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系辞上传》
天有“尊”的责任,地有“卑”的责任,乾、坤两卦的性质就定下来了;“卑”和“高”的责任排列出来,名义上的“贵”与“贱”就定了位置;运动和静止有规律,刚和柔的性质就形成了;事物按照种类群体或合或分,吉凶也就产生了;在天上形成日月星辰等天象,在地下形成草木山川等形体,变化也就显现了。所以刚柔相互摩擦,八卦相互激荡,雷霆震动天地,风雨滋润万物,日月穿梭运行,寒暑交替循环。乾道造就男性,坤道造就女性;乾卦的智慧创始万物,坤道的作用成就万物;乾卦以平易的方式发挥功能,坤卦以简约的方式产生作用。平易的容易认识,简约的容易遵从;容易认识就有人亲近,容易遵从就有所成就;有人亲近就能长久,有所成就就能壮大。可以长久说的是贤人的品德,可以壮大说的是贤人的事业。“简易”就是天下的真理;懂得“简易”,人就能在“中”道中成就自己。
圣人创立八卦和六十四卦来观察卦象和爻象,用《系辞》说明吉凶,刚柔相互推动就产生了变化。所以吉凶是“失”的象征;悔吝是“忧虑”的象征;变化是“进退”的象征;刚柔是“昼夜”的象征。六爻的变化,体现天地人三极变化的道理。所以能令君子闲居时心安的,是《易》的卦象、爻象;高兴时玩味的,是《易》的卦辞、爻辞,所以君子闲居时观察卦象、玩味卦辞,行动时观察变化玩味占卜结果,所以要凭良心、照天理去走,才能够收到天人合一的效果。而只有天人合一,才能让“大有”的局面长久维持。
《彖》是用来说明卦象的。爻是用来说明变化的。吉凶是用来说明得失的。悔吝,是用来说明小瑕疵的。无咎,是因为善于补偿过失。所以排列贵贱是根据爻位,排列大小是根据卦的属性,分辨吉凶是根据卦辞爻辞,忧虑悔吝是根据细节,震卦上九能“无咎”是因为能及时悔改。所以卦分为大和小,辞分为险和易。辞,都指示着人们趋吉避凶的方向。
《易》的规律同于天地间的规律,所以能囊括天地间的一切道理。抬头观看天文,低头察探地理,所以明白事物的隐现原因;考察起始推求结局,所以知道生死的奥秘;精气也是物质,游魂也是变化,所以知道鬼神的情状;与天地相似,所以不违背自然规律。智慧周遍万物而大道周济天下,所以没有僭越;行为端正而不放纵,乐天知命,所以没有忧愁;安于环境而恪守仁德,所以能够爱人。囊括天地之间一切变化而不过度,委曲而全万物且不遗漏,洞悉昼夜变化之道而明智,所以神明没有形状,易理没有形式。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承了“道”,就是良善;成就了“道”,就是品性。“道”这种东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百姓每天都在用,却意识不到它的存在,所以像君子一样全面认识“道”的人是很少的。从“仁”中显现,藏在“用”中,让万物焕发生机却不像圣人那样忧患,“道”是盛德大业的极致。富有就是大业,与时俱进就是盛德。创造万物生灵就是《易》道,生成万象就是乾道,效法自然就是坤道,推究卦爻的数理预测未来就是占卜,洞悉的变化就是事物,阴阳之间的变化莫测就是神灵。
《易》是广大的,预测遥远未来永无止境,论断当前事物精准正确,论断天地之间的一切存在,可以无所不包。乾卦静止时专一不变,运转时刚正不阿,所以从“大”中产生。坤卦静止时收敛闭合,运动时张开显露,所以从“广”中产生。广大和天地相配,变通和四季相配,阴阳的适时变化和日月相配,“简易”的优点和至德相配。
孔子说:“《易》真的达到了极致啊!《易》是圣人用来推崇道德和光大事业的。智慧崇高而礼仪谦卑,崇高是效法天,谦卑是效法地。天地各居其位,《易》的大道在天地之间运行,成就本性、保护生命,就是道义的大门。”
圣人看到天下事物的繁杂,用卦和爻模拟它们的形态,象征它们与事物相宜的特性,所以叫“象”;圣人看到天下事物变动。观察它们融会贯通的过程,推行典章礼制,用系词来论断吉凶,所以叫“爻”。谈论天下事物的繁杂而不厌烦,谈论天下事物的运动而井井有条,用卦爻模拟后加以探讨,讨论后才去行动,通过建模讨论来确定事物的变化。
中孚卦九二爻说:老鹤在阴暗的地方鸣叫,小鹤出声应和。老天会给我好爵位,用来照顾真正善良的人。孔子说:“君子在别人不容易看到的室内说出善良的言辞,即使千里之外的人也会应和,何况近在眼前的人呢?君子在别人不容易看到的室内说出不善良的言辞,即使千里之外的人也会反对,何况近在眼前的人呢?话从嘴里说出,影响的是百姓;事从眼前做起,显示的是未来。语言和行动是君子发射弩箭的机关。机关的发动决定了荣辱。言行是君子改变天地万物的根本,怎能不谨慎呢?”
同人卦九五爻说:先嚎啕大哭,后来又笑了。孔子说:“君子的道,有时出世,有时归隐,有时沉默,有时言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大过卦初六爻说:用白茅垫衬祭品,无咎。孔子说:“如果把祭品直接放在地上,那当然是可以的,用白茅垫衬祭品,就不会发生出乎意料的损失了。这是最谨慎的。茅草虽然柔软,却可以承载重物。用这种谨慎的原则办事,就可以避免非必要过失了。”
谦卦九三爻说:尽管费尽辛苦,已经贡献很大了,也还是要保持谦虚态度,把谦虚进行到底才会顺利。孔子说:“费尽辛苦却不吹嘘,有功劳却不以功德自居,这是最厚道的。就是说功劳很大还能谦恭人下,德行讲究盛大,礼仪讲究恭敬。谦卦说的就是要用谦恭来巩固地位。”
乾卦上六爻说:亢龙有悔。孔子说:“脱离了群众,失去了群众基础,贤人处在初九下位帮不上他,所以再向上妄动就会悔不当初。”
节卦初九爻说:严守秘密,无咎。孔子说:“灾乱的发生,往往是由说话引起的。君王不懂保密就会失去臣子,臣子不懂保密就会失去操守,决策不保密就会酿成灾害。所以君子要严守秘密不外泄。”
孔子说:“写《易》的人,了解盗贼吗?《易》的解卦六三爻说:趁火打劫还公然乘车走,招引强盗来抢夺。趁火打劫是小人行径,车却是君子的交通工具。小人乘坐君子的交通工具,强盗就想抢过来。君主放任小人趁火打劫,连强盗都想攻打它。姑息养奸会招来强盗,妖艳的打扮会引发邪淫。《易》说:趁火打劫还公然乘车走,招引强盗来抢夺。强盗就是这样招来的。”
算卦用的蓍草数是五十五枚,只用其中的四十九枚。把四十九枚随意分成上下两堆,象征天和地;从上堆随意抽出一枚,(竖挂在上下两堆中间,上下两堆和所挂蓍草这三部分,就分别)象征天地人三才;把上堆按每四枚一组分组,象征四季,接着把余下的竖搁在所挂蓍草的左边,象征闰月。阴历五年中有两次闰月,所以再把下堆按每四枚一组分组,把余下的竖搁在所挂蓍草的右边。
一、三、五、七、九是天数,二、四、六、八、十是地数,天数五个,地数五个。五天数和五地数分别相加,各有其和数,天数加得二十五,地数加得三十,天数地数总计是五十五。这就是确定各爻变化和感通鬼神的根据。占成《乾》卦所用的蓍草数是二百一十六枚,占成《坤》卦所用的蓍草数是一百四十四枚,总计三百六十枚,相当于一年的天数。占成《易》上下经六十四卦所用的蓍草数,总计是一万一千五百二十枚,相当于万物的数目。所以只用分二、挂一、揲四、归奇这四种步骤,就成就了《易》,这四种步骤重复十八次,就得出了六十四卦中的一卦。八经卦只是小范围的象征,引申成六十四卦,触类旁通,扩大象征,天下所能取象的事物就都尽在其中了。《易》能彰显道、神、德行,所以可以用它应对人事,辅助神灵。
孔子说:“晓得变化的道的人,大概是晓得神灵的所为的吧。《易》有四种圣人的道:用善言辞的人来推崇它的卦爻辞,用善于行动的人来崇尚它的变化规律,用制作器物的人来崇尚它的卦象,用卜筮的人来崇尚它的占法。”所以君子将要有所作为、有所行动时,就向它进行占问,并以它为根据讨论。它接收人的请求就像回响一样,不论远的近的、晦暗的深奥的,都能预知未来的事。不是天下最精妙的东西,谁能达到这种境界呢?它的卦变和爻数错综复杂。探究弄懂它的卦变和爻数,就能判定天地万物。不是天下最灵活的东西,谁能达到这种境界呢?《易》本身无所谓思虑和作为,寂静不动,但一旦通过占问使它发生感应,它就能精通天下的事。不是天下最神妙的东西,谁能达到这种境界呢?《易》是圣人用来探究深奥的和精微事理的。因为探究深奥的事理,所以能通晓天下人的心志;因为探究精微的事理,所以能成就天下的事务;因为神妙,所以没有急走却能速度很快,没有行走却能到达目的地。孔子说:“《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说的就是这个。
所以,《易》有开天辟地的“太极”,从而生出阴和阳的“两仪”,“两仪”生出少阳、太阳、少阴、太阴这“四象”,“四象”生出乾、坤、坎、离、震、艮、巽、兑这八卦。八卦可以判断吉凶。吉凶可以产生大事业。所以效法的对象没有比天地更大的,变通没有比一年四季更大的,高悬的光明没有比日月更大的,崇高的东西没有比富贵更大的。备物资供人使用,下功夫制成器具,为天下谋福利,没有比圣人更伟大的。探求繁杂隐晦、深奥久远的事理,来判定下的吉凶,成就天下的勤勉事业的,没有比蓍龟更大的。所以上天生出蓍龟这样的神物,圣人就取法它创立筮法。天地万物变化无穷,圣人就取法它形成卦变。上天显现种种天象,显明吉凶,圣人就用卦象象征它。黄河出现龙图,洛水出现龟书,圣人就取法它创造了八卦和《九畴》。《易》有四象,是用来显示事物变化的;系辞,是用来告诉人们卦爻含义的;判断吉凶,是用来做决定的。
《易》的大有卦上九爻说:自天祐之,吉无不利。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祐,是指帮助。上天所帮助的。是顺应天道的人;人所帮助的,是谨守信用的人。谨守信用,谋求顺应天道,又能重视贤人,所以说‘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孔子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那么圣人的意思,就不可认识了么?孔子说:“圣人创立卦象来完全表达他的意思,设立卦系来完全揭示真假,配上系辞来尽情表达观点。变化卦爻来尽可能创利,摆弄蓍草来充分发挥神妙作用。”乾卦和坤卦,是把握《易》的门径所在吧?乾卦和坤卦的位置一经确立,《易》的道理也就确立其中了。假如没有乾卦和坤卦,也就没有《易》的道理;没有《易》的道理,乾卦和坤卦就名存实亡。所以形而上的东西叫做“道”,形而下的东西叫做“器”。改变制裁道与器叫做“变”,推行与道器叫做“通”,用道与器颁行举措叫做“事业”。所以所谓的“象”,就是圣人看见天下事物繁杂,而用卦爻模拟它们的形态,象征它们的特性,所以叫做“象”。圣人看见天下事物的变化,而观察它们融会贯通的过程,以推行典章礼制,为卦爻配上文辞,以判断人事的吉凶,所以叫做“爻”。探究天下事物的繁杂靠的是卦,鼓动天下事物的变化靠的是辞,改变制裁道与器靠的是“变”,推行道与器靠的是“通”,彰显道与器靠的是人。静默不动却能成就事业,一言不发却能取信于民,靠的是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