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肋还是救星?美国海军FFG(X)护卫舰

由于美国濒
海战斗舰(LCS)在服役之后出现不少技术故障,进度落后且成本攀高。加之CN海军超出预期的发展,在面对敌方超视距反舰导弹,这使得只有视距内反舰能力与近程点防空能力的LCS显得捉襟见肘,这使得美海军在西太平洋、南海等附近水域作业时,面临超乎预期的海空“威胁”。
在此背景下,美海军于2016年9月提出了一种新的护卫舰(FF)设计,要求比LCS拥有更强的作战能力与生存能力。这种新护卫舰能同时执行反潜与反舰作战任务,而不像LCS每次只能通过搭配不同的任务模块来执行两者之中的一种。
经过一系列评估之后,美海军于2017年4月把接替LCS的新型护卫舰(FF)项目升级为导弹护卫舰(FFG)项目,使之具备更强的防空作战能力。此外,美海军组成了一个需求评估团队(RET),研究在目前两种LCS设计方案中增加区域防空作战能力的可行性,用来保护后勤保障舰队。这个需求评估团队与多个美海军项目办公室、 司令部以及国防部成本与计划评估办公室等进行了一项快速审查,在2017年5月底提出了对FFG计划的建议,FFG(X)项目应运而生。在FFG(X)的缩写中,FF表示护卫舰,G表示导弹舰(配备防空作战系统的舰艇),X代表舰艇的具体设计尚未最终确定。因此,FFG表示导弹护卫舰,而FFG(X)是指具体设计尚方案未最终确定的未来新型导弹护卫舰。
由于海军急于采购,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开展全新的设计,因此,美海军打算为FFG(X)采用现有舰船设计的改进版本,这种方法称为母型设计。该舰的母型舰可能是美国舰艇或外国舰艇。采用母型设计方法可以大幅减少舰船的设计时间、设计成本、进度和技术风险。此外,同样基于项目成本、进度和技术风险等方面的考虑,美海军没有为FFG(X)开发新技术或系统,该舰将采用现有的或其他项目的在研系统和技术。
(题外)如上表所示,美海军提出的2020财年预算要求将12.812亿美元用于采购第一艘FFG(X)。FFG(X)首舰的造价将大幅高于后续舰的造价,因为首舰的采购成本包含了该级舰大部分或全部的详细设计/一次性设计(DD/NRE)成本。(按照惯例,美海军一般将新型舰的DD/NRE成本的大部分或全部附加到其首舰的采购成本中)。如上表所示,在未来几年,后续舰的成本约为每艘9亿美元;20艘FFG(X)的总采购成本约205亿美元,平均每艘造价约为10.25亿美元。虽然第二艘低于首舰的成本,但第二艘舰的11亿美元高于小型战斗舰的成本目标(8亿~9.5亿美元),这意味着FFG(X)与近海战斗舰相比是一种升级,但比驱逐舰便宜。
总体来说FFG(X)对美海军乃至全球海军影响大致为 1. FFG(X)是美海军“由海向陆”调整为“重回制海”战略的产物,意味着美海军能力建设重点由过去发展对陆作战能力,转向兼顾对陆投送和制海作战能力。 2. FFG(X)是美海军“分布式作战”概念的产物,强调先进的态势感知和数据传输能力,将为美海军作战带来较大的灵活性和能力提升。 3. FFG(X)项目的推行,表明在快速变化的战略和威胁环境下,美海军的思路从“求新”逐步向“求稳”转变,通过集成成熟技术的方式来发展舰艇装备,控制进度风险和成本风险,避免出现DDG 1000、LCS等型号下马或被迫改变使命任务等重大问题。 4. FFG(X)为满足未来需求,重点强调保留排水量、冷却能力、电力和甲板面积等裕量,以便在未来发展中可嵌入新技术,一方面可有效控制项目风险,另一方面可满足未来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