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优勋 | 我与读书会
我是个俗人,去读书会是为了学习,读书还有通过阅读掘金..
首先说学习,我自己在做俱乐部,觉得书虫做的不错,演变出不同的形态,抱着学习的态度来学习但也从来不忘感恩,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书虫做些事情,帮些忙,经营俱乐部遇到的问题的,常会请教胖子,有时候胖子也烦,胖子读的书多,书读多了在分享经验方面还是有太多顾忌,比如说他自己会认为这样做不一定能成功,所以欲言又止,我是这样理解。我就自己在书上及操作中找答案。或者他不喜欢在书中不断索取答案的的书的人,而偏爱一帮文艺咖,读书就是为了读书,乐趣、兴趣、能做到这些的也大多是些女人,所以胖子身边女人很多,那些追随他的文艺女青年。
书虫的氛围和环境很好,我想这样轻松的氛围更容易产生思维碰撞吧,上半场有主持人引导,大家浮想翩翩、畅所欲言,给思维发散提供了很好的土壤,每个人的生命状态不一样,所以看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容易产生些新的内容,而我更关注于提及了哪些新的事物是我不知道的,或者说提及了哪本书,然后我会快速的收入囊中。下半场会有一本书分享,从书虫历史来看,推荐的书都还不错,即使有的书讲的一半,但读一读此书还是不错的。每个人的背景、角度不一样。听别人讲书也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方式,看看别人从书中读出了什么,千万别自个读书把自己给读傻了。思维单一、不懂得实战及分享。
说起收入囊中跟大家说下我的这几年的读书史,我买的书不是他人推荐便是豆瓣、亚马逊评分较高的书,而且都是偏实战类,先是从旅行类的书籍看起,其实也是自我修养变化的一个过程,有过背包十年、苍穹下回不去的旅人、陈坤的那边西藏、吉姆罗杰斯的环球旅行投资、李文斯顿的非洲游记、马可波罗的历险记等等,之后慢慢的不那么热衷于户外,开始看一些林语堂、顾准、贾平凹以及一些历史类的书,不过看的不是很深。有段时间热衷于营销,买过些史玉柱口述营销、传统行业营销及印刷影响、SEO优化等在推广领域比较有干货的书。也是在这个阶段发现我所摸索到的一些技巧书中全都写了,可能我这个人有些投机吧,听到这里可能觉得更俗了,一点都不文艺,我算了笔账,如果我去摸索一件事情,按我每天的时间成本算,直接去买我想做的事情的相关书籍要划算很多,而且如果我做一个决策的价值是500块,而这本书是50块,那我投资的回报率其实是很高的。再往后开始买一些比较火热的如引爆点、吸引力、定位、需求、部落、失控、精益创业这一类书,为什么说是买呢,因为都还没看完,除了精益创业和部落等不多的书是看了两遍且看完了,其他很多书都还没看完,有的只是翻了几页,多半还没搞明白作者的用心,不过一直在学习、实践、再看书摸索,我觉得实践加摸索可能更适合于我,而非死读书。
书虫部落衍生出的另一些群体如画书会、每周一文、每周一书、朗诵、英文读书场、说书人等很多个小的群体,看得出胖子不仅书读得多,结合的也很紧密,不断的挖掘人和书的联系,活生生的例子,这样建立起来的生态将有很强的生命力,值得我们学习、改进。
总的来说,近期那本摸摸头提升了我丝丝文艺气息,我发现我有时候挺文艺的,或许读书还有另一个目的就是不断的学习,发现自己,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