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吉林大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洪子诚版)|国家级精品课

2022-12-16 21:12 作者:醇醴_  | 我要投稿

(自用,勿深究)

一些背景

没有晚清,何来五四?

学术:五四文学源于晚清文学

学科:五四文学是发生期,晚清文学是基础。

黄遵宪的《世界革命》

梁启超《新文体运动》

梁启超等人的政治小说创作

政治小说在晚清非常盛行,创作潮流,艺术上不成熟,但是在当时唤起了极高的社会反响,不是单纯的文学创作,其中包含大量的政治概念和术语。受日本影响。

雨果建议日本:写政治小说

不从文学功能看,从社会价值看政治小说。

林译小说,林纾

虽然他反对新文化运动,但是他是介绍西方文化的先驱者。翻译创作了西方小说171部品,一千多万字。他不懂外文,与他人合作。(王寿昌)他来翻译成文言文。

文学是超越国界超越民族的,是人的内心感受。

《茶花女轶事》

他和鲁迅的翻译是不同的

像普罗米修斯一样盗天火予人间。——鲁迅

新文体运动

言文一致运动

也和日本有关


文学革命的内容

《新青年》1915.9 原名《青年杂志》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八不

陈独秀:三大主义,文学革命论

刘半农:鸳鸯蝴蝶派 《我的文学改良观》,他 它 她区分反对 文以载道 文学可以装不同的东西

周作人:从思想的角度探讨文学的内容。《人的文学》1918.12 提出了五四新文学的两大主题:人道主义、个性主义 受到日本白桦派的影响。灵肉一致的文学

个人本位的人间主义

以个人为本位的人道主义

最高境界的爱情:我爱你,和你无关。

《红楼梦》“性”永远是肮脏的,只讲情感。

《平民文学》1919.1 中国现当代文学就是一种大众文学。

钱玄同:与刘半农演双簧,书信来往一问一答,他提出:要破除古典文学,提出废除汉字,用拼音文字代替。激进与热烈,对抗,实现自己的目的。文化建设方法论喊出一百步,获得五十步。所以,推行了白话文。

不要忘记我们习以为常的白话文表达方式,是先驱者们通过努力与斗争获得的,所以现代文学史要永远留有这些人的名字。


第四节,五四时期的文学社团

社团与流派不同

两大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创造社

文学研究会

成立时间,地点:1921.1 北京

发起人(主要成员):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叶绍钧,孙福源,王统照,许地山,冰心,蒋百里,军事理论家,后期陈毅也参加过。

主要刊物,出版物:矛盾主编《小说月报》

宗旨:略,(为人生派),现实主义,问题小说派,把人生的问题作为作品的主题,用作家的理解来回答这些问题,从而形成一种艺术。

主要的作家作品:

叶绍钧《潘先生在难中》是谁使潘先生颠沛流离?灰色人生,传统的对于知识分子高悬的道德标准,潘先生是一个农民,就不再是猥琐人生了。

得失评价:第一个有影响的成熟的文学流派出现。问题小说只是提出了问题(只问病症,不开药方)这对文学家来说勉为其难。还原于历史,设身处地,看到时代,看到作家的立场来评判。

二峰对峙,双水分流,共同营造五四初期文坛的辉煌

创造社:

时间:1921.7 东京 在郁达夫的宿舍里 郭沫若 田汉等人

发起人:郭沫若,田汉,郁达夫,成仿吾,穆木天

发起原因:国内文坛活跃,文学研究会独霸文坛,创造社要异军突起。与之抗衡对峙。后面或明或暗地论争到革命文学口号,再到左联。

主张:浪漫主义,抒情主义,文学无所谓目的,就像一阵春风吹过池塘泛起阵阵涟漪。为艺术派。提供了另外一种生长的土壤——个人主义,浪漫主义的气息。

罗家伦,傅斯年,杨振声(传统认真的现实主义作家),创办了《新潮》杂志,发表了大量的小说,劳工小说,问题小说。

刊物:《创造月刊》《创造季刊》《文化批判》等很多刊物。

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期

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学生

浅草社(沉钟社)

莽原社

语丝社:鲁迅是发起人之一,让小孩子翻的字典,取得名字

湖畔诗社:杭州

主要集中在内部大城市,东北是落后的

白杨社:1922,吉林:王统照,徐雨诺,穆木天,毓文中学的老师们与学生们一同成立


接下来要讲鲁迅了!

鲁迅:现代文学之父

“立人”、“民族魂”

家道中落

祖父周介浮 徇私舞弊被揭露 世态变化

送至外婆家,寄人篱下,变卖家产

南京求学,留学日本

新学堂(免学费)在当时的中国不被认可

科技影响了鲁迅进化论思想的形成

达尔文《进化论》影响了中国包括鲁迅的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

(《时务报》)政治动向政治纷争

赫胥黎《天演论》 严复翻译 融入了自己的情感

鲁迅早期的五篇文言论文《科学史教篇》等 受到上述著作的影响

幻灯片事件

感受到人道主义

“抗日十人团” 考虑到我们民族性格的某些特点,民族的劣根性

鲁迅——弃医从文

非人👉真的人

与许寿裳讨论:

1.怎么才是理想的人性

2.中国的国民性最缺乏的是什么

3.病根何在

首在立人,立人而后,凡事举。

鲁迅提出了关于人的层次的两种思考

1.掊物质(物质主义,物欲,物质崇拜)而张灵明(精神,思想)超越洋务派 与与“尚德”的逻辑连在一起

2.任个人而排众数(庸众,不觉悟的民众)对立宪派,改良派的超越(辛亥革命前就提出了) “众治”对于个人的压迫比暴君还要严重

兄弟反目

1923年鲁迅与周作人决裂(原因未知)

《伤逝》哀悼兄弟情殇

这件事让鲁迅更加怀疑人生(受骗过多才会多疑,太容易轻信别人)

最彻底的悲观主义者往往是最大的理想主义者

表现在杂文创作中

因兄弟反目对鲁迅道德批评,质疑鲁迅的正确性和崇高性,这是一种个人道德的角度。

有缺点的战士仍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仍是苍蝇。

不能因为质疑鲁迅的人格,而丧失历史批判的真实性和现实批判的合法性。

五卅事件和四一二(27年政治变故)

轰毁了我的进化论

鲁迅开始怀疑进化论,

开始皈依革命论,阶级论

革命文学口号的论争(27-28)

直接影响中国文学发展的路向

革命文学高潮

也丰富了中国文学理论

把中国社会的政治任务和中国文学的艺术任务结合到一起,使文学与中国进程的联系更加紧密

发生在左翼文学内部(后期创造社(绝大多数是中共党员)挑起,太阳社(几乎都是中共党员)相助,与文学研究会(鲁迅)进行论争)

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

郭沫若批判鲁迅:二重性的反革命

既是封建余孽,又是资本家的走狗

冯乃超:喝着绍兴老酒,在就楼上露出黄牙,睡眼朦胧地看着这个世界

鲁迅《醉眼中的朦胧》反击

太阳社与创造社论争:究竟是谁首先提出了革命文学的口号

革命小说作家:蒋光慈(很多人冒充他)

世界文学的红色三十年代

鲁迅的一生,无论他的人生道路还是思想发展,都始终与中国社会的进程联系在一起的。鲁迅的一生虽然由一个个小事连接起来的,好像是属于个人的,但往往又不属于个人。他是整个社会的,他是这个时代的。他是这个时代的浪花的翻滚,是时代的光彩的折射,我们可以透过鲁迅看到这个时代的夕阳与曙光,都可以看的很清楚。









吉林大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洪子诚版)|国家级精品课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