艇就停在附近,是整座码头上最酷炫的一艘,黑色,名叫My Way。

这船有多奢华呢?以油耗为例,当它时速达到12节时,每小时能烧掉240升油,达到25节时,一小时会烧掉1000升油!这是我第一次对于“烧钱”这个动词,有如此具象的领悟。

土豪朋友的酷炫游艇

乔瑟夫开车带我去找ATM取钱。目前黎巴嫩的局势很混乱,虽然城市繁华喧闹,但随处可见最多的还是哨兵。乔告诉我看到哨兵就该放心,说明他们把守的地方是安全的。

我原本以为黎巴嫩的中国人很少,但听乔聊起来才知道其实有很多同胞。乔家里是开工厂的,雇了不少中国人,厂里用的设备全部是中国制造。他兄弟经常到中国出差,而他姐姐的几个孩子也都在学中文。

乔带我拐进一条小巷,吃一种只在当地能尝到的卷饼,叫mangushijada(发音)。饼里有芝士、番茄、肉酱,和一种口感像草的当地调料。之后我们去商场办好手机卡,又到银行取了一大叠面值100000的黎镑。

人民币和黎镑汇率是1:214,而且黎镑还在不断贬值。

乔瑟夫请吃黎巴嫩特色卷饼

我不会在贝鲁特呆太久,乔告诉我别的地方都没必要去,但一定要到比布鲁斯古城看看。正好古城正在办美食节,能尝到很多当地特色。


* * *

告别乔之后,我在贝鲁特街头闲逛。当地人口中很大一部分是穆斯林,清真寺随处可见。

通常来说穆斯林国家都恪守着严格的规矩,比如不能在街上喝酒、女孩子必须佩戴面纱之类的,但贝鲁特却完全不存在这种情况,你能看到大家端着啤酒在菜市场聊天,看到街上有很多打扮时尚的欧洲年轻人,也有漂亮优雅、带着头巾的当地姑娘。

各种风格的小酒馆满大街都是,英格兰式的、美式的、比利时的,或许拐过某个街角就会遇见一家特别时髦的小店,二楼还像危房一样布满弹孔,一楼却是大大的落地窗、种满热带风情的绿植。

黎巴嫩曾是法属殖民地,所以这里的建筑都是法式的,但不像巴黎喜欢使用浪漫的白色墙面,这里结合了中东的土黄色,同时因为年久和战乱而变得沧桑破旧,反而有种非常独特的美感。

走进一片老居民区,一个小伙子脚边放着几桶颜料,面对一面空墙喷绘;继续往前走,原本老旧的建筑中赫然冒出一栋异形高楼,整一大面墙都是绿色植物,每个房间都有独立的大阳台;转一个弯猝不及防冒出一个艺术画廊,隐藏在毫不起眼的家属楼之间。

贝鲁特街头的艺术小哥

这就是为什么贝鲁特让人感觉到很神奇,它有法国的优雅浪漫血统,有中东的粗犷和异域风情,有自己历史带来的悠远和沧桑。这座城市给我很多冲击的、艺术的和某种混合包容的氛围,你能在很多细节中感受到当地人的艺术素养。

街上时不时能看到示威的人群,全部都是年轻人。他们的方式不是游行喊口号,而是搞音乐节,因为这样容易聚集人气。

走累了就在一家饮品店歇脚,点上一杯果汁。果汁5000黎镑,合人民币25块钱左右,这边物价不算低。

回到码头,我找出一个熊猫玩偶,一面小五星红旗和一本成都旅游的宣传册送给乔瑟夫,如果没有他的帮忙,我在贝鲁特会寸步难行。乔说如果我遇到任何困难都可以给他打电话,人超级棒。


* * *

比布鲁斯古城是世界上一直有人居住的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历史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它跟腓尼基字母表的发展传播息息相关,而腓尼基字母是世界字母文字的开端。

俯瞰比布鲁斯

古城其实有点像我们丽江古镇,小巷里开满各种小餐馆和小酒馆。我顺着路标走到十字军城堡,花8000黎镑(约40块人民币)买了一张票进去参观。

这座城堡坐落在海边,整个用非常厚重的巨石垒成,爬到顶可以俯瞰美丽的地中海和比布鲁斯古城。

超级厚的城墙

逛完古城只用了半天,下午我乘大巴回到码头。我决定明天离港,主要原因还是每天早晚9点办签证搞得我不胜其扰。不过出发前,我还想进城买点干粮在路上吃。

当地所有的烤饼全都裹了芝士,吃起来很腻。我在网上找到一种不带馅儿的馕,长得像爱马仕手包一样很有意思,里面是空心的。就买它。

这么一个相当有当地特色的东西,只有本地人找得到。我打了一辆出租车,请司机大哥为我带路。我们的车一路走街串巷,在一个加油站旁停下。下车后,司机又带着我走街串巷,最后找到一个居民小区楼下的饼店,买到一只珍贵的爱马仕手馕。

爱马仕手馕

我问司机为什么他们要把馕做成这样,他告诉我大家会把馅儿装进去,然后提着馕疯狂摇摆,里面的东西就能混合均匀啦。

我喜滋滋地提着它回到船上,用刀喇开一个口子,把前一晚炖的青椒香菇牛肉舀进去,居然完全没漏。吃完包的部分,剩下的把手就撕成小块泡进牛肉汤里,下顿饭也解决了,真不错。

晚上6点,我开船驶离码头,前往埃及。


下回预告


到埃及的第一件事就是过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应该是全世界所有航海人的梦想吧,有什么不同呢?

第31章:成都小伙开帆船到黎巴嫩,三个大兵上船搜身,防弹衣要派上用场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