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魔法少女毁灭者》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2023-07-17 13:51 作者:Azoth-Lapis  | 我要投稿

纯动画讨论,无不良引导,请谨慎阅读。

JUN INAGAWA

 JUN INAGAWA、魔法少女DESTROYERS(萌)

 

       就我个人而言,我一般不会,有时也认为不应该对作品的作者太过感兴趣。尤其是具有高度的自身特色,或者深陷某些“现实”形象的作者,结果多半是作品和作者个人形象的过度联系。然而挖掘本作的原案,JUN INAGAWA(以下简称JUN)的资料,对于《魔法少女毁灭者》、Magides这部作品与本文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几乎不可能忽略本作的基本概念,以及优秀的OP与ED,没有JUN的原作基础,本作的艺术风格与视听效果上不可能如此出众[1]。

       应该说不出所料,赋予这一作品以热情和活力的原作JUN,出生于1999年。各类采访中他谈及的作品,至少对于年龄相仿的我这个00后而言,诸如《命运石之门》、《炎拳》、《刀剑神域》、《Angel Beats!》《闪电十一人》[2],再熟悉不过。同时,由于JUN个人的经历,搬到美国居住,热爱俱乐部文化和朋克乐队,因而除了11年的秋叶原,美国街头、嘻哈文化和朋克要素也融入了其中。

       为什么是11年的秋叶原?简单的答案当然是,JUN在11年第一次去了秋叶原,这是整个企划真正意义上的“起点”。Magides试图描绘御宅族在秋叶原,这如同行走的文化一般的城市(甚至被JUN称作一个完全不同的国家),怀揣着自己的热爱与热情,在狂热之中为了自己所爱的东西而战的形象。JUN在乐队Live,各类现场表演中感受到的——不由自主地尖叫,此时此刻,我正活着!(「今、生きてる!」)的感动,亦可在Comiket与秋叶原寻得——御宅族的集会,排队购买谷子,此起彼伏的笑声,如此热情——御宅族的狂热(「オタクの熱狂」),这是本作不能回避的基本主题。

Make some ****ing noise, geeks!

       10年代开启的悸动,其实不是今年才得以实现——Magides的动画之前(21年宣布的企划),19年JUN回到东京,举办了自己的个人展,魔法少女DESTROYERS(萌)——本作的前身,也是动画企划的起点——King Records的制作人須藤孝太郎,经由亀井博司的介绍,在个人展上见到了JUN。三人之后的见面——又是在秋叶原——正式开始了这段故事。

       个展的故事背景几乎就是动画的背景:JUN在采访中也坦言,参加过个展的人再看本作,会感觉像是被提前剧透。设定如下:19年的日本,御宅族文化与亚文化被“二次元排除法案”清除,但御宅族创造了“魔法少女安那其”、“魔法少女毁灭”、“魔法少女蓝”,三位安那其主义的魔法少女,誓要将御宅文化带回日本——个展的现实性也被动画部分继承。

       至此我们还没有对上时间线,因为即便是首次的个展也有前身——正是JUN在国中3年-高中1年期间构想的漫画『OTAKU HERO』(JUN在小学毕业后搬去了圣地亚哥[3]),三位魔法少女在漫画中也作为主角登场。JUN的主业是插画家和DJ——但立志要让世人认可他为漫画家——不过毕竟是中学时代的作品,它不可能是一部设定严谨,甚至也不是一部成形的漫画。上文提到“故事的开始”,也是一语双关——JUN,須藤孝太郎与亀井博司,秋叶原的会面之后,才开始认真思考《魔法少女DESTROYERS》的故事。 

原作漫画
2030年的秋叶原

        是的,本作《魔法少女魔法毁灭者》,和个展一样,最终被设定为漫画『OTAKU HERO』的前作,并且获得了更加详尽的设定。『二次元排除法』在2008年的秋叶原执行,动画故事则正式从2011年开始。不止于“秋叶原街头的革命孩子”(「ストリートとアキバの革命児!」)——起草计划的三人反复交流,试图创作出反映JUN思想的原创动画。JUN在此之前从未制作过漫画——此次作为原案,想法作为草稿,在动画制作组中弥散开来。

       目前需要的背景材料,也就到此为止了,但在后文依然将回到JUN自己的一些思考和想法。可以参考的内容真的不多[4](有兴趣可以看看JUN的INS,多以插画和生活分享为主),前言部分基本上是先抛出几个核心,方便我展开后文,而如果说能因此对JUN这位艺术家更加感兴趣(他的DJ才华同样很吸引我,可惜我不懂这块儿),那就更好了。

        本文的第二阶段(Stage 2)将直指动画——应该更像是提取(甚至是勉强提取)出部分核心概念,做些有限的讨论乃至想象,看看这部动画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哪里是忠于原作的表达,哪里又在摸索拓展的过程中出了差错。

       我放弃传统的行文,而是直接提取关键词、概念来展开书写,因为说实话,我甚至很难将它捏成一个相对完整而流畅的叙事和世界构造——许多内容在表达上,本身过于模糊,甚至一笔带过。以概念展开也方便我和一些额外的内容联系,做有限的延伸。同时,作为一篇带有回应性质的文章,各片段中会穿插一些对剧情和设定本身的梳理和探讨,即便它们不可能完全正确(我又不是作者),澄清(有限的,甚至是矛盾的)一部分容易被误读的桥段,就已经足够了。

 

御宅族

 

       我们也许必须从这似乎理所当然的概念开始。对本作的各种相当“轻浮”的批评也总是围绕这样的“群体”:批评来自所谓的御宅族的“敌人”,可以是不喜欢二次元的家伙,也可以是那些批评自己,以此为“乐”的“二次元”——“御宅族”自命不凡、妄图改变世界、堕落病态,无需多加观看本作,这样的批评也可以成立。

       稍加考虑,容易发现的问题是,“二次元”与“御宅族”被排除,但御宅族革命军的标语,不止是“夺回御宅族文化”——而是“夺回可以随心所欲地言说、喜欢自己喜欢的事物的世界”,可以看作直接将整个论域扩展到了,可以说是“御宅族”的外部。这也是为什么本作即便没有“Anarchy”一词,敏感的观众仍有可能在一开始就予以一个偏“政治性”作品的预期[5]。至于后续它究竟是否单纯作为辅助元素,还是确有这一层现实性,那必须看下去才知道。

       反过来说,这样的标语与设定也许,是稍微改变御宅族内核的尝试:自由地喜欢自己喜欢的东西,拥有不可退让的事物,失去了便生不如死,等等。

 

       “御宅英雄大人的希望,与在座各位强烈的情感,会改变世界。”(E8)

 

       至于这是否反映了原作JUN“(重新)定义(现今)御宅族”(Defining modern-day Otaku)[6]的想法,还是说仅仅作为一种“更新换代”的、“彻底的个人主义”的说辞,大家自行判断就好。

      

        然而不足为一种对御宅族的彻底肯定,作为御宅族的“对立面”反派Shobon的真面目,直到了剧集后期才有所透露——小电视的形象使其被赋予了额外想象——“居然”也是一个御宅族,这似乎导致“敌人”的位置,又一次地转回了内部。不是对抗某种真正的“巨兽”,而只是对抗身为“傀儡”的“蜀黍”和“超展开”的“ORIGIN”狂太郎。本作的出场人物并非都是御宅族,或者说是不站在“御宅族十字军”一边的御宅族——E5的调合师与Markus,是被Shobon安排好,参与“Otaku Hero与魔法少女,历经雪山与千辛万苦拿到药物”这一出戏的参演人物。我们能够展开的想象最多是,二人是为了明哲保身的“隐宅”——前者是苏联宅(狂人),换取了自身的安全;后者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需要换取护照离境[7](某种在日外国人?)。反观SSC内部, 部分士兵(包括二代OTAKU HERO)、SSC四天王(Slayer再论)要么是被“洗脑”,要么是“扭曲”的御宅族,然后才可能是一般路过的普通人。如果本作不是真的只想局限于御宅族的“内斗”,非宅的剧情是需要补充的——我们并不清楚Shobon的计划怎样融入了“非御宅族”的世界。

       御宅族有自己的“历史”——JUN“采访”了某位熟悉过往秋叶原的人之后,改变了对“御宅族”与“萌”两个词的看法——变迁远不止于“概念”、“意义”。在一部关乎“政治”与“战争”的番剧中,历史的演进,经由不同年龄的御宅族群体的斗争表现“分歧”与“联合”——如此我们获得了E4中与年青一代的“御宅族十字军”对立的,“万世桥御宅公社”,加入了最后的议事堂总攻击。

       而后续发生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联合毫无意义,总攻也毫无意义,整个行动都在Shobon的预料之内。御宅族可能不会被洗脑(或者说根本不需要),但这些行动也不是真正意义上“自由自在”的——而OTAKU HERO,像耶稣一般死去,不但真正地延续了“革命之火”,反倒是让御宅族获得了某种“真正的自由自在”——超越了剧本。

 

魔法少女(毁灭者)

 

       谈到“洗脑”,必须谈到E12的魔法少女,她们染上了与自己“互为补色的存在”的鲜血,“变回了自己原本的形态”——背叛了“御宅族”,不再为了御宅族的自由而战。单从Shobon的描述来看,她们没有被Shobon洗脑,因为她们“根(本)就不是魔法少女、如此高级的存在”。

       显然不可能随意地接受“魔法少女”这样的设定——本作显然没有这么做,那么按照剧情被诱导的角色以及屏幕外的观众,则更不应该坦然接受之,不然才是陷入了Shobon的圈套。当然,需要提一下,Shobon也不是完全不接受“魔法少女”的说法。至少在E12末尾,向世界称颂三人“消灭”御宅族的功绩时,介绍使用的是“魔法少女”(更正规的说法是“魔法毁灭者”,Magical Destroyer)这一称谓。

      

E8

       我们不妨先回到JUN的个人生涯。他的采访中其实不断被问及,自己也多次提到“魔法少女”的问题,因为且不论可能不熟悉“魔法少女”这一形象的采访人,JUN笔下的“魔法少女”也不可能只是一般意义上的魔法少女——我想也很难举出一个所谓的“魔法少女”的根本原型。

       JUN自己提到了一些影响他的魔法少女刻画的作品,例如《魔法少女小圆》,不过,我们之前也提到过,本作起先没有严谨的大纲——除了相关的形象,JUN笔下的“魔法少女”有些根本就“没有特定的背景或设定”,而仅仅是根据一些人们对魔法少女的“刻板影响”延伸而来。魔法少女多半被描绘为人们心目中,强大又完美的理想人物。JUN试图反转这一点,而创造更富有普通人色彩,真实地接纳自己,忠于自己的形象——早期创作的魔法少女,时常抽着*和**。无需总是为了正义而战,而是做些坏坏的事情,阴暗面被揭露出来——这丝毫不影响她们的可爱——《扑杀天使朵库萝》,如此怪诞的魔法少女作品,JUN在采访中提到,它比较接近本作的世界设定。JUN喜欢的魔法少女可爱却又“暴力”,听从自己的欲望,忠于自己的内心而行动。

      

本作的媒体衍生游戏中,三位魔法少女的形象更接近常见的魔法少女外形。

        於是回到本作的三位“正规”的“魔法少女”——单就使用魔法来看,作为补色的对位体其实也会用“魔法”——其背景设定显然相当符合JUN的描述。就其无背景故事这一点也有某种相似性:严格来说,三位魔法少女并不是“普通人”,而是Origin带来的六种颜色的“原力”之三,塑造为人形之后(Slayer同理),在09年的圣诞夜被送到Otaku Hero的家门口(送给Otaku Hero本就是Shobon计划的一部分),重生为了“魔法少女”——没有记忆(刚刚出生),还不会使用魔法的,空有名号的魔法少女。魔法少女展现的角色性格与动机,无非源于诞生之后的记忆——想要变回普通的女孩、看新秩序乐队的Live、去女仆咖啡厅工作,成为了某种“御宅族”般的存在——拥有了不可退让的事物、存在的理由

      

        “你是我们的一切。”

        “我们会为你使用魔法,一起战斗……你是御宅族的大家,我们的英雄——Otaku Hero!”

   

E6

       魔法依然是本作世界观中相当吊诡的东西。E4的大叔三人组,接受了“旧时的事物被新事物保护”这一现状,但他们作出变身的动作,却依然不可能使用魔法;而三位“新世代”的魔法少女,不再停留于漫画、动画中,而是似乎切实地拥有“夺回世界”的力量,甚至可以凭借Otaku Hero的想象力合体——“现实”的魔法是一种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爱、热情、想象力的产物。

       视线看向Slayer,我们能够推测一出截然不同的诞生故事。同样交代诞生故事的E6,培养舱外的屏幕上展现了“Shobon照顾养育大小姐Slayer”的片段之余,后续还出现了奇怪的红色场景——羊水状态的Anarchy一般的“恶魔”形象,吞没了Shobon——“喜欢Shobon大人”的心意,作为对抗Anarchy的“理由”,少女的发色改变,“Slayer”诞生。

       Otaku一边的魔法少女才更有魔幻的色彩——平安夜的夜晚,Otaku Hero在Shobon的“怂恿”之下,终于决定开启一段在那时看来,几乎不可能成功的“革命”,并试图向三位魔法少女道别,赠以魔法少女的制服。面对临别的决意,魔法少女没有选择接受,而是穿上魔法少女的制服,真的变成了可以使用魔法的少女,与Otaku Hero一起为御宅族而战——E12的结尾,面对一样的场景,Otaku Hero却没有再接受这样的心意。

       我们并不是在E11才再次见到羊水的场景,或者也可以说,三位魔法少女的“反水”一定程度上可以预见。E7击败Boss的“方法”,初看下来相当诡异,而有了狂太郎作为Origin,以及后续关于羊水的论述,现在看来就不难理解。如果说E6还可能怀疑Slayer被“洗脑”的话,E7夏娃看到Anarchy的“恶魔”形象,基本就可以断定魔法少女的出身有问题。事实上OP,或者E3末尾Anarchy和Slayer的见面就已初显端倪——敌我同源,彼时无非就是猜测这究竟会给哪一方带来问题。

       於是“超展开”如期而至——Anarchy与Slayer的决战。

 

Anarchy & Slayer

        细心的观众或许能够通过OP就猜出Slayer和Anarchy的关系——OP开头的Slayer还特意侧头——抱着二者之相似(甚至可能相同)的预期,当Slayer不再以大小姐的形象,而是以魔法少女的形象示人,外表上接近Anarchy、还令Anarchy有莫名的共振感,单凭“Anarchy”这样如此鲜明的激进概念,我们本可以期待动画借助与Anarchy相关的问题——自由,个人主义,御宅族等等作展开,如此一来现实性也不免掺杂其中,真正的矛盾会在二人的最终决战展开——最后我们得到的,却是可以说意义相当不明的大决战。

        我们必须先做些铺垫,谓之超展开也是因为E10、11、12同时展开了前文几乎没有任何明显提示的Shobon线,其意义不明与绝望的结局令人迷惑之余,也使得本就不高的评分,在完结后进一步下跌。御宅族革命军一行人,其实从来就没有搞明白真正的敌人是谁——而同样蒙在鼓里的观众,却不太可能在结尾体会到与角色相似的情绪。

       将Shobon模糊的伟大计划搁在一边,动画究竟怎样交代了Anarchy和Slayer的关系,以及魔法少女的反水计划呢?显然不可能把一切直接归咎于药的作用,认为只是它引发了某种“瞬间洗脑”的效果,却不考虑明确交代了的魔法少女的“本质”与“反水”的过程。这样看来,相较于Anarchy和Slayer的交战过程,Blue和Pink的反水可以接上部分前文。

我们至少可以确定,调合师的药不是单纯地“增强”魔法少女的力量,而更像是“引出”原本的力量——Blue和Pink与自己的对位体的战斗前期,陷入困境之后,身体似乎自己动了起来,无需自主意识就能作出犀利的反击。对位体的失败自然也是设计好的——二人打开了门,被拽入奇怪的红色世界,无法停下同对位体的战斗,记忆的胶卷随着每一次挥舞消失——对位体的鲜血化作雨水,任之浸染——失去了记忆、重要的事物、存在的理由,御宅族的魔法少女也就此消失。

       Anarchy的“净化”过程更为独特,也更具有代表的意味——Anarchy总是比另外两个魔法少女话更多,好似三人的领袖,总是鼓励着Otaku Hero、与他互动。没有交代记忆丧失云云,而是将整个对手戏构造为Anarchy与Slayer二人“理念”的交锋——但也许连这些都并不完全在Shobon的剧本之内。

       Slayer似乎始终是那个更接近自身秘密的角色,这不光是因为她接受Shobon的命令,知道自己的“职责”——与Anarchy交战,落败。她的确是为了今天的战斗而生(而死),二人不约而同地以相异的方式意识到了同一点。

      

“果然很像啊,我们两个。”

“……你不过是那个电视机的傀儡罢了。别把我和你混为一谈。”

“对啊,曾经如此。” (E11)

      

       Anarchy不觉得二人相像,但Slayer后续的自白不像是一种误解,一种诱骗Anarchy认可二人相似性,反过来确定自己的想法的说辞,因为Slayer,没有完全按照Shobon的设定行动,不只是为了Shobon行动——那是以前的理由,现在只为“此刻”,为和Anarchy战斗的一刻,为杀死Anarchy的意志——

      

        “能自由地喜欢喜爱之物。”

 

       Slayer怎么蹦出这句话呢?确有铺垫。Shobon的计划不是精密的仪器,不总是按照他的剧本行动,不如说只要能达到既定的目标,那稍微有点变动也无妨——魔法少女反水之前,如此空间几乎都是Slayer创造出来的。并非一直保持着温顺而服从的大小姐形象,Slayer在遇见Anarchy之后,有过“不听指令”的“自主”行动——显然所有天王的落败方式,Shobon自有设计,Slayer却可能作出妨碍剧本进程的行动(E3,E9)——或许是本能,或许是发展了某种意识,她不希望有人妨碍她和Anarchy的对决,即便一切本应按照剧本走。

       可叔叔不喜欢任性。

 

        “我也很喜欢……不只是一味地爱Shobon大人,不只是一味服从Shobon大人的我……今天,在这里确实存在着的我”

 

      魔法少女本来只是“给世界涂上单一颜色的道具”,Slayer本可以像另外两位,什么也不说,按照流程,乖乖完成自己的职责即可——可她却要肯定这场战斗,魔法少女的厮杀,肯定新的存在的理由。要夺走御宅族喜欢的事物,摧毁他们的热情,Slayer要“毁灭”御宅族的存在——这是她的愉悦,她的理由。

因此,Anarchy才反过来,和Slayer有了某种相似性——因为她不能允许这样的事情。

      

       “我和你不一样。我有不可退让的事物,他(Otaku Hero)所守护的过去、寻找的未来。”

       “什么‘现在’啊,如果对你来说那如此重要,现在我就让它终结!”

 

       Anarchy不能让她随心所欲,只有阻止Slayer,然后……然后才有“御宅族”想要的未来,与Otaku Hero一同幸福的未来——Flag的插拔似乎就是Shobon向Otaku Hero,向Origin展现的“净化”。药物终于起效,Slayer终将迎来剧本上画好的结局,但最后再次发生了变化。

Shobon也许只是知悉Slayer的“性格”,劝说她“回到Anarchy那边去”——在接下强烈的一击后,几乎脱力的Slayer马上就要拼上最后的力气,就要倒在Anarchy面前任其宰割了——

 

用尽了力气 Slayer

      “真是固执的孩子。”

 

       Shobon不得不用越界的力量,将本该倒下,却突然暴起的Slayer定在空中——剧本不能偏离。但对于Slayer而言,已经无所谓了。

      

       “毕竟我现在,真正地活着。”

 

 

OTAKU HERO & SHOBON:耶稣& ?

        剩下的就是最复杂,而对我来说却是最容易写作的部分,因为Shobon这个角色基本没有交代清楚,我再怎么样都写不清楚。先不谈以上魔法少女的解释是否“正确”——我甚至希望我想得完全错误——两侧的魔法少女基本上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人物弧光,而Shobon的交代过于急促,甚至直接在超展开中发生了巨变——显然不会有多少人期待一个刻板而脸谱化的反派,但狂太郎的引入扭转了Shobon的形象,为数不多的放送时间也根本没有多少可以用于深入交代Shobon的故事。

       可以说同为御宅族的斋藤,本不过是一个可能还挺有能力,被各种意义上的恶言相向而扭曲了的普通“御宅族”——单就对权能感的向往而言,四天王亚当和斋藤挺相似的。我们抛开对狂太郎的献身,斋藤选择的取悦方式是设计一个新世界——

      

       “那些能一直随心所欲说话的家伙,自由自在地喜欢(所爱之物)的世界” (E11)

 

       光是剥夺还不够,还需要彻底净化名为“御宅族”的剧毒,“为了否定那些否定我的御宅族,并将其根除。” (E12)

 

 

       接上文,我们大概可以理解Shobon在Stage 1的具体计划,就是让御宅族的希望,三位魔法少女“净化”自身,变成“魔法毁灭者”,之后再杀死唯一的“偶像”,“最终Boss”,“英雄”,“唯一无染的存在”,随后世界就能“染上同一种色彩”——

 

      

不太清楚这些图的参考对象,只是有印象。有错还请指正。

        稍微有些背景的朋友,不难读出这里对于“耶稣之死”的挪用。圣诞节、OP与ED都包含对于各种犹太-基督名画的挪用,ED中魔法少女作为三天使的形象,或许也意味着其他诸如亚伯拉罕等形象的挪用。这些没那么重要,只要能读明白这里的牺牲构造即可——英雄没有凯旋,被Shobon彻底利用、杀死,企图以唯一偶像的死亡给御宅族制造彻底的绝望——

      

       “已经不在了的我们【魔法少女】,将你抛弃。你在哪里呢?”

        “罪、罚与赎罪,皆归于你。” (E11 下集预告)

 

       如果御宅族集结、魔法少女的诞生、进攻议事堂等等都是设定好的,根本逃离不了Shobon和狂太郎的掌控,那唤起奇迹的时刻当是这将死之际了。魔法少女迸发出了不同的能量——这似乎在狂太郎与Shobon的意料之外——早该失去记忆的魔法少女,异样的火焰包裹Otaku Hero,将四人重新拉回了魔法诞生的平安夜。

       Otaku Hero没有穿着睡衣,一开始眼前的一切似乎只是记忆的再现。“但,你是……”之后,再没有变身——“你是我们的一切,”Anarchy只是流泪。谁知道这魔法的奇迹还能持续多久,也许只有今晚。然而比起这重聚的喜悦,有更重要的事情。

      

       “我要点燃革命之火,之后,改变这个变了样的世界,再一次。”

 

       但这次不可能再带上魔法少女了。

      

       “我希望你们能活下去,铭记我们往昔做过的事。”

       “此后,无论发生什么事去,无论世界变成什么样子,御宅族的……我的灵魂会一直活下去。”

      

       Otaku Hero与魔法少女,在灵魂和冲动中蕴藏着奇迹[8]。

 

       “没关系的。我们一定会再次见面。”

 

       两年后,Shobon的剧本将以自己的胜利宣言告终——但“恶魔的思想”,御宅族的“幽灵”,根本就没有消失。革命之火得以延续——Otaku Hero二代目实现了约定,Shobon的剧本则运作不能。故事终于要迎来它的正传。

 

身前的标志不再是狂太郎。

 

GOT TO KEEP ON LOVING:不过是种宣言?

 

       事实上完全没有必要强调它是个前传——希望阅读此文的朋友不会有误会,认为我会将一切归到前传的问题——不过是用于区分本作的侧重,或者说应该侧重的部分。那为什么这部作品还是这么怪呢?有着不算完整但挺酷的设定,交代剧情上也不能说拖泥带水,前后伏笔都做了(但做得也许不算好),为什么很多人的反应会这么一般,甚至相当糟糕呢?

       我当然是不知道其他人怎么看了——但如果我们不深究细节,只是以追番的视角来“期待”这部作品,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呢?基本上我们可以这么概括,这也是Otaku Hero牺牲后御宅族们的表达:斗争和联合没有意义,魔法少女背叛并杀死了Otaku Hero,背叛了御宅族,一切不过是Shobon的大手,背后还有个Origin大哥。魔法少女们不是御宅族的希望,而是绝望。自此才是2年后仍有希望的剧情,剧本失效,新的故事正要到来——这部分只占了最后的不到10分钟。

       我认为基本上可以料想,大部分努力追番的观众——本作还是蛮劝退的吧——多半和本番的御宅族角色维持着一定程度的“共情”,期待某种相对“正向”的情感价值。如此判断应该是无误的,期待一场最终胜利,或者相当有成就的大胜,比较常规。

       不,我们得到的是相当反预期的展开——发现一切都是剧本,魔法少女“莫名”背叛,御宅族只是小丑罢了,彻底溃败——甚至有人可能依照这样判断来断定本作对御宅族的“恶意”,得出与主旨彻底相反的结论,制作组怎么都要自己背上这口锅。

       先把感情的传达放在一边——必须说明的是,作品自然无需把剧情整成大白话才能看,也无需依理解剧情与否来断度一个人评价的“资格”——怎么想都可以啦,只不过本作的剧情确实不是乱写的,虽然也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不考虑完全不明的Origin,我们或许可以说魔法少女的路线比较清晰,但另外两位主角怎么都是要批评,至少要发出疑问的。仅试举几例:

       我们不清楚Otaku Hero的来历——既然他死了,就更不容易知道。如此“平平无奇”,快30岁的大叔(是的,除了E1点烟算个提示,其他地方基本看不出来这个设定的意义)究竟为何能成为Otaku Hero呢?除了能办个Wanku,他究竟如何成为了御宅族革命军的领袖,为何都听他的?如果他一直是旗手,为何在本作的开头又突然丧失了一直以来的斗志?就算Blue是失误了被抓(剧情上更像是刻意引导他们找回Blue),Pink又为什么离队?

       Shobon亦是谜一样的存在。最迷的无非就是这场“游戏”的意义,对于整个世界观来说,这场取悦Origin的游戏——反倒是最后Otaku Hero二代目现身,Shobon的剧本失效才逗笑了Origin,难道这也在你的计划之中么——究竟试图表达什么,因为这似乎并不是虚幻的游戏而已,而是切实发生的现实,那Origin又是怎么做到的呢?这和先前狂太郎的形象又有什么关系?本作对狂太郎这条线几乎完全没有交代。Shobon又为何制作这样一款游戏呢?塑造一个“敌人”,让他孕育魔法少女再背叛,给所有的御宅族制造绝望——这样游戏好像也没那么好玩。

       回到感情,或许应该再问一个更土的问题:为什么是这样的构造?对于作者而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世界?而对于观众而言,究竟能从这样的世界中感受到什么?

       一部分的答案可以很简单:属于御宅族的“狂热”,作为“御宅族”的快乐,至少在这一点上,本作的表现可圈可点。不止于各类元素的投入与致敬,本作开头的日常对主角团的角色,反派四天王的设计,需要御宅族的语言来读,也照顾了某种如今早已扩散的御宅族范围。但本作的主线,“革命之火”——点燃内心的火焰,夺回自由自在喜欢的世界,保护自己喜欢事物的热情,这一板块做得似乎“说服力”不足,这不光是剧情模糊的问题——我们甚至要问的是,即便对上Anarchy一词,我们是否能就此断论本作某种御宅族政治倾向或意识形态的表达,随后套上那些老生常谈的批评?可以说正因为本作没有在战斗、战略、场面上(魔法和虚拟要素从来都是次要的)作出更多挖掘,而是更多地聚焦于某种“内面”的表达——对于失败和敌人的恐惧,举办Wanku的迷惘,战斗的热情——这种本身似乎本就没有某种“现实”落脚点的情绪,所以才会在政治性和斗争戏码上显得相当小儿科——显然战役不是靠吼来取胜的,即便你的对手就是想要输给你。反过来说,Shobon的诱导计划几乎也显得毫无章法和高明之处。

       战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不如说现实中的御宅族,好像还没有面临什么Shobon的恐怖吧。不如说正是敌人的显现,才更唤起了内心的热情。如果真想要再次探讨御宅族的可能性,不妨在出现Slayer一般的人物之前,先问清楚: “谁才是真正的敌人?”,而不只是打出“自由地喜欢自己喜欢的东西”、“GOT TO KEEP ON LOVING”这样的标语,或者在此之前就陷入内部矛盾之中。如果要迎来一个Otaku Hero希冀的爱的世界,而不是Shobon由恨意构筑的世界,那我们必须解决Slayer和Anarchy的问题——即便是被称作御宅族的病毒。这个意义上来说,也许不是要重新“定义”御宅族,而是需要御宅族成为不同的东西——就像一个喜欢朋克文化和二次元的JUN。

 

JUN可能确实还不是一个成熟的故事作家。

后记:

       一开始没想过会写得这么痛苦。如果说第一段只是堆材料的无聊,梳理的部分几乎就是逼着我一帧帧看动画。虽然整体上大差不差,但确实写着写着看得更明白,是很珍贵的体验。写作思路就那样,无非就是把材料和核心概念拼起来,剩下的完全就是公式化的书写。确信自己看的东西不够,所以才无趣,而且结尾收的不太好。谈不上好动画,我依然不推荐任何人补这部番。菲鲁兹蓝配得很有趣。

        不爱别伤害——用这部番的话来说,不爱别怨恨,这不是御宅族的病。也许我爱你你爱我的世界,真的只存在蜜雪冰城之中——但这绝不只是对个人的道德要求。

       原案真的很年轻,我不想冷落这样的热情。

 

参考资料:

https://www.diesel.co.jp/ja/art-gallery/jun-inagawa/

https://www.crunchyroll.com/news/interviews/2023/6/23/interview-magical-destroyers-creator-jun-inagawa

https://tokion.jp/en/2020/12/25/defining-otaku-with-jun-inagawa/

https://artgallery.ricoh.com/en/reports/jun_inagawa-_interview

https://kai-you.net/article/80335

https://magical-mad.com/

https://www.barks.jp/news/?id=1000231638


[1] 本作的ED和BGM的作者(之一)羽柴吟是JUN找来的,并且可以在ED所属专辑中找到JUN本人Remix的版本。

[2] 采访提到他喜欢玩《闪电十一人》的游戏,所以我默认他看过。

[3] 几篇采访有出入,我选了时间最近的一篇采访中JUN的原话。

[4] 可用的资料很有限,而且我日语水平不行。

[5] 我自己看PV的时候没有这样的期待,但看了第一集基本就确定了。

[6] 不是JUN的原话。引用Ryo Tajima采访JUN的标题。

[7] “秋叶原像是另一个国家”。

[8] 用一下官网原话:

    スレイヤーの血と命を糧に誕生した『魔法少女マジカルデストロイヤーズ』。

    それは希望でなく、絶望そのものだった。

    SSC本拠地の制圧に革命軍が歓喜したのもつかの間、アキバ解放区に最期のときが近づいている。

    定められた結末を手にしたSHOBONに、オタクヒーローはあまりに無力。

    だが、その魂と衝動に奇跡は宿る。

    終末を超えて紡ぎ出される、新たな世界の物語とは。

《魔法少女毁灭者》究竟出了什么问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