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被Goldmark迷住的一天

2022-03-03 02:46 作者:zxw2216  | 我要投稿


几天前看到帕尔曼的一张《Goldmark & Korngold》专辑,虽久有耳闻,但实在没有想听的欲望,原因很简单,这俩曲子几乎可以说是是米尔斯坦和海菲兹两位大神爷的看家保留单推曲目,具有格外的的“私藏感”~

不同于Korngold老电影一样的氛围之于海爷的那种专属性,Goldmark这首更接近传统意义上浪漫派的作品,在当时似乎还有人愿意祭出自己有别于米尔斯坦的诠释,除去海爷一个第二乐章的录音,还能找到Gimpel一个同样堪称精彩的演绎(华彩似乎是他自己的),除此之外就不大多见了,后辈里除了帕尔曼,最著名的似乎就要算Bell的那个录音,还有几位没听过名字的年轻演奏家也有录制,但是和Korngold在最近30年里的录音数量应该还是没得比,看起来在作品推广方面还是海爷更有傲视群雄的资本~我比较感兴趣的是徐惟聆和余隆的录音,只是就听过的几个录音来看,和近神的米爷相比,哪怕是强如帕尔曼,也还是会从音色层面就开始拉开了差距…

据我所收,米尔斯坦对Goldmark这首协奏曲目前有三个不同时期的录音,包括最早和Bruno Walter的42年录音,57年和Dimitri Mitropoulos的录音以及在立体声时期和Harry Blech的最著名的录音,很幸运,除了57年那版,其他两个录音我都很不小心的分别有3个版本的收藏😂

说不小心,其实就是哪张都不是专门为了这部作品收的…立体声的三个版分别是冲着据说是米爷立体声音质最好的德沃夏克、当时还没有搞到手的拉罗和我的勃拉姆斯小协入门版sacd重制收的(其中大T那张还有米爷的录音花絮)~

立体声

42年更是无心插柳,音艺的米爷现场合集,小丑公司只出了一套的米尔斯坦,还有莫里妮的勃拉姆斯…

42现场

唯一的一张57版原因更直接,就没听说过这两位米爷有录音制品存世,也就是说,不论这张合作的是什么曲目都会收的😂

57版

其实是先听的帕尔曼,又听的米尔斯坦立体声,然后在42版才被迷住的~米尔斯坦和瓦尔特的合作,最著名的应该是那个著名的门德尔松e小调,奈何这首四大之一我除了Francescatti和梅纽因之外,再也听不出别人的好来…而这个Goldmark可实在太好了!42年的录音,尽管声场窄的一批,独奏倒是十分迷人~米爷是1945年换的琴,之前的一把1710 Dancla比之后来的1716 goldman声音更结实粗粝(仅指对比后来的米尔斯坦自己),在这个录音里很明显的可以听到小提琴音色已经尽管足够华丽,但是比起后期米尔斯坦银铃般的俊逸还是多了几分雄壮~第三乐章的cadenza虽然被米爷做了删减,也难掩盖盛年大师的豪迈,几乎一路火花带闪电的劈将过去,临结束的几个高把位冲刺实在很难让人联想到这是未来70年代的巴赫小无诠释天花板!而之前两个乐章也能轻易领略到黄金一代大师翘楚的艺术魅力,40年代的米爷也是拥有炽热揉弦凌厉弓法美艳发音的超技大师!同时这位超技大师在第二乐章缠绵起来也是深情的迷人~

照片来自于百度

最绝的是第三乐章的结尾!在整曲还有两个强音齐奏之前,观众就已经按捺不住开始鼓起掌来~最后在狂热的现场气氛里全曲终结!我也是这时候才意识到这个42年的录音是一场完美的现场演出!而在音艺发行的版本里,第一乐章结束观众的掌声就已经奔涌而至了!那个年代太让人向往了,艺术高于一切,让规矩都特么见鬼去吧,就要为了这种级别的乐章鼓掌!

42年的时候,米爷就是用的这把斯氏Dancla 1710

同样火热的情况也发生在57年现场,那一场的听众甚至更加狂喜,每个乐章结束后都有观众的掌声(印象里只有海菲兹的Korngold现场有过这种待遇)!而擎着“终生伴侣”的大师在这个现场更是游刃有余到妙手生花~即便是并不理想的50年代现场录音也掩盖不了那泛着耀眼光芒的音色和充满光辉的诠释~想想米爷用着Goldman 1716演奏着Goldmark的协奏曲,被收录在一张不常见的专辑里~这不就是藏在唱片里的金色(Gold)传说嘛~

看米爷这张照片的年龄,应该用的就是Strativari “Goldman” 1716了

ps一下版本之间的比较,42年现场小丑的转制声音最耐听,但是乐队的还原度不够理想;音艺高频比较窜,会刺耳;Archipel比较可恨的剪掉了首乐章的掌声,声音方面却足够松厚~

这两套1k+对比,音艺明显声音更尖厉

立体声版各有千秋,sacd性价比最高,最便宜最好听;大T有录音片段做彩蛋;老天使搭配米爷两首最经典演绎之一的德沃夏克,精彩程度更高~考虑到价格,还是力推这张sacd

这张价格一直不贵,有缘见到就收了吧


被Goldmark迷住的一天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