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面试热点 | 高校就业服务不受欢迎?到底怎么回事?

2023-07-06 11:30 作者:面试有面儿  | 我要投稿

今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将达1158万人,创历史新高,高校与毕业生都承担着较大的就业压力。随着毕业季临近,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入关键时期。线上线下招聘、双选会、一对一帮扶……目前,各地各高校正使出浑身解数,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尽早就业。

然而,如此的“热心”并不是所有学生都买账。一些学生抱怨学校开展就业服务“形式大于内容”,有学生表示学校提供的招聘岗位与专业无关,还有学生因学院强制“拉人头”对就业指导课程产生逆反情绪。


预测

随着毕业季临近,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入关键时期。线上线下招聘、双选会、一对一帮扶……目前,各地各高校正使出浑身解数,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尽早就业。然而,如此的“热心”并不是所有学生都买账。一些学生抱怨学校开展就业服务“形式大于内容”。对于高校“走心”的就业服务学生不买账,你怎么看?


(图源于网络)


解析


(图源于网络)

今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将达1158万人,比去年毕业生增加了82万,无论高校还是毕业生都承担着不小的就业压力。因此各地各高校使出浑身解数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但是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服务普遍是形式大于内容,有的甚至为了就业率强制要求学生先登记“灵活就业”。我认为高校不能简单地把提升学生就业率看作是一场任务,光靠形式上的就业数据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而应该带着一份责任感向学生和给社会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对此我想用四个“气”来谈谈我的看法。

因地制宜,扬眉吐气

第一个“气”,因地制宜,扬眉吐气。高校提供的就业服务往往能为毕业生提供“第一手”的就业信息,一些毕业生在高校开展的就业活动中收获颇丰。学校及时发布的招聘信息,让很多学生可以找到专业对口的岗位;开设的一些线上线下就业课,宣传一些国家的就业政策或者劳动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能够让学生有所收获。这些高校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就业服务让学生能够真正有所收获,找到心仪的工作,扬眉吐气。

敷衍潦草,令人生气

第二个“气”,潦草敷衍,令人生气。一些高校就业服务实在是太敷衍,过于形式化,结果收效甚微。当下就业服务工作存在的矛盾点是学校做了很多服务,但对毕业生就业的帮助没有达到预期,反倒有很多不足。其一,就业服务理念落后、就业指导手段单一。其二,为了搞活动,找学生配合,牺牲其时间。其三,有的高校招聘活动时间与毕业答辩时间重合,线下活动布置“人头”任务,频繁催促学生确定就业去向。其四,有些高校早早地要求学生提供毕业去向,导致学生为了不影响后续办理毕业手续,只得在没找到工作的情况下先登记“灵活就业”。这些潦草敷衍的就业服务,对毕业生而言,还得浪费时间精力去配合,看似做了很多但是并无实效。

只看数据,粗心服气

第三个“气”,只看数据,粗心浮气。高校就业服务之所以有如此多的不足,被学生吐槽,很大原因是高校心浮气躁只看就业数据不管毕业生实际就业质量。一方面,国家对于高校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就业率。这就导致一部分高校的就业服务只看重就业率,重量轻质。另一方面,当前各高校需要同时做多项准备工作来展开就业服务,就业任务压力很大。除此之外,高校虽有就业指导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更有一部分学生有慢就业缓就业的心态,所以导致一些就业服务工作推进缓慢。还有一些高校就业指导服务还不错,但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足,与企业的岗位实际需求不匹配,也导致其就业不乐观。

多措并举,提升底气

第四个“气”,多措并举,提升底气。那么高校如何能做好就业服务,更好地帮助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就业服务要以保护学生权益为底线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首先,为在校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提前深入了解本专业的就业前景,并将实习、实践教育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其次,学校可以引导毕业生调整好心理预期,少一些形式,多一些鼓励。最后,学校可以联合企业、社会开展校企合作等形式合力促就业。

总而言之,就业形势每年都有一定的变化,高校的就业服务也应该随之改变,适应当下的就业形势,真正地做到服务学生,帮助学生走好从校园到社会的第一步。

面试热点 | 高校就业服务不受欢迎?到底怎么回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