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每日哲学 #209|当代科学都是错的吗?「悲观元归纳」是什么东西?

2020-01-18 23:52 作者:Arinor  | 我要投稿

这篇专栏是视频 AV79551835 的文字版。

科学常常犯错,而伪科学倒偶尔触及真理。

——卡尔·波普尔在其名著《猜想与反驳》的正文第一节写下了这句话。他认为,由于假说检验的逻辑结构具有条件句的形式,通过确认后件为真而得到前件为真的结论,这是肯定后件式推理,属于无效推理。因此任何科学理论都不可能被彻底证实,相反却可能有朝一日被一个反例轻松证伪。

基于这一点认识,他提出了极具影响力的「证伪主义」科学哲学,主张科学之为科学,就在于它是可错的、可通过经验观察证伪,而科学研究就是不断提出新的猜想,又不断尝试反驳这个猜想的工作。

如此一来,似乎除非我们真的那么幸运,恰好猜中了宇宙真理,否则我们能得到的,就只有两种科学:将要被证伪的,以及,已经被证伪的。这个判断是通过逻辑分析得到的,但也有哲学家尝试为这种判断提供经验支持。他们认为:过去曾有许多科学理论被公认为是真的,但是后来却被推翻了;所以,今天我们觉得是真的科学理论,在未来也很可能会被证伪。

这种论证模式,就是所谓的「悲观元归纳」。说它是「归纳」,是由于它的论证模式不是演绎推理;说它是「元归纳」,是由于它不是通过归纳来获得一个科学的判断,而是通过归纳对科学进行判断;说它是「悲观」的,是由于它对科学求真的前景持悲观态度,仿佛无论如何,被证伪都是每一套科学理论悲剧性的最终归宿,而从事科学研究就不仅仅是会秃头,而且是悲剧性地秃头。——天呐,就没人来阻止这一切吗? 

在介绍悲观元归纳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当代科学哲学里的一个著名的靶子,科学实在论。与悲观元归纳的论点相反,科学实在论主张的是——现在的科学总体上是对的——这样一种观点。具体而言,科学实在论认为:科学理论(真实地刻画了我们的世界,它们)是真的;科学理论术语——比方说「电子」、「夸克」、「胶子」等等——是有指称的,意思大体是说,它们所指的电子、夸克、胶子等等理论实体真实存在。

满足这两个条件的科学理论,被称为「理想科学」或者「成熟科学」。科学实在论认为,我们今天的科学已经非常接近于这样的成熟科学。他们的理由是,当代科学是成功的——科学成功体现在三个方面:

  • 科学为现象提供了最好的解释;

  • 科学是预测未来最有效的方法;

  • 科学理论在技术上的应用非常成功。

基于科学成功的判断,最著名的科学实在论者普特南——就是提出缸中之脑思想实验的那位哲学家普特南——认为科学成功说明了,当代科学已经接近于成熟科学,否则它怎么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呢?它的成功岂不是就无法理解了么?由此我们可以推论,当代科学大体上应该是对的——这样一个科学实在论的结论。 

现在,我们可以回过头来聊聊悲观元归纳了。悲观元归纳就是在上面所说的科学实在论观点的基础上,对科学实在论提出质疑和挑战的。

悲观元归纳有两种经典的套路。

第一种套路居然又是普特南提出的。这种左右互博的事情,普特南可没少干过。别忘了,缸中之脑思想实验也是普特南提出的,但他提出这个思想实验就是为了说明缸中之脑是不可能的。所以普特南站在科学实在论的立场上提出了悲观元归纳,这并不奇怪嘛!

普特南指出,关于像是电子、夸克这样的理论对象,科学对于它们的认识是在不断变化当中的。但是,与沙田柚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不同,我们对电子的谈论不得不通过科学理论来实现。如果我们彻底地不知道电子会在什么条件下出现、会引发什么样的现象,我们根本不可能对电子进行观察和研究。也就是说,「电子」这个理论术语指称什么对象,是完全由这个理论整体来决定的。

但是,我们前面刚讲过,科学理论是在不断变化当中的。这就导致了理论术语的指称也在改变。如果我们相信,现在的科学理论对电子的刻画是正确的,而过去的理论对电子的刻画是包含错误的,那么过去的理论中「电子」这个术语就是没有指称的。所以,这个版本的悲观元归纳是这样的:过去科学使用的术语,没有哪个是过了许多年之后还指称的;由此推知,现在科学使用的术语,很可能也没有哪个有指称。这样一来,科学实在论的第二项主张就不成立了。

悲观元归纳的第二种套路是希洛斯的归谬法,它攻击的是科学实在论的第一项主张,也就是——今天的科学理论是近似于真的——这一项主张。希洛斯指出,如果今天的成功科学确实近似于真理,那么过去的科学就不可能近似于真理。然而,希洛斯指出,过去的科学理论在经验上也是很成功的。我们举两个例子:托勒密的地心说同样能够精确地预测天体的位置,只是在行星逆行方面遇到了一定困难;牛顿的引力学说也成功地解释了天体运行的规律,只是在解释水星近日点进动方面遭遇了挫折。尽管最终被抛弃或者修改,地心说和引力学说都是成功的科学理论。根据科学实在论用科学成功为科学实在辩护的策略,过去的科学理论也应当近似于真理。这就产生了矛盾,所以,今天的科学理论并不是近似于真的。

说到这里,可能大家会有疑问:悲观元归纳根本就不能证明我们相信现在的科学一定是错的嘛!一点说服力都没有啊!哎,确实如此。对于普特南版本的悲观元归纳,我们可以说,虽然有不少理论术语的指称是在变化的,但是更多的理论术语的指称是稳定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发生科学革命,科学家们也只是对关键概念进行修正,而不是全盘否定旧科学。对于希洛斯版本的悲观元归纳,我们可以说,成功与否也是有程度差异的。考虑到技术的进步、认识的进步,过去的科学也许是成功的,但当代科学更加成功。过去的科学未必不可能近似于真理,只是没有当代科学那么近似于真理罢了。

如此漏洞百出的屑论证,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吗?提出悲观元归纳的哲学家们是什么心态啊?其实,悲观元归纳是哲学家们针对科学实在论的两项主张提出的,他们并不是要证明当代科学都是错的。事实上,主张悲观元归纳的哲学家大多不是反实在论者,相反,他们是希望借助这样一组论证,提出他们认为更好的实在论主张。这大概就是「戏说不是胡说,实在论只能我论」的心态吧。 

最后,关于悲观元归纳论证的落脚点,我们可以参考哲学家劳丹的总结性发言:拥有能够指称的理论术语,对于一套科学理论是否成功,既不充分也不必要;一个理论是真的(或近似真的)对它是否成功,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每日哲学 #209|当代科学都是错的吗?「悲观元归纳」是什么东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