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后记
最近因为一些个人无能为力的事情异常焦虑,具体表现包括但不限于日常学习动力大减,每晚必须健身到精疲力竭才能入睡,至于游戏.........已经失去兴趣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但愿这种煎熬早日结束。
今晚也是毫无睡意干脆码字,夜深人静的时刻敲键盘畅所欲言,排解情绪的效果好像也不比半夜一个人戴着耳机按黑白键差。
前两天朋友推荐了《触不可及》这一部法国电影。大概是主角一黑一白的缘故很多人就评价是类似《绿皮书》的政治正确电影,其实不然,绿皮书中的黑人钢琴家和白人老混混虽然肤色地位有别,但也有相同点。两种同样不被主流社会接纳的人找到了共鸣,获得灵魂的救赎,接纳自己并且接纳世界。
《触不可及》则正如其名,两位主角可以说互为反面,瘫痪的白人富翁菲利普除了健康几乎拥有一切,从小接受“俯视众生”的教育,音乐绘画极限运动涉猎广泛,经历滑翔伞事故之后只有头可以活动,而黑人男主Driss出身底层近乎文盲靠救济金生活,除了健康强壮算得上一无所有。
然而就是这样原本“触不可及”的两类人却触碰出灿烂的火花,算是“建立巴别塔”的历程。与其他护工相比,Driss毫无专业背景,但是却是唯一不带着同情目光的人,反而像正常人一样对着菲利普插科打诨,让菲利普感受到了正常人的尊重。比起残疾的身体,更加需要护理的是菲利普的内心世界。Driss到最后也算不上专业的护工,但却是菲利普难得的知己。
有这样能够彼此尊重信任的朋友,无论是谁都会羡慕吧。
《绿皮书》中的钢琴家无法换成白人,《触不可及》中的Driss换成白人也依然是能够打动人的故事(电影有原型,也确实是白人),这大概是两部最明显的区别,给这两部电影简单打上政治正确的标签未免太过狭隘。
这几年好像安安静静看完一部电影的次数不多,拜小破站所赐,更多时候是看影视区up花二三十分钟讲完一部电影,也难得有电影觉得看完解说觉得意犹未尽去找原片的。
最喜欢看电影的时候还是高中,那时候电影算是我最重要的娱乐。每周只有半天的假期,大多数男生都会去开几局王者或者LOL,(这么说我确实算个异类,大二之前没碰过这两个Moba游戏)我打开电脑则是找电影,有看完令人回味无穷灵魂升华的经典,也有飙车枪战血肉横飞的爆米花。当然除了娱乐之外好像给我的作文也提供了不少素材凑字数哈哈。
仔细看了下豆瓣评分前100榜单,大半都已经看过,定个小目标有生之年一定要把这100部看完,怎么说也是人类八大艺术形式之一,至于其他的舞蹈雕塑绘画建筑戏剧,从来都没有过兴趣,以后有兴趣的机会也不大。
这时候一定要提一部改变我人生轨迹的电影——《环太平洋》,高中的时候看到这部电影时候热血沸腾,有哪个男人能拒绝轰鸣的机甲呢!在别人迷茫的时候,我毅然决然的在所有志愿上都选择了工科。后来的本科毕业论文和医疗外骨骼相关,也算是圆自己过去的梦吧。
最爱的动漫《Megalobox》,也是和机甲有关故事(这部动漫的BGM大概比本身更出名),第一部是热血,Joe在擂台上用血肉之躯对抗机甲,创造一个个奇迹。第二部则是成熟,Joe从一个废人回到擂台,穿上机甲重新战斗,然而在最终章配乐响起的那一刻以认输戛然而止,而不是擂台上的热血中燃尽。这是令我意外的结局,也是最好的结局。
如今我不仅过了热血的时期,好像还按下了快进,与文字交流的网友无一例外会误判我的年纪。然而算成熟么.....我觉得还差很远。
之前和老爸聊天,老爸说“现在这个时代么,28结婚差不多,你就是30我也能接受。”
我:“为啥非要和年纪挂钩呢,我还没活明白之前我应该不会想着结婚。”
爸:“你为啥想着活明白?”
我:“做丈夫甚至父亲是要负责任的,emmm我觉得我离那个状态还差很远啊,虽然现在也算不上糊涂吧。”
老爸沉默了一会,如临大敌,严肃的说:“你千万不能这样,等你活明白了,你估计就不会结婚了,要么就出家当和尚。”
我一时无言以对,便问:“你结婚的时候,活明白了么。”
爸:“怎么可能,你现在不也挺好么?”
我:“你现在活明白了么?”
爸:“.......没有。”
我:“行吧,那我努努力。”
活明白这个目标,好像比绝对理性和永远冷静都难得多。(虽然这两个目标也几乎不可能,说是目标,对我来而言更类似于行为准则)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
还有很多路要去走,还有很多事会经历,还会遇见很多人。希望我,也能成为自己理想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