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为何中国过去40枚核弹就可守卫国家,而如今却需要1000枚呢?
今年五月份,随着中美矛盾的激化,一向犀利的胡主编抛出“是时候中国扩充核武器到1000枚,震慑美帝国主义的狼子野心”的言论,在国际舆论引发了轩然大波。很多人怀疑是不是中国即将变更“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但更多外国人可能是更加惊讶地感觉到中国居然是一个核大国。因为比起朝鲜、伊朗、印度的高调,作为合法拥核国的中国在国际舞台很少展示自己的核力量,因此很多西方群众一直迷信“中国仅有40枚核导弹”的言论,因而胡主编这一句真的是给他们来了个当头一棒。那么,我们会很奇怪,为何中国历史上持有40枚核武器的时候,美国都不敢贸然对华进行军事威胁,而如今中国核力量今非昔比时,美国为何对中国又举起核大棒呢?这就要回归一个话题:核威慑在国际多边格局博弈中的特殊地位。


如今的年轻军迷都会津津乐道“雄赳赳气昂昂”驶过天安门广场的中国东风弹道导弹家族,东风21D,东风26,东风31,东风41一直是中国人的骄傲。但是在30年前,中国贫乏的核武库中,除了性能尚不稳定的东风5型弹道导弹能够够到美国西海岸,少量的东风4能够到莫斯科外,主要的导弹都是东风3这种如今看起来相当简陋的中程导弹。同时,由于国内在80年代以前缺乏足够的发电量,我国的铀浓缩工业的产能一直相当有限,进入80年代后更因为“经济建设为中心”而大幅削减军工品产能,核武器也受到了相当影响。根据中国2000年对国际原子能机构报备的中国贫铀(贫铀是提纯铀235后的铀238,用途很少,美国一般用去做贫铀弹)储备量2000吨推测,中国最多只能提纯14吨的纯净铀235(铀235仅占天然铀的0.7%),就算是全部置换成核弹头的话,以一枚核弹头使用7千克铀235计算,最多不过2000枚核弹头(这也是网上“中国可能有2300枚核弹头”的流言来源)。而事实上,为了核能研究、潜艇和陆地使用的核反应堆,以及秦山发电厂的核反应堆,每年都需要耗费极多的铀235资源。根据计算,如果中国大陆50多座1000MW核电厂反应堆全部投产的话,每年需要消耗100吨以上的3-5%铀235浓度的铀燃料,平均每年就得消耗4吨纯铀235,相当于500枚的核弹头。所以,中国当时库存的核弹头非常稀少,若全部的东风3型都安装核弹头,也不过400枚。至于射程足够达到美国西海岸和苏联西部的东风4,5导弹,合计仅有40枚,无法对各自持有60000枚核弹头的美苏造成任何现实威胁。而且由于国内东风3,4,5都是液体燃料导弹,发射准备周期较长,很容易被敌人先发制人摧毁。那么,在那样的环境下,中国又是如何利用这仅有的底牌守护国门的呢?
答案很简单。就是利用所谓的“核捆绑”战略。

先要纠正一个错误观念:核捆绑不是为了毁灭全世界,相反,它是拯救全世界不至于核战争的最有效武器。我们知道,没有政治家想要自己的国土变成核废土,更不想去占领一块无法恢复经济建设和人口增长的敌国核废土。因此只要打了核战争,就必然是“所有人全输”的游戏。
美苏冷战高峰期,各自都拼命地扩充核武库,但是他们也同样疯狂扩充常规武器的规模。要知道,真的打起来,美国的10个航母战斗群也不过10个R36的2500万吨核弹头就能解决,苏联的钢铁洪流更是忍受不了哪怕战术核武器对交通要道的破坏力(苏联在东欧集群严重依赖于铁路网进行补给,核大战时一旦铁路和公路被毁,苏联将无法透过核爆沾染区和泥泞的路况为前线用汽车补充足够的弹药和油料)。所以说,美苏实际上是一种“对赌”游戏,都认为只要自己的核弹多于对手,就能让对手震慑于自己的威力而不敢使用核武器,从而把对手逼迫回谈判桌前。所以当美苏都持有60000枚核武器,以及超过40艘核导弹潜艇后,美苏就在1972年签署《反弹道导弹条约》、1977《第一阶段削减核武器条约》,开始把那些生产不足10年的核弹头拆成废铁,材料回收用于核反应堆。因此对于美苏来说,核武器更像是谈判桌的筹码,而不是真正拿去毁灭敌人的武器。
但是为了在美苏夹缝中生存的中国则不然,我们的核武器当时真的就是震慑美苏不敢全面战争的唯一底牌。鉴于1969年后中苏严峻的边境环境,中国延缓了东风5型的研发,转而全面生产技术较为简单,产量不存在问题的东风3型导弹。虽然东风3只能覆盖乌拉尔山地区以东地区,但一旦苏联冒险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可以利用手中的导弹和苏联鱼死网破,就算只能摧毁苏联乌拉尔山、西伯利亚和远东的苏联城市和工业区,也能让苏联彻底丧失和美国争夺战后世界的底牌。而苏联一旦是远东尽失,如果不想等美国大军侵入远东,那么也只能用核弹先核平美国。这样一来,中美苏的核弹头就成了一个“等腰三角形”,中国就是最底下最窄的底边,一旦它发生动荡,那么肯定苏联跟着倒下,而美国也一定会被牵连到。因此,在1969年勃列日涅夫和崔可夫企图用核武器先发制人攻击中国的时候,美国畏惧中国可能采用该战术,便主动将这个事情透过报纸披露,中国果然把所有的导弹都搬到发射架上加注燃料,这使得苏联颜面尽失,不得不罢免崔可夫和中国暂时停战。从此之后,中国的这套战术一直稳定了中国40余年。

但是,为何苏联解体后,美俄都削减核武器到5000枚以内时,中国并未削减核武器,反而遭受了美国越来越强的直接威胁呢?原因就是因为“核捆绑”的三角已经在冷战后崩塌。在苏联解体前,苏联不仅是武力,还是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力都足以接过美国战败的世界格局,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不断衰弱,虽然还维持着账面的核力量的均衡,但事实上就算爆发小规模核战争,俄罗斯也无力夺取美国在欧洲的势力范围。随着俄罗斯遭遇经济制裁,军事投资不断缩水,军费支出也从2009年的800多亿萎缩到了目前的400-600亿水平,美国事实上已经开始忽视俄罗斯的军事力量,全部实力用来围堵中国,这也能够解释为何新冠肺炎后,美国疯狂试探中国底线,这就是因为美国的综合国力遭受重创后,不得不使用唯一尚有绝对优势的军事实力迫使中国屈服。
因此,在这个环境下,中国已经不能冒险用中国核武器激起俄罗斯对美国的核报复了。中国的战略从“核捆绑苏联”变成了“联俄抗美”,而这样一来,以前“借力打力”的核捆绑战略便完全失效,必须要独立面对美国对中国核威慑。而这样一来,扩建核武库就是阻止美国铤而走险最有效的途径。
不过,就像我之前文章所言,扩建核武库并非一朝一夕之时,无论是历史上缺乏的核材料储备,还是如今蓬勃建设的商业核电站,无一例外都在妨碍着我国迅速囤积核材料完成扩充核力量。因此,我们要在这时候更加保持革命定力,通过领袖的大智慧,化解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一轮轮试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