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语文靠积累,靠长期的积累
中国人讲”国学“,自是中国之学,相对于“西学”而言。中国之学,简称“中学”、“国学”都可以,比如中国的医学,可以简称“中医”、“国医”。然而“中学”也可以指中小学的“中学”,这样就容易产生歧义,于是一般称为“国学”,或者称为“国故”。“国故”见于《礼记》,本来的意思是指一个国家去世了的贤人。这个词现在不流行,这里就不多讲了。
”国学“其实是个古老的词语,《周礼》里说:“司乐,掌国学之政。”这里的“国学”,是指中央最高学府,地方上的学校叫府学、州学、县学等等,因此,我们现在所说的“国学”,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意义上的“国学”是两个概念。
为什么要学国学,学了国学有什么好处?小而修身养性,大而治国平天下,这些暂且不讲。这里只举一个具体点的例子。我们看《礼记-经解》里说:
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
这是孔子说的话,他列举了读六经对人格的影响,读一本书就有一本书的用处。比如说读透了《春秋》,就能够“属辞比事”,也就是特别会写作文了。读了《诗经》,就会变得温柔敦厚。因此,我们倘若见一个小孩子脾气暴躁,不够温柔敦厚,可以叫他多读点《诗经》。一个孩子不会写作文,可以多读读《春秋》。推拓开去,比如一个小孩子不自信、容易悲观,自暴自弃,那么可以让他多读《孟子》,读《孟子》,可以养浩然之气。
比如《三字经》中有“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句子,家长可以找来《孟母三迁》、《断机杼教子》的故事讲给孩子听,让孩子懂得环境影响人和做事要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的道理。再比如读“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时,家长可以给孩子讲讲孙康、车胤刻苦读书的故事,使孩子懂得勤学苦练才能有建树。这种通过故事熏陶学国学的方法非常适合低年段的孩子。
此外,家长之间还可建立起国学经典学习的组织,帮助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坚持、共同热爱,以期给孩子的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国学精神财富。家长可以经常与幼儿园、学校沟通,把孩子将要学习的国学内容先学习一遍,有了感性认识后,就可以引导和督促孩子学习。心理学认为,孩子的学习是由于信任教师和家长而产生的,如果教师和家长都能把国学知识作为基本修养,言谈举止间能够合理熟练地引用国学语句,孩子学习国学的热情就会大大提高并为之努力。
小孩子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对的,每个爸爸妈妈在给孩子安排课程的时候,都要弄清楚,孩子为什么要学,不学行不行,可学可不学的,可以先不学。国学属于一定要学的。原因如下:
首先,国学是我们的文化根基,全国范围内正在大力提倡并推广国学。作为中国人,不懂得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是巨大的缺憾。
其次,国学本来就是语文学习的一部分,它不是语文学习之外的事情,也不是语文学习的额外负担。而且,这一部分在以后考试中的比重越来越大,难度和深度都在延伸。不学习国学对语文学习造成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第三,众所周知,语文靠积累,靠长期的积累,尤其是小学阶段,是语文学习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小朋友记忆力好,学习时间相比初中高中,更充裕一些,此时不开始学习,以后就是有能力学却无时间学了。


从最古老的《诗经》开始,到《千家诗》,让孩子体会自然生活之美。再到《声律启蒙》《笠翁对韵》让孩子学习语言的表达手法。这些是孩子学习古代文言文的基础,跟孩子的语文成绩息息相关。
第二部分《增广贤文》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名言警句,是孩子写作能够引用的精句。
第三部分《三字经》《百家姓》 《千字文》 《弟子规》简短易记,适合培养孩子的语感和韵律感。
第四部分,《大学》《中庸》 《左传》 《易经》《史记》《古文观止》 《论语》 等等,这些读物诗歌类的韵律和篇幅相对适合孩子一些。蕴含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及处世哲学,孩子理解起来有难度。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糟粕与精华并存且时过境迁,所以学习经典也要有所辨识和取舍。
国学诵读: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国学都讲究诵读,诵读是学习文言文、古诗词的好方法、好习惯,也是培养文言语感的重要途径,这是千百年来已被无数事实证明了的经验,也是学习语言的必由之路。从“书声琅琅,口舌成疮”“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中都可以看出,我国自古以来对诵读法就是高度重视的。在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推进的过程中,应注意指导诵读者的诵读——不仅要读准确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在诵读中仔细品味文章的语言,深入作品意境,获得美的享受,还要注意指导诵读者敢于放胆地诵读,敢于大声地诵读。
所以,孩子从小学阶段开始学习,就会让语文基本功更扎实,课上老师一说到王维,孩子心里立马明白,哦,王维,唐代大诗人,还是盛唐时期的,擅长写山水田园诗,我会背他七、八首诗呢。如果孩子头脑中立马浮现出这些信息,那么,他在学习的这节语文课就是高效的,而另外一个孩子,如果他不知道这些,老师介绍的知识点,也只记住了1/3或者2/3,那么他就不会对王维和他的诗产生什么共鸣,也不会有什么兴趣,因为他觉得这些东西,跟他的关系很疏远。
培养孩子对国学的兴趣 要想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国学教育,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孩子对国学的兴趣。家长可以以故事的形式,让孩子体会到国学的博大精深,每天的同一时间给孩子展示一些关于国学的内容,并且让孩子通过自己的.了解,给大家讲国学故事,这样孩子对国学的兴趣就可以慢慢提升。
中小学语文课本中要求孩子必背的古诗文,家长如果有时间不妨和孩子一起来读诵。有些家长只是一味地督促孩子背课文,自己却全然不通,很难让孩子心服口服。
相反,如果家长熟练掌握了这些国学经典,孩子一定佩服不已,会更加信服家长,愿意同家长一起切磋。 为孩子创设国学学习环境 给孩子进行国学教育,选择合适的国学书籍很关键。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喜好和特点,和孩子一起挑选自己喜欢的国学书籍,这样的话,孩子在进行国学书籍阅读的时候,就会比较感兴趣。
国学,也即中国传统文化,学一点总是好的,所谓“开卷有益”,读书过一天,打游戏也是过一天,总还是读书好。那么,怎样学国学呢?西汉的杨雄说:“在则人,亡则书。”《中庸》里也说“文武之政,布在方策”,方策,也就是书。古人已经不在了,我们要学习古代的优秀文化,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读古人之书。大家看,《论语》第一篇是《学而》,《荀子》第一篇是《劝学》,《法言》第一篇是《学行》,可见读书之重要。
国学书籍,多得不得了。生也有涯,学也无涯,这是一个常识。国学书是读不完的,因此我们需要有所选择,要讲究方法,尽量做到事半功倍。这里讲两个方法,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