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60年的握手——《命运石之门》与《永恒的终结》(二)、因果链

接上篇

之前说过,《永恒的终结》的因果链是循环论证的,即,原因和结果并不是一一线性对应的,而是像一条咬住自己尾巴的蛇自我循环:人类之所以发明了原子弹,是因为未来的人穿越回去教给了他们。
因果循环贯穿了这本书的始终,被一层层地揭开。这本书的精彩之处也在于此:剧情的展开都渐渐地连上了最开始的前提。
【第一层】生成永恒时空的基石——时间力场,是24世纪马兰松发明的。永恒时空不过是一个超大型的时间力场,在一般时空各个阶段打通了路径,并且不受任何一段一般时空限制而已。而他发明时间力场的数学基础,却是来自27世纪的列斐伏尔方程。
【第二层】马兰松留下一本回忆录,详细记载了自己的经历——
一个叫作布林斯利·谢里丹·库珀的人,生于78世纪,在23岁的年纪,结婚不满一年、未有子嗣的情况下,被征召入永恒时空,成为时空新手。
进入永恒时空之后,库珀在一个名叫拉班·忒塞尔的计算师手下学习数学知识,还有一名叫作安德鲁·哈伦的时空技师教授他原始时代社会学知识。两门知识打下牢固基础之后,再加上一点时空工程学方面的知识积累,他随后被送回24世纪,向一位名叫维科·马兰松的原始时代科学家传授特定的技术。
——
永恒时空的领导者正是循着这本回忆录的记载,去寻找一个73世纪的叫库珀的人,并传授给他时间力场所需的数学知识,和24世纪所需的原始生活知识,最后把他传送到24世纪。
直到库珀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之时,望着太平洋上的落日——他在回忆录里描述了这个场景——他终于发现了这个惊天的秘密:他就是维科·马兰松;他并不是替身,而是本人。那个名字本来不属于他,但历史教科书上叫马兰松的那个人,就是布林斯利·谢里丹·库珀。
【第三层】哈伦在以为诺依已经从世界彻底消失后,试图破坏因果循环链——他负责将库珀传送回24世纪,但他故意将时间设错,让库珀回到错误的时空,从而无法在24世纪发明时间力场,使得因果链被破坏,让永恒时空崩塌——而这竟也是因果链的一部分。
经过所有人的努力,基于马兰松回忆录的因果链实现了闭合,永恒时空的领导者都松了一口气。但他们没想到还有更大的一层因果链,如果破坏了它,会怎么样?
这层最大的设定,先不剧透,以免想看这本小说的人索然无味。
而命运石之门的设定,是世界线收束于关键节点,从关键节点分裂出几条世界线,而这关键节点,就是助手的死亡。

如果助手正常死亡,那么助手的父亲会拿到时间机器的资料并带到俄罗斯,引发基于时间机器的世界大战;如果助手没死,那么助手会活下来,而真由理必然死去——这会刺激助手在未来研发时间机器。因此胸针才在世界线之间反复横跳,试图寻找一条概率极低、但所有人都活下来的命运石之门线。
胸针一次次使用D-MAIL向过去发送自己的记忆,使得过去的胸针承载了多年后的记忆,令人费解的口头禅“机关”“石头门”,也大都来自未来——正是15年后的胸针告诉自己命运石之门世界线,也正是胸针对命运石之门的坚持,才能在15年后回溯记忆,将线索告诉15年前的胸针。这未尝不是一种因果循环。
这也正是石头门吸引我的地方——惊天伏笔。
P.S.
今天时间很少,但是不想跳票,就写得少了一些,明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