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镇的小茶馆 第十四章 寻找温暖

借着出门采购的机会,陌漓和欣灵得以出来在小镇里四处游玩。见过了热闹的集市,品过了可口的特色点心,赏过了让游人们流连忘返的景色,挎着一篮子蔬菜和肉,两个人有说有笑地正走在回茶馆的路上。不过,一阵细碎的响动声忽然吸引了二人的注意。声音是从附近偏僻的小巷里传出来的,欣灵敏锐的感官和直觉告诉她,那很可能是个孩子。尽管依托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让小镇的收入有了增长,但这依然不足以消灭镇子的贫困,每年仍然会有许多小孩遗弃,他们或被送入镇子里的孤儿院,或是被丢弃在暗处自生自灭……同样曾是孤儿的欣灵对这些命运多舛的孩子有很强的同理心,她一直希望这些孩子能有个好的去处。直觉驱使着她循声来到那个巷子,因为紧张她一直紧抓着陌漓的手不肯松开。少年虽然无奈,但倒也能理解她的心情。只是他觉得,爷爷很可能不会同意再收养一个孩子。就现状来说,照顾他们两个(其实还真不怎么需要照顾)已经略有力不从心的趋势,若是再收养一个更小的孩子,那么抚养的重担就只能落在他们两个身上。
凑近一看,果真如欣灵预想的那样:一个看上去六七岁模样的孩子从巷子旁的垃圾桶里伸出头,眼睛瞪得大大的,惊恐地看着站在巷口的二人。欣灵想要表达闪翼,但对方极为强烈的领地意识似乎把他们当成了闯入者——或者说是这巷子里的住户。如果他一味地退缩的话,欣灵他们也只得作罢。少女本来想走过去给他一个拥抱,但陌漓用左手紧紧抓住她的右手腕,意在告诉她不要轻举妄动。不过看到他对他们有很强的戒心时,欣灵也不得不打消这个念头,两个人略带失落地回到了茶馆。
“你们怎么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爷爷看到满载而归但依旧失落的两人,不禁疑惑起来,“是不是在路上遭遇了什么事情?”欣灵也不隐瞒,将遇到流浪儿童但是无力援助的事情和盘托出。爷爷听罢,一边捋着胡子一边思索着什么。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开口:
“你们的出发点和目的很好,”爷爷对他们说,“但是你们也知道,我们对他们无能为力。一方面,我们这里不是收容所,没有那么好的条件和资源抚养他们;另一方面,我的身体肯定一年不如一年,若真要收留的话,就必须由你们来抚养。对于当下的你们来说,肯定是做不到的。”明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但欣灵还是很失落,她只是觉得应该给那个孩子些力所能及的帮助。“那如果只是给他些物质上的援助呢?比如食物,比如衣服?”
“不行,”爷爷一口回绝,“或许这听起来很残忍,但这样做无疑是在助长那种被依赖的习惯和惰性。现在我们给他援助,日后他也一定会继续依赖援助。比起唾手可得的东西,那些需要耗费体力和精力才能得来的东西肯定不值一提。”
“那,要是联系孤儿院请求收留他呢?”陌漓给出了一个提议。
“你的想法很好,”爷爷称赞道,“可是你们要怎么把他带过去?孤儿院的人是不会来帮忙带走孩子的,他们只负责收留。”原本无限多的可能经过爷爷的一次次否定,让整面计划一瞬间就变成了一张白纸。正如爷爷所说,有这份心意很好,但是如果没有能力去做,那还不如不做。陌漓用力揉着自己的太阳穴,想想出个合理的办法来说服爷爷。爷爷没有吭声,只是一如往常地翻出信箱里的信,一封封拆开然后再进行分类。这些信的内容五花八门,但是作为回信人,爷爷要在回信的时候保持某种特定的感情基调。也就是说,爷爷回信时通常会连续回复带有同一类感情或是有着相似故事的信件,然后再转换成另一种心情,去回复下一类信。而对于感情的把握能力尚且不足的孩子们来说,从这些信中随便选出几篇,把其中的任意一篇交给他们来写都没问题,因为他们还没有达到能够沉浸其中的境界。
“不要考虑那个孩子的事情了,你们先选一选自己觉得写起来有感觉的信吧。今天的信不多,其他人都要准备考试也不过来,我先去准备晚饭。”话音未落,爷爷已经起身带着两人买来的食材去了厨房忙碌。桌上的信已经按照内容完成了分类,若是有心仪的信直接选出来即可。每一封来信的信纸都会被密密麻麻的字填满,不是因为什么特殊的要求,而是人们发自内心地将他们的烦恼尽数写下的结果。其实,如果来信上的内容太少的话,也会给回信人带来莫大的困扰,因为他们无法从只言片语中找到你的困惑在哪里。
“欣灵姐,这封……你有兴趣写吗?”翻找的时候,陌漓发现了一封相对特别的信。
“和什么内容有关的?”欣灵追问。
“大概……”少年支吾了一下,“就和我们今天的见闻有关。”
“给我。”欣灵像是受到了某种触动,直接从陌漓手中夺过信。虽然陌漓能够理解她的同理心,也曾经听她讲过过去的故事,但还是不太理解她为什么会这么激动。这次挑完信,他没有像往常一样和欣灵一起开始写,而是先悄悄站在欣灵身边,默读信上的文字:
“亲爱的金爷爷,在我最烦恼的时候,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您的名字。能够遇到您这样的人伸出援手,我真的不胜感激。明明不属于这里,却莫名地喜欢这座小镇。”
“我并非出生于此的孩子。自我记事起,我就在名为孤儿院的地方长大。这里有许许多多和我境遇相同的孩子,或是被抛弃,或是因无力抚养而被遣送,亦或是因为无依无靠而不得不来到这里,我属于第一种。我们因为有着相似的境遇而格外珍惜与彼此的相遇,在一起吃饭,一起玩耍,一起休息,这些不知是刻意的安排还是无意的处置,在这里的时光是我最快乐的时光。”
“说到快乐,就不得不说我们的院长先生。他在收留我们的同时,也扮演着老师的角色。和我一样的大一点的孩子会在他组织的小课堂里上课、学习,他说他不希望我们的一生都蹉跎在此,于是便需要学习知识。用知识充实自己、武装自己,用它去追逐那个你想成为的自己。他的话让我深受触动,在孤儿院的每一天我都努力地让它变得充实,不断地从书中汲取知识,不懂就问院长先生,他也很乐意为我解答……一直这样过了三四年。”
“我们早就应该知道,我们的命运并不属于这里。即使是作为照顾的保育员也不可以。在十一岁那年,我被一户家境还算殷实的家庭收养,自此便离开了孤儿院。但是,我格外想念在那里时的生活,还有那些一起玩耍和读书的伙伴们。过去已经无法挽回,这一点我心知肚明,但我还是想请您代我向院长先生问个好。能够在成长的经历中遇见他,我感激不尽。也不知道,现在他和孩子们在一起还快乐吗……”再往后,欣灵的长发和身体挡住了最后的几行字,无法完整地看到信的内容。
“很在意信的内容吗?”欣灵回过头,看到正在一旁默默读信的陌漓,“要不,你先看完我再写吧。”陌漓摆了摆手,他大概能才到信中要表达的大致心情了:感激,思念,还有分别后的不舍和牵挂。能够被一个孩子如此惦念,可见那位院长先生一定是非常受尊敬的人物吧。但有一点欣灵很好奇,如果对方确实是从忘忧镇而来,那为什么不亲自去看望呢?还是说另有隐情,自己不方便才会选择让外人来接手呢?欣灵收回信,很快就完成了回信。不过欣灵觉得,写信的效果不如亲自去探望,这是其一;其二,亲笔写的信才会更有诚意。包括爷爷在内,他们都是外人,是没法明白那种感谢恩人的心情的。
“我有个提议,”欣灵忽然说,“陌漓,不如……我带你去孤儿院看看吧。”
“去那里做什么?”少年反问。
“追根溯源,”少女回答,“或许年代不同,但是那里也有属于我的回忆。这也是为什么我对这封信很有感觉的原因。相似的经历能够激起笔者的共鸣,我想很快你也会遇到那样的信吧。”通感吗?陌漓没想过。如果尝试去体验对方写信时的心境,那么自己一定会很痛苦吧?他衷心地佩服欣灵,可以在写信时自然地从笔尖流露情感,而不会因为对方的内容而痛哭流涕。一次又一次的伤痛会让一个人的心变得愈发坚强,甚至是不再流泪的程度。陌漓想知道欣灵姐是经历了多少悲伤和痛苦,才会有如今的处变不惊和温雅。
也不问同意与否,欣灵直接将陌漓拉到了孤儿院门前。这里是一幢三层楼高的老式建筑,距离茶馆有相当的距离暂且不谈,它平时都是大门紧锁的,甚至把孩子们放出来玩耍也不会看到他们。而奇怪的是,这些孩子仍然健在,没有人受伤,没有人死亡。如果要联系里面的话 就敲一敲大门,马上就会有人来到门口,询问情况后才会打开门。这样的严格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一百年前这里曾是一座修道院,修缮后的屋子没有了教堂那般的样貌,但大体的形式依然保留着。据说某一次孤儿院遭受袭击后,这里便一直延续了锁门的传统,直至今日。欣灵敲了敲门,以这种和曾经的自己完全相反的身份回到这个地方,她多少是觉得欣慰的。几分钟后,一个穿着黑衣的男子从房内走出来,来到两人的面前。他的脸上很憔悴,似乎连做出一个表情的变化都要费很大的力气。“请问有何贵干?”他有气无力地问。陌漓对面前这个人的态度非常不满,但欣灵一直用右手紧紧握住他的手腕,告诉他一定要克制自己。
“您好,我们想收养一个孩子,”欣灵搪塞道,“请问我们可以进去吗?”
男子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打开门。“请进。”他为他们引路至门口,便自顾自地上了楼。外表看上去很老旧,但里面的设施却都是翻新过的。有着新鲜木色的木质地板和门,擦得干干净净的窗户,还有经过刮白的墙壁,看上去这些都是不久前才翻新过的。参观归参观,任务还是不能忘。凭着记忆,欣灵带着陌漓一路摸索到三楼的院长办公室。重新正在这里,面对那扇不止十岁的门,欣灵的心情仍然忐忑。她还记得第一次面对院长的时候,迷茫,无助,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未知,急切地想要得到温暖、爱和关怀,脸上的表情很单调,却几乎包含着她此时心中的所有想法。而从信的内容来看,这个孩子和欣灵似乎在是同一位院长治理下的孤儿院长大的。上一任院长足足做了二十多年呢,他们的生命中会有重叠和交集也是很正常的。敲过门,得到许可后推开,少年和少女面前的院长,正是那个阴郁的男子。
“你们还有其他的事情吗?”他面无表情地问。
“我们想知道上一任院长现在在哪里,生活得怎么样,”欣灵说,“我不知道他在其他人眼中是怎样的存在,但是他的笑容没有一点虚伪,是纯粹的温暖的笑容。在那样的笑容下成长,这样的经历注定会终身难忘。”得知了来意,男子露出一个释怀的表情,转而脸色马上又阴沉下来。似乎是有不好的消息要告诉他们。
“你们应该……在三年前来这里,”他说,“很遗憾,你们想要的东西已经找不到了。他是个温柔的人,博爱的人,带给孩子们温暖,带给孩子们笑容,带给他们一种这里就是他们的家的深刻感觉。能够在一起共事,我感激不尽。”对期待久别重逢的人来说,这样的结果难免有些残酷,但欣灵没有哭,也悄悄推开了陌漓的安慰。
“我知道了,谢谢你。”她的声音颤抖着,不知道要到何处去宣泄。或许,她早就应该知道这一切的,或许院长在病危的时候就应该去看看他的,但是她没有,什么也没有做,只是漠然地“目送”着自己眼中的恩人离开。或许很多孩子并不想回忆起这段经历,或许他们沉浸在现在的幸福中不愿回首过去,但在欣灵看来,这样的爱,似乎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欣灵出来的时候,还是陌漓扶着她出来的。少女感觉身上的力量仿佛被抽空了,失去了某个重要的信条。少年想要安慰她,却只能无言地做一根移动的桩子作为她的依靠。
“陌漓,你说,如果失去了某件足以影响一个人一生的事物,那他还会再振作起来吗?”无需多言,欣灵说的正是她自己。院长先生对于她的启蒙,她始终无法忘怀。
“一定会的,”陌漓坚定地说,“消沉不会有任何作用,只会给自己平添烦恼。若要去铭记一个对自己影响深刻的人,我想最好的方式就是亲自去践行他所秉持的信条。”欣灵没有回答,只是默默地品味着这番话。如果真心怀念他的话……就努力去成为像他那样的人。
“谢谢你,陌漓。”欣灵觉得自己的气力恢复了些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