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追一抹赤色,溯一段烽火

2023-02-15 15:26 作者:北极星的征途  | 我要投稿

追一抹赤色,溯一段烽火 许久不曾回农村老家,放假得空才有机会回到我那红星闪烁的故乡。 我的老家——赣州市于都县桥头乡,位于赣南革命老区,是一个默默无名的山野之乡。但是在一百多年前,这个默默无名的山野之乡,迸发出了一股燎原星火,微弱的火光刺破了旧社会中国的无边黑暗,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做出了卓越贡献。 在这里,有中共于北特区委员会旧址——谢家祠,有中共于北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桥头乡桥头村民民居,有赣南工农革命军第十五纵队旧址——鲤公寨。这里是充满自由的山野之乡,也是桥头(即于北特区)革命根据地,既是赣南第一块红色区域,也是序列于党早期在江西创建的井冈山、东固革命根据地之后的第三块小区域革命根据地。它的创建、巩固和发展,对于赣西南革命斗争的发展和后来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奠定了重要基础,在赣南乃至江西全省的革命历史上都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至今还记得少年时,我和小伙伴在这些古老的建筑中间自由地穿梭奔跑。每逢家人看见,不免要抓住我们,当面一顿苛责,语重心长地教导我们要敬重这些熠熠生辉的革命旧址。彼时,年幼的我们不能理解大人们对于先烈和红色旧址的至高的尊崇,只是把那些革命旧址当作是应该拆掉的破旧老屋。时至今日,读过了万卷书,走过了千里路,思想也随着年岁渐长而在逐步成熟。我终于理解上一辈人为何要训斥我们,为何内心怀着如此庄重的敬意去凝视那些古老的革命建筑。 是啊,那是一个黑暗动乱的年代,人民已经被逼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这是不幸的。然而,压抑的社会中依旧有那么一群仁人志士。他们不惧流血的断头台,不畏冥顽不化的木讷,不怕帝国主义的船坚炮利,毅然站了出来,作为中国人的脊梁,扛起了救民于水火的历史重任。他们,是领导举行桥头农民暴动的钟声楼、朱学玖,他们,是不断在战争中穿插的开国少将李致远,他们,是思想的先锋战士谢明,他们,是顶着炮火救治伤员的谢华,他们,是党的优秀干部钟月林,他们,是八一勋章、解放勋章、红星功勋荣誉章等诸多荣誉的获得者钟珠瑞。 正是这些革命先烈不惧怕牺牲、视死如归,以救民于水火之中为目标,才有了我们今日的和平与安定,才有了今日祖国的繁荣昌盛,才有了今日人民的幸福安康。 想想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桥头暴动、于都县城攻坚战、桥头保卫战、饭甑崠狙击战,这些战役,是土地革命时期人民群众对地主和资本家的压迫剥削的强有力的反击,是人民群众登上政治舞台的觉醒先兆。没有先辈的浴血奋战,哪有如今的国泰民安,哪有当今的盛世太平。 虽然那段烽火岁月已经离我们相去甚远,但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的场景却依旧在我们的梦里,魂牵梦绕。 在桥头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平凡伟大的劳动人民一直追随着镰刀锤子的那一抹赤色,在梦中不断体会着曾经那段烽火岁月的可歌可泣。

追一抹赤色,溯一段烽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