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信全书》粉丝福利,限时免费领取!!
欲入门生信数据挖掘,学《生信全书》足矣。
医生做科研,素来有三大技能: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和生信分析。
其中,临床研究需要高质量的临床资料做支撑,基础研究则需要强大的实验技能背书,唯独生信分析才真正称得上是可以“无中生有”的科研策略,即借他人之数据出自己的文章。
换言之,只需将相关生物数据下载下来,然后择一趁手的生信软件唰唰一分析,一篇SCI文章就新鲜出炉。其效率之高、产出之快,使得大家都想在生信领域中分得一杯羹,这也难怪生信文章在现如今越来越受大家欢迎。
然而,生信分析这么给力的科研技能,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学会的。为了扫除生信学习的壁垒,解螺旋于今年初正式上线了《生信全书》体系课程,总结提炼生信文章套路,培养课题思路。
该课程从零基础开始到实现文章效率产出所需要的知识都汇集到了一起,且会依据学员间不同的学习能力,分为零基础无代码全工具操作的上篇(4个段位,16个模块)和基于R语言编程实现高级分析的下篇(4个段位,16个模块),学员们学成之后,生信文章必然手到擒来。

正所谓,逻辑为纲,是整套知识体系的骨架。所以,在第一节课程中,酸菜老师将通过本课帮学员们建立生信宏观思维,以还原论思想模块化拆解研究套路,将其中基本要素和要素间组合的原则提炼出来,让大家能够化繁为简,直击要害,高效突破学习瓶颈。
01
一般而言,医生做科研,基础研究是主线,临床研究是标配。
而随着高通量数据的快速增长,人们获得了海量的生物数据,将这些数据进行二次挖掘,即可得到一篇篇生信文章,确实是一条科研快通道,这才形成了生信研究、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之间的三足鼎立之势。
所以酸菜老师首先解构了这三类研究的技能构成和套路规则,重点讲解了三类研究的实操过程中的重难点,同时也比较了这三类研究的文章产出流程。
学员们可通过此课程了解自己在从事这三类研究的薄弱之处,而后就能对症下药,快速将自己的短板补齐,不至于再拖后腿。
02
基础、临床、生信研究的文章各自都有着迥然不同的特点:
基础研究讲究逻辑嵌套(主变量是RNA和蛋白),从宏观到微观层层递进,是一种线性的因果要素构成的链条;
生信研究却是利用不同的数据集,用不同的分析策略获得多个不同角度的结论,是无数线段构成的网状结构。其中,数据出发、工具驱动和模块组合是生信分析文章的显著特点;
临床研究则相对简单,就像一道填空题,按照固定的格式(均有指南可参考)进行填写即可。
03
接下来,课程也提炼出了生信研究的要素结构——疾病、问题、数据特征和分析策略,以及演绎数据的四个标准分析模块:
表达差异(挑,挑差异分子出来);
功能聚类(圈,把有同一类功能注释的分子圈出来);
交互网络(联,在分子群内部建立关联);
临床意义(靠,把分析出来的分子或者分子群往临床意义上靠)。
04
总之,挑、圈、联、靠四字诀,就是架构起分析策略的四大标准模块。
而通过不同数据特征的数据集,经过不同分析模块组合的分析策略,解答疾病中特定的问题,这就是生信文章套路本质,也是生信研究的顶层思维。
换言之,所谓的生信文章套路是在确定的疾病和问题条件下,针对不同特征的数据,按照4个标准模块多样化组合的形式,完成数据分析流程,所产出的一种文章套路。
另外,本体系课程汇集了64个生信常用分析工具,其中,表达差异8个,功能聚类15个,交互网路25个,临床意义16个,可以说是一站式全覆盖,学员们只要将这些工具掌握了就可以实现零代码发表生信文章。
以上就是生信知识体系的顶层思维,学员们知道了逻辑关系和内在原理,还是需要参加课程配套的生信训练营进行大量实操技能修炼才能破茧成蝶。
而今天这本课程的配套书籍将免费赠送给各位,如果你已经心动了,不如赶紧扫码行动起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