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 探访滦州市滦河大铁桥
致敬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先生!

滦河大桥,原京山线105号桥,俗称滦河大铁桥,位于唐山市滦州市与秦皇岛市昌黎县交界处(现京哈线滦县东站→朱各庄站区间),坐落在横山东麓和武山西麓的山脚下,全长670米,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五月开工,光绪二十年(1894年)十二月竣工通车,是中国最早采用气压沉箱基础的滦河大桥。
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十一月,唐胥铁路建成通车。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四月,清政府在山海关设立“北洋官铁路局”,聘英人英达为总工程师,负责向东至山海关的铁路工程。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工程进展至滦河河畔。五月,修建滦河大铁桥,因该桥位于两端山坡之底,加上滦河水涨流急、河床泥沙深,工程极其困难。工程相继由英、德、日等多国工程师包工修建,但均告失败,金达眼看交工期限邻近,只好授意英人喀克斯求助于正在石门(今卢龙县)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詹天佑。
詹天佑仔细研究滦河河床和地质土壤情况,重新选择桥址,并决定采用“压气沉箱法”,雇佣中国的潜水员潜入滦河河底,以传统的方法配合机器打桩,最终顺利的奠定桥基,两端桥台做深井基础,用水泥混凝土灌注(水泥购自英国)。1894年滦河大桥按期竣工,桥长670.6米,宽6.66米,桥墩16个,设计荷载为古柏式E-28级。
1929年唐山至秦皇岛铁路因煤运量日增,除滦河区间以外,已铺成双线,此桥改建势在必行。
1933年北宁铁路局派罗英对滦河大铁桥进行调查,最后认为:此桥地形不利,钢梁载重等级低,又几经战争创伤(由于荷载能力低,长期限速10公里/小时),改建此桥不如另建新桥。1939年在滦河大桥上游建成了双线新桥。1943年随着站场改建竣工,新桥投入运营。
1948年冬,辽沈战役后,第四野战军奉命入关,为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军向平、津挺进,11月中旬,由北平军统要员奉命组成炸桥队,11月29日早晨炸毁西侧桥墩(毁一墩两孔)。桥墩炸毁后,驻滦县国民党部队向西撤退,随之滦县解放。经铁路职工和当地群众紧急抢修,军用列车顺利通过。
1949年5月,新铁路桥由铁道兵团第一支队修复通车。
1950年10月,交通部公路总局向铁道部天津铁道管理局接收了滦河老铁桥。
1951年,经天津铁路局更换贝雷梁,补修墩台,铺设木桥面,整修路基,是年5月份竣工,作为公路桥使用(单行线)。
1953年,唐山专署公路管理局组织了铁桥油刷,增建了岗楼,安装了专用电话,配备了武器弹药。进入70年代,老桥汽车、马车交通量日达2000车次以上,这座单行桥已不能适应需求,经省交通厅批准,于1974年9月,在滦河大铁桥南侧建成了一座35孔789米的钢筋混凝土大桥,滦河大铁桥关闭停用。
1976年唐山大地震,滦河公路大桥震毁,交通中断12小时,为保证中国人民解放军到唐山执行抗震救灾任务,封存的老铁桥暂时启用,从东北方向进入灾区的大批物资通过该桥运进唐山市。
1977年1月,据省抗震救灾指挥部指示,为适应抗震需要,省工程队又做了永久性加固,补修了桥墩支座和东桥台裂纹。更换了部分桥面板。至同年6月,滦河新公路桥修复后,此桥再次关闭。
交通:
滦河大铁桥位于滦州大觉寺景区东南侧,可乘坐滦州市M10路公交车前往(大觉寺公交站下车)








右下角是中国铁道博物馆中关于滦河大桥的介绍(2022.1.29参观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馆拍摄)
























资料参考:
1.中国铁路桥梁史(中国铁道出版社1987版)
2.中国铁路建设史(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版)
3.唐山市志(方志出版社1999版)
4.滦县交通志(滦县交通局1989版)
5.滦县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版)
6.滦县志(方志出版社20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