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战争】猎杀苏联号〔1944〕
1944年7月29日晚上九点,法国航母“贝亚恩”号打开了通往机库的盖板,但碍于时间与沟通方面的问题,出击者中没有身为战斗机的D.790,升降机只从机库中陆续抬出了8架LN.401战斗轰炸机。它们在甲板上列队,一一冲过高大的舷外舰岛,向东疾驰,与从联邦德国航母“齐柏林伯爵”号起飞的大机群汇合。
数个小时前,部署在瑞典的英国潜艇发回了一份重要情报,苏联波罗的海舰队的绝对主力,65000吨级的“苏联”号战列舰,被发现在2艘26000吨级的甘古特级战列舰,与多艘屏卫舰的簇拥下即将进入斯卡格拉克海峡。盟军高层立即决定,在北海聚集力量,觅机摧毁这头令他们坐立难安的巨兽。
冰冷的海风无法阻滞他们,8架法国轰炸机进入了德国机群的队列中,受4架Me 155A战斗机保护。10架Ju 87——这种低航速的名为“斯图卡”的德式俯冲轰炸机,不得不配合这一更缓慢的机型,德国飞行员们不得不收紧节流阀,降低航速。为了掩护他们,由英国本土起飞的战斗机在南面巡逻。
突然,打头的Me 155A长机接到通告,大群苏联飞机正由丹麦方向朝他们靠拢。这里是东面,正是英国战斗机的防守空缺,而为了不打草惊蛇,驻扎在瑞典的皇家空军部队并未在第一时间出动——他们升空需要时间,并注定无法掩护这第一波攻击。
由长机带队,4架梅赛施密特战机开始爬升,他们的油门已推至最大,使排烟口开始冒火。在高出轰炸机群500米时,他们发现了来袭的苏军。那是16架单发的雅克战机,仅比轰炸机编队高出100米,梅赛施密特战机压低机头,在赤色云霞下朝雅克机俯冲而去。
雅克机机敏地向两侧翻转,躲过了Me 155A的光剑,他们不管这些冲过身后的德国人,直奔后方的18架轰炸机。第一个遭到攻击的,是LN.401编队,这些单座战斗轰炸机尽管安装了1门20mm机炮、2挺7.5mm机枪,可在挂满炸弹的情况下也没有空战的机动性,其中2架被当场斩断机尾,如落叶般旋转着跌向墨黑的海面。
射击声、爆炸声接连不断,一架又一架轰炸机中弹起火,向千米之下的大洋坠去。第一轮进攻结束,就有7架飞机折翼不起。梅赛施密特战机赶回解救,可瞄准光斑却始终无法套住雅克机的机体。敌机太灵活、太多了,火力强大、且占据能量优势的Me 155A得不到便宜,其中一架随在混战中被37mm机炮炸断机翼。
它尾旋着,在落日的余晖下黯然离场,它的机体燃烧着不甘的烈焰,在空中留下最后的航迹。好在它的任务实质已经完成,就在另一头,瑞典的方向,苏联舰队的右翼,挂载有18英寸航空鱼雷的10架英国“蚊”重型战斗机,正迎着浪花掀起的水雾,朝“苏联”号袭去。
苏联舰队几乎是在咫尺距离上发现这些双引擎飞机的,由于主要在防卫西面的舰载机编队,抵御北面的屏卫力量被削弱了。蚊式机群迎着稀疏的弹幕,突破了外围2艘前哨级驱逐舰组成的防线,直冲紧随“马克希姆·高尔基”号巡洋舰、居于2艘甘古特级战列舰之前的“苏联”号战列舰。
10条鱼雷在各自的阵位投下,舰载高炮不负众望,将2架急转逃逸的蚊式先后化为火球,可这并不能阻止水中威胁的突进。“苏联”号战列舰打满右舵,全力规避。第一、二、三条鱼雷从舰艏袭过,第四、五条鱼雷在舯部擦开,但第六、七、八条鱼雷因躲闪不及,被一头撞在了舰艉,炸开了花。
这些高过甲板一层楼高的水花落下时,敌人的战机也消失得无影无踪,防空炮位的水手欢欣鼓舞,庆祝他们赢得了第一场实战的胜利。可在兴奋之余,“苏联”号的高射炮手猛然发现,自己所在的战列舰似乎航行得越来越歪,好像控制不了方向,正在落入深渊。
原来,鱼雷不仅命中了船体,撕出了裂口,还破坏了船体后部的动力系统。海水疯狂地灌入一片狼藉的轮机舱,使战舰引擎功率大减、船舵卡住。水手们迅速就位,舱内,组织蛙人潜入轮机舱,试图掌握情况、修复设备;舱外,在舰艉部署拖曳式应急舵,使用人力转舵。
舰队大幅降低航速,保护遭到雷击的“苏联”号,可这艘战舰的舵机卡死的角度过大,应急舵的影响杯水车薪。负责后卫的、2600吨级的驱逐领舰“哈尔科夫”号,奉命用缆绳与“苏联”号相连,以充当舵机使用,此时战列舰上再次警铃大作,英国驱逐舰编队正从西北方逼近。
“苏联”号向这些不速之客打响了它实战中的第一轮炮,3座406mm三联装主炮塔,与甘古特们的8座305mm三联装主炮塔一齐转向右舷,让炮管们接连发出怒吼。但距离较远,4艘英舰幸运地与所有的33枚巨型炮弹擦肩而过,驱逐舰与9000吨级的“马克希姆·高尔基”号巡洋舰也进行了轰击,才赶走了他们。
但英舰仍留下了一些21英寸重型鱼雷。为躲避它们,“哈尔科夫”号受命向左全速急转,以将“苏联”号的舰艉向左拽去,使舰艏朝右。这批舰载鱼雷被轻松躲过,但噩耗接踵而至,一是发现英国战列巡洋舰编队从西北面接近,二是护航战斗机在西面又遭遇了8架德制Do 217中型轰炸机。
几乎所有的驱逐舰都转向西北,准备发射鱼雷逼退这些主力舰,月空中的敌机显然没有他们更具毁灭性。照明弹和信号弹突然在穹顶出现,水手们发现,那是4架双引擎轰炸机——漏网的Do 217。他们以破片弹幕相迎,一架轰炸机在空中爆开,化为齑粉。
但第二、三、四架来到了上空,抛下了3颗回礼——一种重达1.5吨的、名为“弗里茨X”的制导炸弹。机上的操作员们汗流浃背,他们紧守着玻璃视窗,拼命引导这拥有5个光源的小东西,奔向千米下的庞然巨物。由于势单力薄、高度较低,底下的5艘战舰组成了极为密集的防空弹幕。
一架Do 217被击落,它的炸弹因缺乏引导而坠海,另2枚中也只有1枚成功命中——击中了“苏联”号战列舰后的“哈尔科夫”号驱逐领舰。炸弹落至舰舯,穿透甲板在舰底爆炸,使这艘战舰大量进水,开始下沉。“哈尔科夫”宣布弃舰,“苏联”号失去了这一宝贵的外部舵机,而解决方案还未制定。
所幸余下2架Do 217放弃投掷另一枚“弗里茨X”,逃之夭夭。可无线电传来了新的坏消息,法国与联邦德国的战列舰正在屏卫舰的伴随下,从西南面接近。此时,同行驱逐舰还在西北与英国战列舰周旋,“苏联”号已经到了生死攸关的关头。它已在丹麦的西面,但这威廉港之行的最后一段路程,似乎要成为天堑。
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原地坚守,等待拖船的协助,至少舰队还在苏联空军的掩护范围内。部署在埃姆登的德制鱼雷艇倾巢而出,直奔那些向“苏联”号靠拢的敌舰。它们都是些100吨上下的小船,仅装备了鱼雷与小口径高射炮,这12艘快艇在屏卫舰赶来前,接近了那些百倍于自己体积的海上要塞。
那是一支排成单纵队形的庞大舰队,由5艘万吨巨舰组成的,依次是45000吨级的“让·巴尔”号战列舰、35000吨级“敦刻尔克”号战列巡洋舰、32000吨级的“沙恩霍斯特”号战列舰与2艘16000吨级的德意志级巡洋舰。他们发现了这些小船,使用副炮驱赶,如雨点般密集的炮弹盖了过来。
12艘鱼雷艇迎着猛烈的炮火与飞溅的水花,组成两个6艘一组的单横队,分别向“让·巴尔”号战列舰、“敦刻尔克”号战列巡洋舰发起攻击。这两艘战舰都得到了12条533mm——即21英寸的重型鱼雷。鱼雷艇们随即全速掉头撤退,但在急转时仍有2艘中弹爆炸,沉没在冷冽的大洋中。
2艘法国战列舰熟练地转舵规避,让这些致命的爆炸物接二连三地扑空。但变换航向仍然消耗了大量时间,为了维持阵型,后续的德国战舰也不得不一起调整。好在天色已暗,能见度骤降,他们最为担忧的苏联飞机再不能发挥作用,而屏卫舰已经组成了反潜防线,没有什么能再阻挡他们逼近“苏联”号了。
一批炮弹砸在了打头阵的“让·巴尔”号的舷外,紧接着是第二、三批。他们欣喜若狂,这必然是来自苏联舰队的袭击,“苏联”号已经离己方不远。舰队立即左转,尽快从T字劣势转化为反航战,然而“苏联”号和它的3艘随从——2艘战列舰、1艘巡洋舰,仍然在这一转换阵型的空隙间又打出了一轮全齐射。
42枚炮弹全部错过“让·巴尔”号,但其中一半落到了紧随的“敦刻尔克”号的前甲板,并引发了火光冲天的大爆炸。“马克希姆·高尔基”号上的观察哨发现,甘古特级战列舰的305mm炮弹命中了“敦刻尔克”号的第一座主炮塔——A炮塔,而来自“苏联”号的406mm炮弹则一头撞进随后的B炮塔下的弹药库。这艘战列巡洋舰的艏部在熊熊燃烧。
盟军编队开始重组,后续三舰绕过忙于自救的“敦刻尔克”号,跟进旗舰“让·巴尔”号,同时,他们也发现了地平线上的4艘苏联战舰。航向稳定后,“让·巴尔”号使用2座380mm四联装主炮塔展开了第一轮还击。他们瞄准的是其中最大的“苏联”号,8枚炮弹在这艘战列舰的舰艉接连擦过。
“让·巴尔”号的误差意味着“苏联”号并不是完全失去动力。后续三舰吸取教训,进行了更为精确的炮击。“沙恩霍斯特”号战列舰的9枚280mm炮弹在“苏联”号之前落水,而来自两艘德意志级巡洋舰“舍尔海军上将”号、“吕佐夫”号的12枚283mm炮弹,飞过“苏联”号的桅杆,掉入舰后的海里。
双方激烈交火,“马克希姆·高尔基”号巡洋舰的目标是“舍尔海军上将”号,“苏联”号战列舰的对手是“让·巴尔”号,而两艘一战时期服役的甘古特级战列舰,“十月革命”号瞄准了“沙恩霍斯特”号,“马拉”号则迎战“吕佐夫”号。为求精准,盟军编队开始减速,但苏联舰队航速更低、且更靠近海岸。
自由搏击开始了。首当其冲的是“舍尔海军上将”号,舰艉鱼雷发射管被“马克希姆·高尔基”号的180mm炮弹炸烂,而“苏联”号仅在第四轮对射中,就有一枚406mm炮弹击中“让·巴尔”号中部,摧毁了2座100mm双联装防空炮塔……彼时的“敦刻尔克”号已经开始下沉,燃烧的残骸旁挤满了救生艇。
“让·巴尔”号在第六轮对射时,终于命中了“苏联”号,但它的380mm炮弹在这座B炮塔上弹开,没有造成损伤。就此,“苏联”号开始频繁遭到盟军四舰的命中,尽管那些炮弹没有对舰体造成太大影响,但舰舯破败不堪,不断发生火灾,3座152mm双联装副炮塔与各色防空枪炮更是被砸得粉身碎骨。
随从们试图挽救局势,可“马克希姆·高尔基”号巡洋舰无法击穿“舍尔海军上将”号的装甲,他们已经将这艘德意志级巡洋舰的舰舯副炮、水上飞机设施彻底摧毁,并多次命中上层建筑,也无法令其失去战斗力。而两艘甘古特级战列舰却因过于老旧,射击精度低,只在敌舰无足轻重的位置留下了仅有的几个弹坑。
每轮交锋,“苏联”号都要面对包括8枚380mm、9枚280mm、12枚283mm在内的主炮炮弹袭击,另有若干副炮炮弹,其所应对的“让·巴尔”号,也需承受以9枚406mm炮弹为主的攻击。“苏联”号和“让·巴尔”号的舰上均哀嚎遍地,手术室及附近的走廊内躺满了重伤的水手。他们虽在炮战中躲进了舱内避难,可穿甲弹却仍洞穿进来,在内部爆炸。
“苏联”号迎敌的一面已经被高爆弹引起的大火烧得焦黑,但它的舰体装甲厚重,并无大碍,依旧在炮火中屹立不倒。这时“苏联”号的雷达室报告,西面的空中又发现了不明目标,然而这支遭到严重削弱的舰队已经无暇顾及这些来自空中的威胁了。那4架突破夜间战斗机封锁的Fw 200侦察巡逻机,遭遇的弹幕非常稀薄。
就着海上的火光,这些四引擎的德制大型飞机发射了翼下预热好的武器,一种将制导火箭和500kg航空炸弹绑在一起的遥控武器——Hs 293反舰导弹。这4个“连体婴儿”拖着长长的白色尾烟在夜幕中疾驰,在无线电指令的不断微调下,离正在开炮的4艘水面战舰越来越近,最终落在了前三艘的甲板上。
“马克希姆·高尔基”号巡洋舰的右舷舯部中弹,此处的高射炮位在直冲桅杆的火光中全部失能;“苏联”号战列舰则是塔楼附近遭殃,上层甲板被撕出了大口;只有“十月革命”号战列舰幸运的安然无事,攻击他们的反舰导弹没有爆炸,成了一颗哑弹。防空力度骤降,巡逻机瞄准“苏联”号打出了最后一轮Hs 293。
它们全数命中,在“苏联”号上引起了四次巨大的爆炸,造成了骇人损失。前甲板的第二座主炮塔,右炮管损坏,后甲板的主炮塔,左中炮管全毁。这艘战列舰一下丧失了3门406mm火炮,大大减轻了“让·巴尔”号的压力。受损最为严重的后炮塔还渐渐失去了旋转能力,第4门主炮无法还击。
双方舰队即将错开。截止此时,“马克希姆·高尔基”号的炮火卷走了“舍尔海军上将”号的大量设备;“苏联”号的炮弹不时在“让·巴尔”号的舱内引爆,让它满目疮痍;“十月革命”号在“沙恩霍斯特”号的烟囱上凿出了一个大洞,并在司令塔上留下了恐怖的弹孔;“马拉”号的一枚炮弹使“吕佐夫”号的前部主炮塔卡死,令其无法瞄准目标。
但这些奋战的180mm、406mm、305mm主炮与各色副炮并不能拯救“苏联”号。在北海空域,苏联夜间战斗机落于下风,自研的Pe-3、德制的Bf 110,被夜战型的英国“蚊”战机打得四散奔逃。一支由9架皇家空军“兰开斯特”重型轰炸机组成的编队,从这些防空网的漏洞中溜入,毫无阻碍地抵达了苏联舰队的上空。
即使苏联舰队正在持续开炮,“苏联”号上火光滚滚,在10海里外的盟军舰队上都清晰可见,可这些四引擎飞机中的3架先导机还是投下了照明弹,照亮了这些海上要塞的轮廓。6架进攻机按计划分成两个相距千米的三机小组,降低高度,排成单纵队。第一组轰炸机率先瞄准在战列线上顽抗的“苏联”号,投下了那些5.4吨的巨物。
3颗昵称“高脚杯”的大家伙旋转着,一颗接一颗地砸向航迹稀薄的“苏联”号。其中第一颗落在了该战舰的前方,第二颗擦过了舰艏,只有第三颗取得了战果,它击中了第一座主炮塔,用自己2.3吨烈性炸药引发了绚烂的爆炸。“苏联”号仿佛被点燃的烟花,A炮塔噼里啪啦地炸出了一团壮观的火球。
少顷,又有3颗“高脚杯”从天而降,悉数落在了“苏联”号的右舷舰身上,让这艘65000吨级的崭新巨舰瞬间被狼烟吞没。余下的2座主炮塔不再随着远去的敌舰旋转,舰底更是被贯穿了4个恐怖的大洞。右舷舱室大量进水,全舰向海面倾覆。安置救生艇已不可能,幸存的水手纷纷跳进汹涌、刺骨的海水中,没命地游向远处。
战列舰“苏联”号结局已定,而巡洋舰“马克希姆·高尔基”号、战列舰“十月革命”号、“马拉”号的战斗仍然没有结束。他们一边与敌人对射,一边重新组织了阵型,两艘甘古特级战列舰绕过了舰底朝天的“苏联”号,从满是水手、碎片的凌乱海面上加速碾过,跟上领头的“马克希姆·高尔基”号。
3艘战舰烧满锅炉,烟囱重新吐出滚滚黑烟,而“苏联”号已经完全从水面上消失。海里满是挣扎的水手与随着波浪起伏的战舰材料,黝黑的燃油由“敦刻尔克”号、“苏联”号、“哈尔科夫”号的油舱里泄露,在海面上形成两滩浓稠的油迹。“敦刻尔克”号的一些救生艇试图划向这些敌人,可双方距离超过10海里,且海浪又在作祟,只好作罢。
炮声隆隆,两支舰队仍在互相交换炮弹,但此时已经完全无法命中了,所有的弹药都成为了点缀战场气氛的水花。待到那些伤痕累累的敌舰终于开始返航,苏联驱逐舰们才绕过他们,一部分追赶舰队,一部分回到主力舰交战的海域展开救援,为赶走英国的战列巡洋舰编队,他们已经打光了鱼雷。
1944年7月30日上午,“十月革命”号、“马拉”号战列舰与包括“马克希姆·高尔基”号巡洋舰在内的其它屏卫舰只,终于抵达了威廉港,得到了海岸炮兵和港口防空部队的庇护。行动结束了,可预想的战略目标——吸引盟军海空力量,减轻在北大西洋苦战的水下舰队的压力,却不知能否达成,因为达成这一目标一大前提,是新锐巨舰“苏联”号进驻威廉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