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文明经典B课程复习大纲(上)


就文明经典系列B课程,本纲梳理了六本书籍的主要内容,并针对考纲概要中的三十八个问题做出回答。由于个人能力不高并非能周到和完满地回答问题,大纲具有一定局限性,但相信对复习会起到一定作用。本纲分上、下两部分展开,希望得到您的一键三连!


声明:原创内容,禁止转载。

目录
第一篇《荷马史诗·伊利亚特》
第二篇《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修昔底德)
第三篇《哈姆雷特》(莎士比亚)
第四篇《第一哲学沉思集》(笛卡尔)
第五篇《社会契约论》(卢梭)
第六篇《论道德的谱系》(尼采)
附 录 各书作者简介编录

第一篇《荷马史诗·伊利亚特》
内容梳理
《伊利亚特》重点描写特洛伊战争 (因争夺世界上最漂亮的凡间女子海伦而导致的希腊与特洛伊城之间的战争)僵持的第十年中 51 天内发生的故事。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和将领阿基琉斯因为一个女俘引起纷争,阿基璃斯愤而退出战场,阿伽门农俘虏了太阳神阿波罗急死的女儿不肯交还,导致希腊军队连连败退,危急关头阿基琉斯的好友帕特洛克洛斯穿上阿基疏斯的盔甲冲上战场挽救了希腊军队,但被特洛伊统帅赫克托尔杀死。阿基琉斯再次愤怒,重返战场为好友报仇并杀死了赫克托尔,赫克托尔之父、特洛伊老国王普里阿摩斯找到阿基琉斯希望归还他儿子的尸体,阿基琉斯被打动并将尸体还给了老国王。《伊利亚特》作为史诗叙事诗,以阿基琉斯的愤怒为全书的主线,以严谨精巧的结构和表述对话并存的叙述手法,突出了人物的英雄形象和各自特点,赞美了古代英雄的机智勇敢和为荣誉和尊严而战的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本书的一个重点是阿基琉斯的愤怒,在史诗中出现了两次愤怒,第一次是希腊统帅阿伽门农夺走了他喜爱的女俘而退出战争,第二次是因为好友帕特罗克洛斯的死亡。由此可见,阿基琉斯具有复杂的性格:勇猛残忍又注重荣誉和义气、坦率磊落又蛮横自私。此外,其母忒提丝在阿基琉斯出生之始捏住他的脚后跟炼成“金钟罩”但留下了“阿基琉斯之踵”,导致了在之后的战斗中阿基琉斯被毒箭射中脚踝而亡。顺便提到,洛伊将领赫克托尔则在战时无奈舍下娇妻幼子为人民和国家而战,也是重要人物之一。
问题1 特洛伊战争爆发的时间和原因、参加战争的双方?
答:爆发时间:前1193-前1183年;爆发原因:直接原因(起因)是争夺世界上最漂亮的女子海伦;根本原因是希腊长期对地中海繁荣地区的侵略意图。参战双方:古希腊(阿伽门农)、特洛伊(普里阿摩斯)。
问题2 荷马生活的时代是怎样的?
答:特洛伊战争过去约-百年之后,亚细亚人的布腊人面对来自北欧的侵略者被迫回到爱琴海爱奥尼亚地区,并由君主政治转为贵族体制,统治阶级流连于过去的荣耀而不追求光明的未来。贵族阶级对诗歌的追求转向古代英雄的丰功伟业,描写英雄时代的诗歌在此历史背景下产生,包括描述特洛伊战争和海外大流亡的历史。
问题3 口头文学与书面文学有哪些区别?
答:区别一:创作者不同。前者主要是民间大众创作,后者主要是个人创作。区别二:流传形式不同。前者是口头创作和流传的,后者是书面创作和流传的。口头文学在传播过程中可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区别三:内容和思想倾向不同。口头文学的创作反映了人民的思想和情志,书面文学则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创作,其内容良萎不齐。
问题4 阿基琉斯与阿伽门农为什么要争吵?
答:阿伽门农夺走了阿基琉斯的战利品女俘,阿基琉斯感到荣誉和尊严受到了侮导并表示如阿伽门农不当众道歉就不再参加战斗。
问题5 阿基疏斯为什么不接受和解?
答:阿基流斯看不起阿伽门农私吞抢占战利品这种不道德的行为;同时还有他自己的自尊心强和充满傲气的原因。
问题6 阿基琉斯为什么又要上战场?
答:(奥德修斯劝说不必为阿伽门农而战而是)为个人千古留名的荣誉而战。
问题7 阿基琉斯的悲剧主要体现在哪些选择困境的失败中?
答:总的来说就是无法摆脱命运的束缚。
(1)对阿伽门农不满和不能为一己私欲而致同伴性命于不顾间的选择
(2) 对阿伽门农的愤怒与毫不听取求和使者的劝说
(3)为好友帕特罗克洛斯报仇与继续个人愤怒间的选择。
问题8 赫克托尔的悲剧主要体现在哪些选择困境的失败中?
答:(1)城邦和家庭身份:无法陪伴家庭而保卫国家。
(2)领袖与士兵:虽是将领,但站在了战场的最前线杀敌。
(3)生存与死亡:为了特洛伊的尊严拒绝回城,与阿恭琉斯决斗。
问题9 神与人的区别?
答:(1)神是不朽的,不会死亡而永存:人是有死的,凡人终会死去。
(2)神是强大的,可以管理世间;人是弱小的,无法与神明抗衡。
(3)神是幸福的,是统治阶级:人是不幸的,饱受战乱、饥饿与贫穷。

第二篇《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内容梳理
《伯罗奔尼撤战争史》讲述了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之间的战争,期间双方几度停战,最终斯巴达获得胜利。这场战争结束了雅典古典时代和希腊民主时代,对古代世界有重大影响。
问题10 伯罗奔尼撒战争发生的时间和原因?
答:时间:公元前431-404年。起因:直接原因(起因)是克基拉叛变事件、波提狄亚争端与麦加拉法令的实施,斯巴达人召开伯罗奔尼撒同盟代表大会采取强硬措施。根本原因是两国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长久矛盾与摩擦以及布腊的海上扩张和实力增长引起斯巴达人的恐惧心理。
问题11 这场战争是否可以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答:这场战争不可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由美国哈佛大学艾莉森教授提出,意在说明一个新兴大国会挑战守成大国的地位,而守成大国也必然会采取遇制和打压,两者的冲突甚至战争在所难免。修昔底德陷阱本身可以避免,但只要有一方不能做到就难以避免,况且古希腊与古斯巴达都是强权大国、十分重视自己的利益和地位、双方都不肯在政治军事等领域让步,因此就伯罗奔尼撒战争本身来说是难以避免的。
问题12 修昔底德为什么认为这场战争是最伟大的战争?
答:修昔底德认识到伯罗奔尼撤战争会是到那时为止最大规模的历史运动。希腊世界中的全部国家都会受到战争波及,“几乎全人类都将蒙受其影响”。
问题13 修昔底德如何写作他的史书?
答:修昔底德关注战局变化,注意收集和整理资料;在战后开始实施写作计划。修昔底德将全书分为八卷,目的是把 27 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当做一个完整的过程、严格地按照年代顺序加以叙述,涵盖了战争的起因、发生和发展;全书不仅构思巧妙,而且有对人物刻画,同时还有对其演说评论。作者在解释历史事件时努力也努力探索了其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更深刻的原因。
问题14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的葬礼上如何赞美雅典的民主制?
答:(1)伯利克里依次提到“自由”“帝国”“壮大”,其中自由、民主构成了帝国的基石。
(2)梵颂城邦共同体优先于赞颂城邦的个体公民,而公民的美德源自城邦的美德,向公民强调了维护城邦就是一种美德。
(3)强调雅典的政制是“别人遵循的典范”,突出雅典比斯巴达伟大、是民主的创造者和革新者。
(4)伯利克里颂扬了雅典的公共生活,言论涉及了公民在公共政治生活中的自由。
问题15 雅典民主制是怎样的一种制度?
答:雅典民主是一种公民领导的地方自治、以城邦为中心的城邦民主制。基本特征是全体公民是统治者,参与政治,集体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公民集体内部相对平等;法律至上。本质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位,实质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的少数人的民主。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五百人会议是民主制核心,职责是落实公民大会的决策。
问题16 修昔底德如何评价伯利克里?
答:(1)伯利克里对雅典城邦有所贡献,他是雅典城邦在演说和行动方面最有影响力的人。
(2)认为是伯利克里的预落是导致雅典失败的原因。
问题17 雅典人米洛斯论辩主张什么样的国际关系法则?
答:正义、公平、安全和利益的原则,而不是雅典的强权即公理原则。
问题18 雅典发动的西西里远征(公元前415BC)为什么会失败?
答:(1)根本原国是远征本身的侵略性。不能得到同盟者的帮助
(2)雅典国内的党争。公民大会错误的将帅任命和处置。
(3)伯利克里合理国策的变更、国内战后局势不稳定。
(4)恶劣的国际局势和外交政策的失败。
(5)对手西西里战略、战术和外交的及时调整
问题19 米洛斯辩论与雅典西西里远征失败有什么又什么内在联系吗?
答:雅典人的“强权和基力”的国际原则被包含西西里远征失败的一系列战争后期希腊战败的事实从根本上证明了是错误的,欺凌弱小、蛮横残暴终不能维护自身的国际地位,而只会使自己走向自我毁灭的道路。而米洛斯人辩论所认为的公平正义和适当利益才是应该坚持的国际关系准则。

第三篇《哈姆雷特》
内容梳理
《哈姆雷特》是由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部悲剧作品,喜剧讲述了叔叔克劳迪斯谋害了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父亲,篡取了王位,并娶了国王的遗媚乔特鲁德,哈姆雷特因此为父王向叔叔复仇的故事。作为整个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最高的悲剧作品,《哈姆雷特》以其延完的剧情走向、丰富完美的悲剧艺术手法,塑造了多个性格复杂、正邪分明、特点鲜明的经典人物形象。
哈姆雷特的“复仇”有其认识、形成和逐渐加的过程。他在与父亲鬼魂的交流中认识到“预感是真的”通过请戏班进宫演一出名为《捕鼠记》的维也纳的谋杀剧时克劳迪斯的反应认定了克劳迪斯就是杀害父王的凶手,不断暗示和预示着对克劳迪斯的复仇,在受到国王指示版变的好友面前装傻;后来对母亲不守贞操、放任自流的乱伦行为忍无可忍,在对母亲的极度失望和愤怒后误杀了潜在房间的御前大臣波洛涅斯:波洛涅斯的女儿同时也是哈姆雷特情人的奥菲利亚在此前哈姆雷特由于对女人看法的变化受到的斥责和父亲死亡的多重因素下投河而死,国王召回了雷欧提斯并挑峻雷欧提斯与哈姆雷特击剑对决来复仇:国王偷偷在剑上和酒中下毒,王后误服而死,雷欧提斯刺中哈姆雷特后,哈姆雷特无意换过了雷欧提斯的剑并刺中了雷欧提斯雷欧捉斯死前告诉了哈姆雷特国王的阴谋,哈姆雷特凭借最后的力气将剑刺向了克劳迪斯,并嘱咐好友霍拉旭将王位传给福丁布拉斯。可以说,莎士比亚创作的哈姆雷特实际上就是与以克劳迪斯为代表的封建贵族阶级顽固派斗争的资产阶级新兴派,敢于和王权斗争、敢于批评母后荒诞淫荡的行为,无疑是文艺复兴时期自由主义、人文主义的进步体现。
问题20 故事的基本情节?
答:(1)开端:哈姆雷特得到父亲的鬼魂的警示。
(2)发展:哈姆雷特辨认克劳迪斯是否为杀父仇人。
(3)再发展:哈姆雷特与克劳迪斯相互考验,eg:戏中戏、奥菲利亚、朋友、母亲。
(4)高潮:哈姆雷特在决斗中杀死雷欧提斯和克劳迪斯。
问题 21 哈姆雷特的性格?
答:(1)嫉恶如仇、机智果敢。(2)优柔寡断、犹豫软弱。
这种犹豫首先是--种聪明,是对事物进行哲学思辨的能力;其次是极强的驾驭语言的欲望,试图大量独白来表达郁结的内心:有时候这种犹豫也是一种对外界攻击性的力量。
问题22 哈姆雷特为什么是悲剧?
答:哈姆雷特思想上嫉恶如仇、渴望报仇,但行动上犹豫踟蹰、优柔寡断。他的悲剧性在于他所怀有的改变社会的美好人文主义理想与残酷强大的现实社会力量之间不可调和的真正的矛盾。本质上这个矛盾是人文主义者自身局限性的结果。
Ps:如果说阿伽门农的悲剧在于他的理性不足、总是做出错误选择,那么哈姆雷特的悲剧就在于他行动极度匮乏,其表面原因是需要用各种方式为复仇寻找正当性,深层原因是任何行动都无法承载他内心对生命意义的追寻。

一键三连!下篇请进入UP主个人页面专栏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