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公务员考试报名|报考指导里的那些冷门知识以及规避技巧(建议收藏)

2020-06-28 11:28 作者:申论克星王长明  | 我要投稿


你真的会报名吗?

辛辛苦苦复习大半年,到了报名的时候,有的人因为认识不到位,错失了良机,是一件多么得不偿失的事情。

今天我们来仔细琢磨一下:

基层工作经历到底怎么算?

签了三方协议还算应届生吗?对报考公务员有没有影响?

冷门专业的同学真的不占优势吗?

应届生应该如何选岗?

在职考生应该如何选岗?

报考公务员时一般人都会碰的误区


【基层工作经历】

1、什么是基层工作经历?

基层工作经历,是指具有在县级及以下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村(社区)组织及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工作的经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该基地为基层单位)参加见习或者到企事业单位参与项目研究的经历,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在军队团和相当于团以下单位工作的经历,退役士兵在军队服现役的经历,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

应届毕业生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经历,不能视为基层工作经历。


2、基层工作经历起始时间界定

(1)在基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工作的人员,基层工作经历时间自报到之日算起。

(2)参加“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中央和地方基层就业项目人员,基层工作经历时间自报到之日算起。

(3)到基层特定公益岗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初次就业的人员,基层工作经历时间从工作协议约定的起始时间算起。

(4)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该基地为基层单位)参加见习或者到企事业单位参与项目研究的,视同具有基层工作经历,自报到之日算起。

(5)在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单位工作的人员,基层工作经历时间以劳动合同约定的起始时间算起。

(6)自主创业并办理工商注册手续的人员,其基层工作经历时间自营业执照颁发之日算起。

(7)以灵活就业形式初次就业人员,其基层工作经历时间从登记灵活就业并经审批确认的起始时间算起。


3、基层工作经历截止时间界定

2020年陕西省考基层工作经历计算截止时间为2020年7月31日。


4、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应届毕业生以何种身份报考?

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应届毕业生,可按应届毕业生身份报考。如果符合职位规定的基层工作年限,也可以报考要求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职位。


5、间断过的基层工作经历是否可以累计计算

国家公务员局在给网友的回复中明确提出:间断过的基层工作经历可以累计计算。


6、基层工作经历如何证明?

通常大家在面试前的资格审查阶段,需要出示基层工作经验的证明。社会在职人员需单位出示证明即可,有些农村工作经历或自谋职业,个体经营的大家,需要当地乡镇街道办事处等相关部门开具证明,也可提供如劳动合同、聘用合同或者公积金缴纳存单、社保缴纳存单等来证明。基层工作经历的证明格式样本等,公务员考试政策中没有明确限制和规定,大家可咨询招考单位详细信息。

大学生村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的认定由相应的主管部门出具证明。凡有关材料主要信息不实,影响资格审查结果的,招录机关有权取消该报考人员参加面试的资格。


【三方协议】

1、什么是三方协议?

三方协议:《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毕业研究生就业协议书》,一般说的《就业协议》也是它,应届毕业生第一次就业的时候才需要签。


2、三方 :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

有什么作用:在毕业到就业这个过渡期,给大家一个保障。明确三方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解决应届毕业生户籍、档案、保险、公积金等一系列相关问题。对毕业生:签了三方,毕业的时候学校才给发派遣证,表示这个学生我们培养好了,可以完完整整的交给用人单位。对用人单位:签了三方就意味着招到了一名毕业生,要接收毕业生来就业,并且解决户口、档案等问题。对学校:这是教育培养工作的结束与就业交接的开始,也是算就业率的凭据。


签订流程:三方协议,就是三方都要涉签,签署顺序:毕业生-单位-学校,一定不要乱了顺序。(1)学校统一发,或者毕业生敲定工作以后拿着单位接收函到学校领取,一式三份;(2)毕业生本人填自己的情况,别填错;(3)寄给用人单位填写、盖章;(4)返回学校,由学校填写盖章;(5)协议生效,三方各留一份。


何时终止:毕业生拿着报到证到单位报到、用人单位正式接收后自行终止。然后用人单位会与毕业生签正式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一签,三方协议就失效了。


注意事项:想好了再签,尽量别解约。注意单位名称不要写错,要写跟盖章一致的全称。填自己的专业时不要简写,教务处是怎么定名的就怎么写。看好违约金是多少,能少点就少点。如果有补充信息,填到备注栏里,保障自己的权益。实在要解约的话,签订时要谨慎,尽量不要走到解约这一步,如果有也一定跟单位协商好,争取减少违约金及其他影响。解约流程:(1)毕业生向用人单位申请,请单位发放三方协议解约函;(2)毕业生持解约函到学校;(3)学校审核通过,将解除旧的,发放新的。


三方协议与劳动合同异同:三方协议书只是三方签订的就业意向,不是劳动关系的法律文件,对劳动关系没有约束力,只有毕业生到单位报到,并与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或形成了事实劳动关系,毕业生才能和用人单位形成正式的劳动关系。如果没签劳动合同,或者签了以后试用期未通过,那也没有正式形成劳动关系。


3、三方协议对应届生身份没有影响

国家统一招生的普通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和在择业期内(国家规定择业期为二年)未落实工作单位,其户口、档案、组织关系仍保留在原毕业学校,或保留在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和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毕业生,可按应届高校毕业生对待。

也就是说毕业2年以内且档案在原毕业学校,或保留在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和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毕业生,都是应届生。

【报考误区】

【误区一】报考招考人数较多的职位

在报考职位填报过程中,很多考生为了使自己获取更多的录取机会而去报考那些招考人数相对比较多的职位。比如垂直管理的省市地一级的部门,它可能招考的职位不是一个两个的,而是相对比较多的像5个10个等等,这样的招考职位对于考生来说概率会不会大一些呢?这样我们得看相对的比例,招考的人数多,但是报考的人数同样也很多,报考的人数平均到招考的人数比例,它实际上也是几百个人竞争一个岗位。所以,当你这样想的时候,你的竞争对手也是这样想的。所以考生在报考的时候,不要单一的考虑报考人数,还要综合全面地考虑报考的职位。

【误区二】在职人员有一定优势,因此录取几率一定会高于应届生

要全面分析在职人员和应届生各自的优劣势,理性报考。首先,在职人员有一定的优势是因为有很多职位是要求有相关几年工作经验的,这就为社会在职人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平台,但是也不能忽视在职人员自身的劣势。在职人员的年龄、心理和各种生活压力都相对来说比较大而且工作、家庭等琐碎事情占据了生活的全部,复习时间相对较少,多重因素会导致在职人员备考比较吃力。

【误区三】为解决就业,盲目选择不合适的职位

很多考生迫于就业等外在压力,抱着这样的想法:只要我能考上公务员,职位在哪里、是不是适合自己等都无所谓了。


  1.这种不考虑各种因素,只是一味的为了就业压力、工作环境不好等因素,简单的就把考公务员作为救命稻草一样仅仅抓住不放,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不够全面的。


  2.众所周知,中国人“家庭观念”是非常强烈的,很多独生子女的父母都希望孩子在身边工作,好照顾他们;成了家的更是不能离开自己组建的小家庭,所以小编在此提醒广大考生在选报时要慎重考虑,理性对待,不能盲目进行选择,万一考上了又不喜欢工作地点可是会弃之可惜的哦。


  3.不管是应届生还是在职人员一定要针对自身的特点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位,什么是最好的,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误区四】所学专业较偏,只好报没有专业要求限制的岗位

  在报考职位填报过程中,很多考生发现自己所学的专业较偏,可以选择的余地很小,但是又不敢报太冷门的职位,是不是应该报那些没有专业要求限制的岗位呢?


  1.关于专业的问题要辩证地看待,所谓“冷门”,一定相对“热门”而言,没有所谓的绝对“冷门”职位,也就是那些没有任何职位需要和专业限制的。你的专业没有任何一个职位能报考,这肯定是不可能的,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你对职位信息表没有进行全面通览和了解。强烈建议考生通览一下职位表,对照自己的情况,决定报考的职位,不要随便做决定,要相信总有一个适合自己所学专业的职位,不要轻易放弃或让别人帮你做决定。


  2.没有专业限制的往往是热门职位。纵观往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的情况,可以发现大部分的热门职位都是一些没有专业限制的职位,很多考生都填报这样的职位,从而造成了职位填报的拥堵,相反一些岗位却无人问津,导致报考比例严重失调。


  综上所述,广大考生应该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知己”就是先对自我进行全方位的定位,了解自身情况,对症下药。可以在纸上写明自己的专业、学历、特长、适应能力等等情况,看起来一目了然。“知彼”就是根据所分析的情况,在填报职位的变数中找到一个基准点,在填报过程中,考生应该在不同时段关注所报考的职位变数,竞争比例怎么变化,有什么样的趋向,对所填报的职位有一个规划。

【误区五】主观认为自己适合职位,不考虑职位要求

  有考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是本科学历,在学校有学生干部的经历、也组织过相关的演出活动,很有创意、文笔功底也不错,我是不是就可以报考跟文化相关的部门?如:国考中文化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管理处主任以下科员、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离退休干部局文体活动处和宣传部的相关职位。


  1.这位考生对自己的定位还不错,但是还要提醒考生的一些潜在的风险,就像这位考生所要报考的文化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它有没有相应专业要求,自己是否符合职位所要求的基本条件,还有对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管理的文件以及制度、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以及问题等这些情况的背景知识有没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对于岗位的选择应该站在客观的角度,不要主观认为我有这个热情、这个能力、我做过相关的活动,我就很适合报考这个职位。报考和自己专业不相符的职位,连审核都过不了,还请考生报名时慎重选择岗位。


  2.考生在报考职位的时候一定要对自己各个方面性别因素,性格特点、身体条件、工作环境的等等综合起来分析,仔细研究报考要求,这样就可以选择适合自己,自己适合的职位。


冷门专业如何选择职位?

1、有和自己专业要求一致的职位,当然可以直接报考。

2、可以报考专业要求不是很具体的,某一大类的职位。比如你的专业是新闻学,但没有要求新闻学的职位,别忘了你还可以报考要求中文、文秘类的职位;如果你是绘画专业,你可以报考要求是艺术类的职位。

3、既没有要求专业一致的职位,也没有专业所属分类一致的职位,可以报考专业不限(该职位竞争会很大)的职位。

4.借助升本或者考研改变专业

5.借助二学位改变专业

根据历年的公务员招录信息可以发现,一般来讲,一下专业机会较多:中国汉语言文学类、经济类、法学类、计算机类、管理类等,如果为了考公务员选择二学位,建议考虑以上专业。


应届毕业生如何报考更容易上岸?

抛弃掉三不限职位

从往年的热门职位来看,大多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专业要求比较宽泛,政治面貌不限,多数不要求工作年限。

对国考稍微了解的小伙伴都知道,竞争比最高的职位就是不限专业,不限工作年限,不限政治面貌,俗称三不限的职位,1000+:1的录取率并不少见。

门槛低自然竞争激烈。所以,还是把这些职位留给那些在国考职位表里找不到自己的专业的同学们吧。


别仅盯着中央的岗位

前面冠以“中央”字样的职位,更能激起报考者的吸引力。拿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来说,共541个部门发布招录计划,招录共计27061人,提供15589个职位,县(区)级及以下计划招录21268人,占总人数的79%。

近三年来,县(区)级及以下机关的招录人数及所占比例均较为可观,向基层倾斜的力度比较明显。


热门专业选择多

对于国考热门专业出身的孩子来说,职位可以挑到眼花缭乱。

从2017年国考职位表可以看出,财经类专业、法律类专业、计算机类专业、中文类专业、管理学专业依旧是国考最为热门的专业。

能报岗位多的小伙伴,要做的工作就是在职位表中做好筛选,根据自身条件和喜好,让职位表中仅剩下符合自身需求的岗位,选择困难症就能方便治愈一些。


看限制要求一定要认真

职位表中很多对专业的要求为“××、××等专业”、“××类”,原则上大家专业名称与报考职位专业要求完全一致才可以报考。但每年国考报名都有很多大家觉得自己的专业名称与职位要求的专业类似,就认为肯定可以报考,这是很不可取的。

如“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从字面上看,貌似同属一门,事实上这两个很相像的专业却有不同内涵,再如“容度”很大的人文社科,其实应用经济学、政治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等相差很远的专业有的也可以报考的。

对于这种情况的,一定要先电话咨询招录机关确认是否能够报考,经招录机关同意报考后方可报考。因为报考人员报考某一职位资格审查未通过后,不可再报考同一职位,这就很可能错过你心爱的岗位哦。


中间时段报职位

在报考时间上,尽量选择中间时段。比如15号开始报名,在考试报名系统开启后,大家应尽量选择在报考的第五天或第六天报考。因为经过筛选,大多数小伙伴最后会剩三个左右的选项,中间时段报,可以看看这几个职位已经通过审核的报名人数,尽量避开“万人坑”。

有人会说,那我不是最后一天报更好?不行的,报考是有半天到一天的资格审查的,要给未能通过预留转圜的时间。


用门槛最大限度排除竞争对手

从报考的条件中找到和自己符合度最高的职位:学历、学位、专业、工作年限、户籍、外语要求、体质要求都是筛选的标准。

比如青海省气象局某县气象局业务管理一职,要求大家为大气科学类本科以上本省户籍人员,除此其他无限制,仅户籍一项就能帮你拒掉很多人。

还有需求专业程度也是一种考量,这个需要大家先了解职位的具体内容:比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乍看很相似,但是前者多要求有医学背景的大家,工作的专职性也比后者强。

再比如铁路公安隶属于铁路总公司,是公安的一个小分支,而公安部直接归国务院主管,是行政机关。报考公安条件就比铁路公安更高。逆向而行的话,也可以试试捡漏:新疆库尔勒铁路分局的铁警就出现过补录的情况。

总之,挑那个要求你都符合的,但对别人来说限制条件最多的岗位!!!


在职人员如何筛选职位?

先从“基层工作经验”入手挑选

本着报名“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如果你有5年工作经验,选择5年以上基层工作经验,这样可以缩小报考人员范围,减少竞争力度。但如果你想扩大搜索范围,多给自己一些机会,那就选择基层工作经历年限——2年。

在基层工作经验这里,要注意的是,也可以选择无限制,以扩大搜索范围。


按照“学历”挑选

大家可以先选择适合自己的学历,比如一名硕士研究生可以选择:

这样又会剔除掉一批职位,进一步缩小了可选职位的范围。


按照“专业”挑选

学历选完之后,大家可以选择学历,比如英语专业的大家,可以筛选包含“英语”两个字的专业。

在专业这一步,会剔除一大批职位。由于很多大家对自己的专业只知道精确名称,比如有大家的专业为“政治学”,但政治学属于法学,(大家可参考《国家公务员考试本科专业类别对照表》)因此大家也可以筛选“法学”专业。但是由于每个部门有自己的特殊情况,大家在拿不准的情况下,建议要致电其部门及用人司局询问专业详细招录情况。


注意“其他条件”和“备注”栏

这些职位选择出来之后,大家还需要看的是“其他条件”和“备注”栏。

如有一职位要求英语专八合格,如果你不是,此职位就得剔除。


看职位本身条件

当剩下所有职位你都符合标准的时候,这个时候就要看职位本身的条件了。比如“部门名称”“用人司局”“机构性质”“机构层级”“职位属性”“职位名称”“职位简介”,看看此职位属于哪个部门,从事什么方面的工作,是否符合你的心里预期。


没有听明白的可以点击下方听完整视频:

也可以联系考拉老师咨询有关报考的问题(\/:chuxinkaola,填加时请备注:B站报考)或者领取以下备考资料 ↓ 

【结构化面试逆袭秘课13节完整版+电子版讲义】,【有方法有道理的申论小课25节完整版+电子版讲义】,【申论万能词句汇总文字版】,【基层政府实务5节】,【“五位一体”公考热点6节】

公务员考试报名|报考指导里的那些冷门知识以及规避技巧(建议收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