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游戏是如何"错误"的运用"武器附件" - Loadout

结合自己的游玩体验整理一下大概:
1、武器自定义的历史:尽管很早便在游戏中出现了武器自定义的元素,但直到《使命召唤4》才将其发扬光大。虽然《使命召唤4》的自定义还比较原始,但基本定下了框架。随后,主流射击游戏陆续引进了武器自定义。随着大逃杀游戏的爆火,武器自定义几乎成了射击游戏的标配——或者说可能有些泛滥了(COD17和18就是实证)
2、消音器的误解:大部分游戏中消音器会削弱射程和威力(CS和早期COD尤甚。不过COD16和18里并非如此),但现代消音器起的作用恰恰相反。
3、直拉枪栓的误用:你不可能像战地里那样,简单更换一个枪栓便把旋转后拉式狙击步枪变成直拉式枪机(而且这玩意儿在现实中也不见得比旋转后拉式强)
4、现实中的武器自定义:虽然在游戏、影视、动画中遍地全副武装并拿着高度自定义武器的特种兵,但其实到07年左右,军队才能实现真正的战场自定义——而且仅限于少数精锐特种部队。对于普通士兵来说,私人定制武器是不现实且毫无意义的,因为这会使得后勤复杂化,而部队的战斗力却并没什么实质性的提高。
5、武器自定义泛滥带来的问题:在人均特种兵的现代战争题材里,武器自定义并不突兀,相反极大增加了游戏的可玩性(正面例子:2042与使命召唤16)。然而在二战乃至一战题材里加上一堆现代武器配件,就属实有些诡异了(反面例子:战地1、使命召唤5、使命召唤18)。相对的,那些未来题材的游戏里,武器配件仍然能看出是由现代配件改造而来的,算是个缺点。
6、游戏性与真实性的矛盾:玩家想要更多样的武器,想要更丰富的自定义选项,想要更多的游戏内容;厂商一面乐于满足玩家需求,一面也需要从玩家口袋里赚钞票,这使得武器自定义几乎成了不可阻挡的潮流。而随之而来的平衡等问题使得厂商故意修改了配件的真实属性,这点可以谅解。或许我们不该太纠结这些,因为游戏本身就是要给玩家带来快乐,而不是纯粹的军事模拟器。
乔纳森专家(加兰德弹鼓吐槽原作者)也表示,尽管那些穿越乃至虚构的改装让他高血压,可游戏给自己带来的欢乐与沉浸感是实打实的。符合背景中的技术条件且有原型,这就足够了。
(私货时间:其实COD18的大多数配件是有原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