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燕变翼飞行之谜:求偶、休息时都在飞行,雄猫飞机灵感来源于它
张国荣在《阿飞正传》中有一句经典的台词:
我听别人说,这世界上有一种鸟是没有脚的,它只能够一直地飞,飞累了就睡在风里,这种鸟一辈子只能落地一次,那一次就是死亡的时候。
无脚鸟的传说由来已久,可很少有人知道,无脚鸟其实是有原型的,这种鸟就是雨燕。

雨燕真的很少落地,好像天空才是它们的家,雨燕甚至在睡觉的时候也在飞行,工程师一直都在参照其高超的飞行技巧和身体结构来设计高性能的飞机。
26年前,美国“雄猫”飞机宣布正式退役,这意味着当时最成功的“可变翼”飞机的研究项目也就此搁置。
科学家发现雨燕在飞行时,翅膀的形状是会根据飞行状态随时变化的,所以科学家也利用仿生学,将其尽可能地复制在飞机上,充分利用空气动力学优势,使飞机飞得更快、更灵活、更加节省燃料。


但当时的技术无法使飞机机翼像鸟翼那样自由且智能地改变形状,这仍然是一个技术性难题,尽管“雄猫”是当时同类飞机中性能最佳的,但仍然无法和雨燕相提并论。
如今,科学在不断地发展进步,科学家有信心能彻底解开雨燕飞行之谜,了解雨燕在飞行时,翅膀在各种情况下是如何变化的,上述问题也将在日后迎刃而解。
随着科学的进步,科学家也能借助高科技手段观察到雨燕的习性,它们在觅食、交配、睡觉时都在飞行。


但雨燕在飞行时却很少拍打翅膀,仅仅通过改变翅膀的形状,就可以在空中长距离地滑翔,正因为如此,雨燕也成了科学家研究仿生飞机及变形机翼最为理想的鸟类。
雨燕的翅膀在形状上来看,在尖端逐渐交汇为一点,非常像一支回旋镖,它的骨架、羽毛和羽翼形状都是其飞翔的组成部分。

一般鸟类的飞羽长在翼尖骨上,而次飞羽长在前肢骨上,雨燕和其他鸟类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的翼尖骨非常大,这就增加了其变换翅膀形状的可操纵性,只要稍微改变一下翼尖骨的角度,就可以改变翅膀的面积和形状。
科学家发现雨燕在不同飞行条件下会将翅膀改变成不同的形状,例如当翼尖骨折起来时,翅膀扇动的有效面积立刻就缩小了三分之一。


科学家曾将自然死亡的雨燕翅膀取下,然后固定在仪器上,然后改变环境气流的拖曳力和气流垂直升力,最后观察雨燕翅膀是如何改变形状的,科学家发现当雨燕完全舒展开翅膀时,它使用的能力最少,滑行时间最长,速度可达32m/h。
雨燕最奇特的技能是一边飞行,一边睡觉,它们会定期扇动一下翅膀,这样可以保证时速,也能将每分钟下降的高度减少到最低限度。
而当雨燕准备高速飞行时,它们能迅速地收起翅膀,最高速度可达105km/h,在高速飞行时,收起翅膀可以减少拖曳力,同时又能有效地保持小角度滑行,并使之在空中停留的时间进一步加长。


如果雨燕在低速直线飞行时,需要张开翅膀,在高速直线飞行时,需要收紧翅膀,那么在空中转弯时呢?科学家发现,雨燕在转弯时也是需要张开翅膀的,张开翅膀转弯要比收紧翅膀转弯至少快1.5倍。
但是在在高速度转弯时,张开翅膀时很容易被气动压力所损伤,所以在高速转弯时,雨燕会张开翅膀,但会自然弯曲到一定角度,从而避免自己受伤。正是因为有着如此之高的飞行技能,所以雨燕的捕食成功率能达到80%左右。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