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的面多加水——狮2主战坦克
参数
长12米
宽3.8米
高1.9米(加装炮塔后高2.5米)
全重40吨(加装炮塔后全重55吨)
动力:2台MTU-2000柴油机,动力1500HP
速度:公路速度每小时70公里,越野速度每小时48公里
单次加油后行驶里程:500公里
武备:基础武备为一门183毫米60倍径滑膛炮(后换为一门150毫米60倍径电热化学炮)
车体顶部可加装遥控炮塔,炮塔可选择:30毫米机炮+7.92毫米同轴转膛机枪、128毫米55倍径电热化学炮+15毫米同轴无壳弹机枪、8连装红外制导防空导弹。
车体侧面也可加装遥控炮塔,炮塔可选择:40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15毫米无壳弹机枪、火焰喷射器、反坦克导弹发射架(只能固定方向)
研发历史
随着挑战者3的出世,马莱也坐不住了。在2037年时马莱军方开始向本国的各大汽车厂商提出了下一代重型战斗车辆的要求:车体正面抵抗155毫米60倍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全重不超过60吨、要有额外安装武器站的接口、主炮能有效穿透挑战者3的车体正面装甲。在一系列极高的设计要求下竞标各公司都给出了自身方案:如雷诺的140毫米电热化学炮运载车、MAN的突击炮方案、亨舍尔的传统布局、保时捷的核动力电磁炮坦克等,然而最终胜出的却是陆军战略研究所狮式突击炮中标。最后在2040年狮式突击炮开始生产并装有何贵干:部队。
设计特点
狮式“坦克”为了容纳巨大的183毫米60倍径滑膛炮,不得不设计成突击炮样式,从而导致其无法对抗侧后方的威胁。而且因为183毫米炮弹的巨大体积导致整车长度达到了12米,这影响了其转向能力。
而在2046年二战时期,因为缺乏对抗侧后敌人的能力,在罗兹会战后马莱军队开始为其加装顶部和侧面的遥控炮塔以提高对敌能力并将183毫米60倍径滑膛炮换成了150毫米60倍径电热化学炮以减小炮弹体积增加乘员舒适性。
该车在增加了顶部遥控炮塔和侧面遥控炮塔后巷战能力大幅提升,野战时也可以有效应对L1128的侧面突袭。然而由于改装成本等原因直到马莱第二共和国灭国时共计只改造了1500辆。
服役动态
2046年9月1日马莱第二共和国东进东欧自治领并南进撒丁王国,二战爆发。
罗兹会战后,侧后火力不足问题暴露,狮式突击炮进行改装,改装后成为狮2坦克
截止二战结束时该车生产了3000辆、其中战时被击毁总产量的六分之一。
战后在马莱非武装化的进程中被转入艾尔迪亚军服役,幸存的狮式突击炮都升级为狮2主战坦克作为地中海战区驻军的制式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