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刀解读金批推背图第六象
木刀解读金批推背图第六象
第六象
卦序:己巳(序号:6)。(己巳年,是1629年,崇祯二年。60年前是明·隆庆三年,60年后是清·康熙二十八年。)
卦符:坤下艮上 (上为山,下为地)
卦名:剝
卦图:一人坐带华盖且有后帘之推车,一人在后推车,前有两人持障(宫)扇在前似作开道状。两持扇者正进入城门,其后紧跟推车。
谶曰:
非都是都,非皇是皇。
阴霾既去,日月复光。
颂曰:
大帜巍巍树两京,楚舆今日又东行。
乾坤再造人民乐,一二年来见太平。
圣叹曰:此象主明皇还西京,至德二载九月,广平王叔 郭子仪收复西京,十月收复东京,安史之乱尽弭,十二月迎上皇还西京,故云再造。
木刀解:
金圣叹的注解仍然是烟幕弹。
从图像看,障扇在前是不对的,应该在后,所以,人物面对的方向应该是向着城外,而不是向着城内准备进城。所暗示的可能是崇祯出京城,两个持扇人,一个应该是李自成,另一个应该是张献忠(也有可能是秦良玉,她的势力在西南)。这就意味着“非皇是皇”中,“非皇”指崇祯,“是皇”是指崇祯通过其同胞兄弟明顺治朱由栩主持朝政。就建奴方面而言,“非皇是皇”还指庄妃这个“非皇”,通过清顺治福林主持朝政。而“非都是都”是指,崇祯所在的京城外地,以及建奴控制的明京城,都因为明暗两个皇帝成了实际操纵者而降格为代理人,导致实际控制者所在的地方成了不是己方京城的京城。
“阴霾既去”是指崇祯下野后,建奴与崇祯达成了协议,导致明朝在明面上与建奴达成妥协。这个协议的内容,应该就是建奴同意,让朱由栩作崇祯的替身。然而,朱由栩对外是早就已经夭折了的,所以明朝旧臣朝野都不认可,所以南京一套班子就推出福王朱由嵩(崇祯的堂兄弟)做了弘光帝,以及后来逐次立的隆武、绍武、永历,形成了两京各自为政的局面。这就是“大帜巍巍树两京”,即两京互不承认。由于庄妃主政时,是打着剿灭闯匪的旗号,所以在剿匪为北政府主要任务的一二年内,两京短期内没有相互征讨。
由谶的前两句可知,此时事情都是与表面相反的,即“非都是都,非皇是皇”,所以,谶的后两句,以及颂的后三句,也可以认为,后面的这些话,都是反着来说的,所以,“阴霾既去,日月复光”,实际是说,“阴霾未除,两京分裂”。“楚舆今日又东行,乾坤再造人民乐,一二年来见太平”,其实是说,崇祯的“楚舆”随着李自成而“向西而行”,乾坤颠倒人民苦,一二年来并不太平。参见第七象,那里说到了李自成兵败山海关,因此,“楚舆今日又东行,乾坤再造人民乐,一二年来见太平”,也可以是说崇祯计划随李自成东征建奴,准备在一两年内平定建奴,重建天下太平愿景。
这一象主要讲了两件事,其一,崇祯随李自成东征,兵败后随其西行,其二,宏光称帝及其称帝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