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读书人的“座右铭”。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一一韩愈《进学解》
博学之,审间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第二十章》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一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一一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一一王勃《滕王阁序》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自勉联》
欲出第一等言,须有第一等意。
欲为第一等人,须作第一等事。——邵雍《一等吟》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
行之愈笃,则知之愈益明。——朱熹《朱子语类》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一范仲淹《岳阳楼记》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修身》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惟克果断,乃罔后艰。——《尚书·周官》
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礼记·儒行》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章》
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吕坤《呻吟语·应务》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
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诚廉》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杂诗·人生无根蒂》
步步前行,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计算远近而徒长吁短叹也。——《曾国藩家书》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横渠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