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都是炒田螺,为何对中华圆田螺趋之若鹜,却对福寿螺“谈螺色变”?

2023-06-30 17:04 作者:中国绿会  | 我要投稿

近日,北京市通州区运潮减河的河边三人非法捕捞的中华田园螺共计520公斤,被警方查获,并且其中两人因非法捕捞水产品罪被刑事拘留。

笔者点赞之余,也不禁在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都是为了几盘炒田螺,可是,为何对中华圆田螺趋之若鹜,却对福寿螺“谈螺色变”?

对福寿螺的畏惧,直接来自2006年北京的蜀国演义(因为没煮熟导致许多人患病)事件的余波。然而,尽管没有任何确凿的证据能表明“一只福寿螺含有3000-6000条寄生虫”,今天普遍的仍然在宣传福寿螺不能吃。事实上,相反的是,大量已有研究证据表明:(1)并非所有福寿螺都有寄生虫;检测出来的很少,比例也很低;(2)阳性福寿螺里面,最多也就几十条算多了。 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最少3000条、最多6000条”的传言。

福寿螺   图源:绿会融媒


现在让我们同样的来看此次非法捕捞水产品罪涉及的物种——中华圆田螺。

而且,事实上食用中华圆田螺(拉丁学名: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Heude))也存在让人感染寄生虫的危险。作为夜宵市场上的主要食用螺种之一,中华圆田螺的寄生虫风险,杨光友、赖从龙的一篇《中华圆田螺体内棘口科吸虫囊蚴的研究》中曾经在其体内查见9种棘口科吸虫的囊蚴,其中有7种可以感染人体。

另外一篇2008年发表的《佛山市褐云玛瑙螺、福寿螺、中华圆田螺和环棱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情况调查》的文献则对佛山市五区(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三水区、高明区)四种螺(褐云玛瑙螺、福寿螺、中华圆田螺、环棱螺)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742只福寿螺中,检测到广州管圆线虫第三期蚴虫的阳性率为31.54%;而745只中华圆田螺中,也检测到了广州管圆线虫第三期蚴虫的阳性率为16.51%。也就是说,都存在寄生虫。[2]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其实,无论是福寿螺、还是中华圆田螺,都有让人类感染寄生虫的风险。不过前提是:生食或半生食此类产品才存在较大寄生虫感染风险。如果完全煮熟了,对人体是没有问题的。

【鼓励福寿螺的利用有助于减轻外来入侵物种风险】

现在,南方许多地方已经福寿螺泛滥成“灾”。而且可控的自然天敌并不是很多。加上一些化学杀灭的用品,导致了本来自然界的天敌(如蚂蟥)等死亡,让产生了耐药性的一些福寿螺更是迅速泛滥。

而农民可就头疼了——一只福寿螺,可以在2分钟内,把一根嫩嫩的秧苗吃干抹净。

但是,如果回到本文开头——我们如果不在恐吓人们“福寿螺不能吃”,而让人们愿意去捕捞它们,又如何?

其实,福寿螺的最大的“天敌”,本来可以是人类。只要能充分熟制,对于“福寿螺有毒论”何须太过走极端?毕竟,同样“有毒”的中华圆田螺,就像本文开头所说的那样,许多地方还正在捞捞捞捞捞捞。

评论员:Wenjie
编辑:Samantha  

【拓展阅读】
[1] 杨光友,赖从龙.中华圆田螺体内棘口科吸虫囊蚴的研究[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93, 11(3):229-229.
[2] 张丽华,陈加力,董为人.佛山市褐云玛瑙螺、福寿螺、中华圆田螺和环棱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情况调查[J].广东医学, 2008, 29(011):1898-1899.DOI:10.3969/j.issn.1001-9448.2008.11.060.

都是炒田螺,为何对中华圆田螺趋之若鹜,却对福寿螺“谈螺色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