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周六晚八点 2022年国考公务员申论批改班 国考申论出题趋势与复习策略

8月14日|本周六晚八点我公开免费讲解 2022年国考公务员申论批改班预热课 国考公务员申论出题趋势与复习策略。
课程地址与大纲 8月17日2022年国考申论精读批改班正式开课,仅余2个名额,或文末二维码。同步直播 国考公务员申论课程及冲刺划重点
公务员申论考试一直在发展,从考察能力的侧重点调整到考察手段的创新,这要你的复习也必须与时俱进。
而且,就像移动互联网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新的出题思路就是你新的机会。
所以课程开始前,我要从整体上帮助同学梳理一下目前国考公务员申论出题趋势,以及我的课程如何根据趋势调整复习策略,帮助同学提高。
根据近5年的国考公务员申论出题来看,
逻辑难度下降
注意,我说的是逻辑难度。
从2020年开始,国考公务员申论逻辑难度有了个断崖式的下跌,以至于有同学觉得当年自己是做了五道概括题。
比如,2020年国考申论 写作题答案 海纳百川聚四方之才讲话稿 就是个大号概括题而已。
2021年逻辑难度有所回调,但是还属于中等偏下,比如2021年国考申论写作题答案 改革成功要靠理想指引理性决策务实肯干,
(五)给定资料1中说“夜色难免黑凉,前行必有曙光”,给定资料2中说“我们的改革之所以成功,离不开务实的精神和理性的思考”。请深入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参考给定资料,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35分)
基本上,绝大多数同学都能抓住「务实」和「理性」两个关键考点,也基本能明白文章核心观点是什么。
但是对比 2019年国考试申论 写作题答案 城乡文明协调发展
(五)“给定资料5”结尾写到,“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人造文明和自然文明,都是应该而且可以互补的;理想的生活状态可能还是在城、乡之间自由游走。”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自选角度,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直到今天,很多同学仍然不理解句子的逻辑设定,不理解「应该」,「可以」,「可能」的对句子逻辑内涵的限定,更不理解句子的核心内涵,那你怎么可能写对1000字文章?
你去查查此题答案,就能明确感觉到很多人是在堆资料,而根本没理解题目限定,甚至更没有核心观点。
你别高兴得太早,虽然逻辑难度下降了,
但资料阅读的“数量”增大
简单地说,难点从「读不懂」变成了「读不完」。
过去是资料晦涩逻辑深,现在是全事例论证,内容细节杂乱。你感觉「好像能」看懂,但是一理又没头绪,资料像电影一般,但是没有关键词,答起来又无从下笔。
批改班好多同学都有这样的问题。
比如,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 概括“局区合一”改革的背景措施和成效,
(二)给定材料2中,S市进行了“局区合一”改革,请你概括这项改革的背景、措施和成效。(10分)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250字。
就是典型,资料开篇就是工作场景细节,好像短视频一样。

后续内容是各种闪回片段,资料结构极其混乱,一会干部个人角度,一会企业角度,一会全局高度。
特别是事例论证代替了关键词,要求你抽象思维,搞得很多答题技术落后只会抄关键词的同学,非常头痛,感觉好像看懂,又不知道该写什么?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谁先适应了变化,谁有机会。
我觉得这是个机会,但要求你答题基本功升级
现在这种出题,侧重基层工作经验导向明显,高度还原工作场景,你要能理解具体的问题所在,应对杂乱的事例论证,能理清事情逻辑关系。
这就要求你回到问题本身,回到资料本身,从最基本的资料事实入手,抓住逻辑关系,建立起审题,阅读,理解的系统能力,并且结合真题深度打磨,否则,这个机会你抓不住。
不要再停留在概括关键词和背诵模板的层面了,现在的出题,但出题人故意把水搅浑,等你理清了一道题,考试都结束了。
时间不等人。
明天,我继续说题型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