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与中国汽车驱动电机行业调查报告(简版)
驱动电机系统是电动汽车三大核心系统之一,是车辆行驶的主要驱动系统,其特性决定了车辆的主要性能指标,直接影响车辆动力性、经济性和用户驾乘感受。电动汽车驱动电机是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为车辆行驶提供驱动力的电气装置,该装置也可具备机械能转化成电能的功能。
汽车驱动电机行业目前现状分析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是新能源汽车电机产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得到长足发展,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由 2011 年的 8,159 辆增长至 2020 年的 136.7万辆。在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高速增长的带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电机市场也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伴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猛发展,中国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行业迎来巨大市场空间潜力,吸引了众多企业和资本的进入。现阶段,中国本土制造商在核心技术及制造工艺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产品种类日益丰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此外,通过上下游产业链合作发展,各零部件间匹配性大幅优化,产品集成化水平不断提高。
我国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行业内企业主要可分为具备驱动电机生产能力的整车企业和第三方驱动电机供应商; 部分整车企业为完善公司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布局、保证产品适配性和降低汽车生产成本,自行研发生产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产品,典型代表有比亚迪、特斯拉和蔚来汽车等。整车企业生产的新能源汽车电机多为自产自销,能在保证产品与整车设计的匹配性的同时降低整车制造成本。
目前第三方驱动电机供应商具备技术优势,竞争实力较强,是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行业中最主要的参与者。在下游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外资参与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限制放宽以及上游原材料持续涨价的大环境下,第三方供应商和整车企业将通过建立合资公司、签订长期供货合同等方式加深合作,将第三方的技术优势和整车企业的渠道优势相结合,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汽车驱动电机发展趋势
1电机、电控系统趋向集成化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技术的快速发展,电驱动系统开始从分立化向集成化、一体化推进。通过将驱动电机、端盖与减速器三个部件进行两位一体化或三位一体化设计,可使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体积减小、重量降低,且车辆系统的布局愈加灵活并降低铜线等整车线束的使用,从而增加司乘人员空间与储物空间。同时,车重的降低可有效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而从长远来看,电机、减速器、电机控制器、DC/DC、高压分线盒、充电机等零部件都会集成为一个大的动力总成,目的是实现高压器件的共用,减小体积,降低成本,优化整车布置。
2 新造车势力兴起带动市场需求量的提升
自2014年中国新造车势力行业诞生以来,经过近六年的发展已逐步突破制造生产等技术瓶颈,顺利进入向市场交付阶段,且新造车势力品牌汽车产销量正不断提升,有效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市场需求量的提升。
全球市场汽车驱动电机销售额(2016-2027)
2020年,全球汽车驱动电机市场销售额达到了319.47亿元,预计2027年将达到262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29.67%(2021-2027)。未来几年,本行业具有很大不确定性,本文的2021-2027年的预测数据是基于过去几年的历史发展、行业专家观点、以及本文分析师观点,综合给出的预测。

地区层面来看,中国市场在过去几年变化较快,2020年市场规模为103.83亿元,约占全球的32.50%,预计2027年将达到610.08亿元,届时全球占比将达到23.22%。2020年,中国汽车驱动电机销量达到145.9万台,其销量占比达到全球市场40%。
从产品类型及技术方面来看,全球汽车驱动电机市场产品类型主要有永磁同步电机、异步电机和自其它类型。2018年,永磁同步电机销量达到282万台,占总市场的7%。
目前全球主要厂商包括特斯拉、大众变速器、比亚迪、采埃孚、博世华域电动、大洋电机、三菱、蔚然动力、日本电产、方正电机、麦格纳、精进电动、日立、双林汽车、奇瑞新能源、安徽巨一大地和等,2020年主要厂商销量份额占比超过64%,预计未来几年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尤其在中国市场。
汽车驱动电机产业链分析

上游原料供给状况
汽车驱动电机主要由电子、转子和机械机构三大部分组成。其中,铁心是电机的定子和转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损耗和机械强度特性是铁心的重要性能指标,而其损耗包过磁滞损耗和涡流损耗。具体到材料方面,铁心有无取向硅钢片和非晶合金。目前我国电机关键材料硅钢片性能不佳,钕铁硼用量较大,成本较高。
详情内容参考恒州博智(QYResearch)调研机构出版的完整版报告,报告样本索取请联系我们或者登陆官网申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