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发育学知识总结
名词解释:
l 人体发育学:属于发育科学的分支领域, 是一门新的学科, 是研究人体发生、发育全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包括对人生各个阶段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方面的研究。
l 生长:是指儿童身体器官、系统和身体形态上的变化,以身高(身长)、体重、头围、胸围等体格测量表示,是量的增加。
l 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主要指一系列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发育,重点涉及儿童的感知发育、思维发育、语言发育、人格发育和学习能力的发育等,是质的改变。
l 成熟:是指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成为稳定的、完全发育状态,心理学的成熟是指内在自我调节机制的完成和完善状态。
l 本我:是与生俱来的,包含各种欲望和冲动,是无意识的、非道德的,服从于“快乐原则”。
l 自我:是从“本我”中发展而来,代表人们在满足外部现实制约的同时,满足本我的基本冲动的努力,是有意识的、理性的,按“现实原则”行事。
l 超我:代表着社会的伦理道德,按“至善原则”行动,限制“自我”对“本我”的满足。
l 胎动:是指胎儿在母体内自发的身体活动或蠕动。胎儿8周时即可出现,妊娠28~30周是胎动最活跃的时期。明显的胎动有3种类型:①缓慢的蠕动或扭动,在妊娠3~4个月时最易察觉;②剧烈的踢脚或冲撞,从6个月起增加,直至分娩;③剧烈的痉挛动作。
l 胎教:即胎儿教育的简称,就是通过调节孕妇身体的内外环境,消除不良刺激对胎儿的影响,根据胎儿各感觉机能发育的实际情况对胎儿有针对性地、积极主动地给予适当合理的训练和教育,旨在使胎儿的身心发育更加健康成熟,为其出生后的继续教育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l 粗大运动发育:是指抬头、坐、翻身、爬、站、走、跳等运动发育,是人类最基本的姿势和移动能力的发育。粗大运动发育主要指反射发育及姿势运动发育两方面。
l 平衡:在不同环境和情况下,维持身体直立姿势的能力。主要包括保持体位,在随意运动中调整姿势,对外来干扰做出安全有效反应。靠视觉、躯体感觉和前庭。
l 运动的协调性:在准确完成动作的过程中,多组肌群共同参与并互相配合,和谐地完成动作。
l 痉挛:被动屈伸肢体时,起始阻力大,终末阻力突然减弱,称为折刀现象,为锥体束损害现象。
l 精细运动能力:个体主要凭借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或小肌群的运动在感知觉、注意等心理活动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
l 双手协调:是指同时使用双手操作物体的能力将物体从一只手中传递到另一只手中,同时使用双手进行游戏
l 手眼协调:是指在视觉配合下手的精细动作的协调性。
l 触觉识别:是人类单凭用手触及物体无需用眼看就能识别物体的能力是手指的精细感觉
l 语言:是以语音或字形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
l 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所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和产物,即人们说出的话和听到的话,又叫“话语”。
l 言语链:是借用“链”的结构形式,形象地说明说话人的意思到达听话人、从而完成言语交际任务的紧紧相扣的转换过程。包括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译码5个环节,包括三
l 个不同的平面语言学平面、生理学平面、物理学(声学)平面
l 感觉:是一定的物质运动作用于感觉器官并经过外界或身体内部的神经通路传入脑的相应部位引起的意识现象,是整个认识过程的起点。
l 知觉:是视觉、听觉、皮肤感 觉、动觉等协同活动的结果,是人对客观物体的多种感觉的综合。
l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4个基本过程。
l 同化:将自身行为或思考方法构成图式,并能够理解和适应图式的过程。
l 顺应:原有的图式无法实现时,必须根据现实情况对图式进行修正以适应目前变化了的情况。
l 游戏:是儿童有目的、有意识、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具有社会性。
l 情绪: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反映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l 情感:是与人的高级社会性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的态度体验,是在社会交往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如友谊感、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等,这是人类独有的一种情绪状态。
l 初级情绪:由生物因素所决定的,在出生或第一年早期出现的一些情绪,有愤怒、悲伤、快乐、惊讶、恐惧。
l 次级情绪:在2岁时出现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情绪,有尴尬、害羞、内疚、嫉妒、骄傲
l 恐惧:是一种消极情绪,是因为受到威胁而产生并伴随逃避愿望的情绪。
l 兴趣:是一种积极的感情性唤醒状态,是一种先天性情绪,是婴儿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内在来源。
l 愤怒:是愿望不能实现或为达到目的的行为受挫时引起的一种紧张而不愉快的情绪体验
l 依恋:婴儿与抚养者之间所建立的亲密的、持久的情绪联结。
l 亲子交往:广义指家庭中父母与自己孩子之间的交往活动,狭义指以血缘和共同生活为基础,以抚养,教养,赡养为基本内容的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总和。
简答:
l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1、弗洛伊德将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分为三个方面:
①“本我” ②“自我” ③“超我”
2、提出人格的发展经历五个阶段: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性器期(3~6岁)潜伏期(6~12岁)生殖期(12~20岁)
l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育理论
埃里克森提出人格发育有八个阶段的理论,即人格的发育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有其固有的社会心理危机,如果解决了冲突,完成了每个阶段的任务,就能形成积极的个性品质。否则将形成消极的品质,以致产生心理障碍。具体的八个阶段为:1.信任对不信任阶段(0~1岁) 2.自主性对羞怯疑虑阶段(1~3岁) 3.主导性对内疚阶段(3~6岁) 4.勤奋对自卑阶段(6~12岁) 5.自我统合对角色混乱阶段(12~20岁) 6.亲密对孤立阶段(20~40岁)7.创造对停滞阶段(40~60岁)8.完善对沮丧阶段 (老年期)
l 皮亚杰的认知发育理论
(1)智慧是基本的生命过程
(2)发育的主要机制是适应
(3)儿童心理或思维发展分为四个主要的阶段: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 ②前运算阶段(2~7岁) ③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④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
l 学习和研究人体发育学的意义
1. 促进正常发育;2.形成人体发育学的新理念;3.提高康复治疗技术水平;4.促进发育监测和评定技术的发展。
l 生长发育的分期
根据各阶段的特点可将人生全过程划分为八个年龄阶段即: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和成人期。
l 生长发育的规律
儿童的生长发育一般遵循以下规律。
(一)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二)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三)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生长发育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四)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l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一)遗传因素;二)环境因素:1.营养因素;2.疾病因素;3.母亲因素4.社会因素。
l 胎儿宫内发育分期
胎儿在宫内的发育是人的整个生理发育过程的初始环节和重要阶段。正常孕期分为3个时期:胚芽期(0~2周);胚胎期(3~8周)是胎儿器官、四肢和其他生理系统分化、生成的最重要时期,即关键期,也是胎儿发育的最敏感期。胎儿期(9~40周)
l 胎儿发育进程
最大长度,顶跟长,顶臀长
l 胎儿生长发育特征
(1)生长速度:胎儿体重每日增加的量,到38周为止,呈加速度的趋势。(2)体重递增:若将某周中1天体重增加数化为上周体重的百分数称之递增率。胎儿期递增率是逐渐减低。(3)器官发育:在胎儿生长过程中,各器官系统的发育不平衡,其中肌肉较慢,神经系统最快。
l 对胎儿行为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感知觉、记忆、言语等方面。
l 胎儿宫内评分:
1)胎儿生物物理相评分(Manning评分):包括:无激惹试验(NST);收缩激惹试验(CST)、胎儿呼吸运动、躯体运动、胎儿张力、羊水量以及胎盘状态,
2)宫内Apgar评分:
l 胎儿发育的影响因素
(一)孕妇对胎儿的影响
1.孕妇体重2.孕妇身高 3.孕史4.孕妇营养5.孕妇年龄 一般来说,20~30岁是女性分娩的最佳年龄。6.孕妇疾病 孕妇患病,尤其是怀孕前3个月患病对胎儿影响最大。 7.孕妇情绪8.血型不合 如母亲是O型血或Rh阴性血,胎儿很可能会发生ABO溶血或是Rh溶血。
(二)其他因素对胎儿的影响
1.药物 2.饮酒3.吸烟 4.吸毒 5.不良环境
l 胎教形式
音乐胎教(首选)运动胎教 言语胎教 光照胎教
l 姿势运动发育特点
1.仰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的特点是:①由屈曲向伸展发育。②从反射活动到随意运动发育。③手、口、眼的协调发育。
2.俯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是:①由屈曲向伸展发育。②抗重力伸展发育。③由低爬向高爬的发育。
3.坐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是:①发育顺序是全前倾→半前倾→扶腰坐→拱背坐→直腰坐→扭身坐。②与平衡反应密切相关。③是抗重力伸展以及相关肌群发育的过程
4.立位姿势运动发育分为如下十个阶段:阳性支持反射→不能支持体重→短暂支持体重→足尖支持体重→立位跳跃→扶站→抓站→独站→牵手走→独走。
5.步行姿势运动发育特点:
(1)由两脚分开大足距向两脚并拢小足距发展(2)由上肢上举到上肢下降发展(3)由无上肢的交替运动到有上肢的交替运动。(4)由肩与骨盆的无分离运动,到有分离运动。(5)由小步跑,步幅不一致,到迈大步、有节律的步态发展。(6)由缺乏骨盆的回旋到加强骨盆的回旋(7)足尖与足跟接地时间短,主要为脚掌着地(8)站立位的膝过伸展
l 姿势运动发育的顺序与特点
①动作是沿着抬头、翻身、坐、爬、站和行走的方向发育;②离躯干近的姿势运动先发育,然后是离躯干远的姿势运动的发育;③由泛化到集中、由不协调到协调发育;④先学会抓握东西,然后才会放下手中的东西;⑤先能从坐位拉着栏杆站起,然后才会从立位时坐下;⑥先学会向前走,然后才会向后倒退着走。
l 异常发育
1.运动发育的未成熟性2.运动发育的异常性 3.运动发育的不均衡性4.姿势运动的非对称性 5.运动障碍的多样性6.异常发育的顺应性
l 关节活动度评定
(1)头部侧向转动试验(2)臂弹回试验(3)围巾征:将小儿手通过前胸拉向对侧肩部,使上臂围绕颈部,尽可能向后拉,观察肘关节是否过中线,新生儿不过中线,4~6个月小儿过中线。肌张力低下时,手臂会像围巾一样紧紧围在脖子上,无间隙;肌张力增高时肘不过中线(4)腘窝角(5)足背屈角(6)跟耳试验(7)股角(又称内收肌角)(8)牵拉试验
l 抓握动作发育的意义
1.通过抓握物体的动作来掌握使用物体的方法,这就初步地体验了成人使用工具的方法和经验。2.在抓握和使用各种物体的同时,认识了这一类物体的共性,因而使知觉更加具有概括性,并为概括表象和概念的产生准备条件。
l 视觉发育过程
1.视觉信息反馈处理阶段(0-2个月)2.物体辨认阶段(3-6个月)3.精细辨认物体阶段(7个月以后)
l 手眼协调能力发育过程
手张开及双手抱握阶段(0-3个月)手功能开始发育阶段(4-6个月)手功能多样化发育阶段(7-9个月)手功能熟练阶段(10-12个月)
l 手眼协调能力发育特征
1.整体运动向分离运动发育2.抓握的稳定点由近端逐渐向远端发育3.眼和手发育的共同形式4.从防御向功能发育5.从手到眼的发育6.利手的发育
l 言语活动的不同形式
1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2,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口头言语又分为独白言语和对话言语
l 婴儿语音发育
简单发音阶段(0~3个月)连续音节阶段(4~8个月)学话萌芽阶段(9~12个月)
l 婴幼儿言语的发声发育
1单词句的发育(12-18个月)特点:①没有语法,只有环境与语音的结合。②词性不确定③意义不明确,语音不清晰。2双词句的发育(18-24个月)3电报句的发育(24-36个月)4简单句的发育5复合句的发育
l 婴幼儿语言发育的特点
1语音发育的特点:语音辨别能力的发育,发音能力的发育,语音意识的产生
2词汇发育的特点:不同年龄儿童的词汇量,儿童词汇习得过程中各类词的发育,儿童词义的习得
3语法发育的特点:句子长度的发育,句子结构的发育,儿童对句子理解的发育
4言语功能的发育
l 情绪情感发育的意义
1. 情绪情感是婴幼儿适应生存的重要心理工具2.情绪情感可以激活和促进婴幼儿的心理活动3.情绪情感对婴幼儿认知发育的作用4. 情绪情感是婴幼儿人际交往的有力手段5.情绪情感促进婴幼儿意识产生及个性形成
l 婴幼儿情绪情感发育的特点
一)婴儿情绪发育的特点:1.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直接相关2.是儿童与生俱来的遗传本能,具有先天性
二)幼儿情绪情感发育的特点:1.情绪的丰富和深刻化2.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3. 情绪情感的社会化
l 情绪情感阶段发育理论
1.布里奇斯的儿童情绪发育理论2.伊扎德的儿童情绪发育理论 3.孟昭兰的儿童情绪发育理论
l 婴幼儿基本情绪的发育
1.哭 2.笑:第一阶段(0~5周)自发性的笑 第二阶段(5周~3.5个月)无选择性的社会性微笑 第三阶段(3.5个月之后)有选择的社会性微3.恐惧4兴趣5.愤怒
知识点:
l 格塞尔设计的《格塞尔发育诊断量表》,是最著名的行为发育测量方法
l 出生时的平均头围32-34cm
l 1岁左右头胸围交叉,一般营养状况好的小儿头胸围交叉出现早
l 婴儿最先出下中切牙,一般6岁左右先出第一磨牙(又称6龄齿),12岁后出第二磨牙,17岁后出第三磨牙
l 胎儿在宫内的发育是人的整个发育过程的初始环节和重要阶段
l 胚胎期(受精后3-8周)是胎儿器官,四肢和其他生理系统分化,生成的最重要时期,即关键期,也是胎儿发育的最敏感期
l 外胚层发展成皮肤,头发,指甲和部分牙齿,感知器官和神经系统;中胚层发展成肌肉,骨骼,泌尿,血液和循环系统;内胚层发展成消化系统和其他内部器官和腺体
l 正常胎儿神经系统发育最快是妊娠中期到出生后18个月之间。妊娠中晚期胎儿脑细胞增值达到最高峰,至出生时大脑有近130-180亿个神经细胞
l 新生儿脑重占体重12-15%,成人仅占2.5%
l 胎儿期的反射和胎动可为最初的运动形式
l 胎动消失往往是胎儿死亡的前兆
l 4-5个月的胎儿已能对视觉刺激产生灵敏反应
l 胎动,母亲感知胎动的计数,12小时内不得少于10次
l 胎心率正常范围120-160次/分
l 胎儿生物物理相评分与生后5分钟Apgar评分小于7分密切相关,与分娩过程中胎粪排出,胎儿宫内窘迫以及围生期死亡均有密切关系
l 反射发育是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的基础,粗大运动发育主要指反射发育及姿势运动发育
l 原始反射的中枢是脊髓,延髓,脑桥
l 立直反射又称矫正反射,是身体在空间发生位置变化时,主动将身体恢复立直状态的反射,其中枢在中脑和间脑,主要功能是维持头在空间的正常姿势,头颈和躯干间,躯干和四肢间的协调关系,是平衡反应功能发育的基础
l 平衡反应的中枢是大脑皮层
l 正常姿势主要靠骨骼结构和各部分肌肉的紧张度来维持
l 肌张力一般归纳为静止性肌张力,姿势性肌张力,运动性肌张力
l 影响运动发育最多见的原因是脑损伤和脑发育障碍
l 2-6岁是儿童握笔动作技能迅速发育阶段
l 婴幼儿视觉功能发育的关键期是生后6个月
l 视觉成熟最重要的是焦距
l 2-12岁形成优势半球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