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第一大高铁站,中国建成了!相当于66个足球场,日本不服气?

从去年开始,中国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实现全球组网,成为继美国GPS系统后第二款具备全球服务能力的卫星定位系统,看来在苦研20年之后,中国航天终于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并且成功打破GPS的霸权,让美国航母无路可走,因为随着中国对南海GPS航标的更换,全面换成国产北斗航标后,美国航母在南海一度失去了信号,看来中国北斗还实现了逆风翻盘!那么除了打破GPS霸权外,北斗系统是否还有更大的贡献呢?

可以说,中国如今之所以能够研制出北斗系统,完全是拜美国GPS霸权所赐,原本中国也是美国GPS系统的用户,但美国仗着对GPS拥有控制权,动不动就切断其他国家的信号,中国也深受其害,甚至中国军队的许多装备,都需要用GPS来定位导航甚至是进行制导,严重威胁到了中国国防安全,痛定思痛之下,中国决定自己研制卫星导航系统。

在中国下决心研制卫星导航系统的初期,形势远远没有现在这么乐观,先不说中国当时没有足够的技术储备,而且经济也没有全面崛起,再加上在卫星导航领域,已经有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的前车之鉴,如果无法完成北斗系统的建设,很可能就会步俄罗斯后尘,同期,还有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与中国北斗展开竞争,虽然困难重重,中国还是决定试一试。
中国北斗的研制周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探索,验证中国北斗系统是否可行,从第二阶段开始,中国就开始大胆突破,期间北斗团队还成功研制出国产原子钟,让北斗卫星用上了国产心脏,第三阶段,就是全面成熟阶段,北斗卫星在轨数量也增加至55颗,并且覆盖全世界,跟美国GPS相比,北斗系统不仅仅定位精度高,而且抗干扰能力也更强,并且具备GPS所不具备的短信收发功能。

目前中国还让北斗系统进军国际市场,一些受不了美国GPS霸权的国家,果断选择转投中国北斗的怀抱,每年就可以为中国创造数千亿的市场,不仅仅是这样,目前国内经济已经进入数字时代,互联网经济更是成为中国一大特色,许多高科技产业在国内兴起,顺便带动快递业务、外卖业务、网络打车服务等兴起,这些服务无不需要运用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如果没有北斗系统作为支撑,中国互联网经济远没有现在这么繁荣。
随着国内互联网产业的进一步升级,北斗系统能够发挥出的作用也变得更大,如今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也让无人驾驶汽车有了可实现的可能,到时候在中国马路上,将会出现这样的奇特现象,智能汽车在大数据、物联网、北斗导航以及5G技术的支持下,全面实现无人驾驶,不仅仅提升国内交通效率,同时还能够大幅度避免交通事故,而这仅仅只是北斗系统对中国科技发展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