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分析--集成运放实现IPDPI

前言
这个分析在今年4月就已经分析完了,一直以纸质形式陪伴到现在,现在纸都烂了。现在想想,纸迟早都会丢的,人又是健忘的,还是总结成电子稿,写入HDD,顺手发个专栏更加实在。
我分析这时,一堆人说分析这玩意没用,我只能说,你觉得没用不代表别人觉得没用,现在用不着不代表以后用不着。
正文
此电路是我从一本书看到的(某营销号那也见过),不是我设计的,我敢说设计这个的简直是天才。

PID是:Proportional(比例)、Integral(积分)、Differential(微分)的缩写。IPDPI是我给它起的名字,表明这个以集成运放实现的电路已经集比例(P)、积分(I)、微分(D)于一体。
一开始我是想直接分析的,然而这玩意太难算,然后放弃了(不排除以后我又会再算一遍)。然后改变策略,分块计算。
简化

把两端一大片电容电阻,合并成阻抗Z1和Z2,这时候,只要推导出Z1的传递函数,Z2的传递函数,以及运放与Z1、Z2组合的传递函数,电路即可分析完成。

经过简单计算,可得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关系(默认电路元件为理想,下文同)。A代表输出振幅,为Z1和Z2的模之比;θ代表输出相位,为Z1相角减去Z2相角加上π(因为运放接成反比例形式,自带180°反相)。
RC串并C

现在单独分析Z1部分,是一个RC串联再并联一个C,目的是求出这个电路的阻抗Z。Z求出后,就可代入公式2.1计算。
注意,由于电容的容抗与信号频率有关系,所以Z将是一个函数,以频率ω为自变量。

我致力于把公式转化成振幅和相角的表达方式(手算的,工作量巨大),特别是振幅我对其进行了开对数处理。因为对数化后,在对数坐标系中可以更加直观看出其特性。
下图为该公式的函数图“lg(|Z|)”(紫色)和“θ”(蓝色)。横坐标为ω的以10位底对数,单位:lg(rad/s);对于紫色,纵坐标为阻抗Z的模长的以10为底对数,单位:lg(Ω)。对于蓝色,纵坐标为阻抗Z的幅角,单位:rad(弧度制)。

其中,近似表达式是简化分析的重要手段。在波特图中,除了转折频率处略有误差,其它地方基本可以用直线拟合。公式3.3、3.4将是对振幅lg(|Z|)的近似表达,借助公式3.3、3.4即可快速作出波特图并设计电路。

当C1远大于C2时(C1>>C2),公式可以进一步近似:

下图为近似表达式的函数图“lg(|Z|)”(红色)和“θ”(蓝色)。横纵坐标代表同上。可见红色和紫色几乎重叠,除了转折频率处略有误差。图中用俩竖虚线标注转折频率,一横虚线代表-π/4。

总结:
RC串并C,随着频率升高依次体现[容]→[阻]→[容]特性。等效阻抗为[俩C并]→[R略削]→[小C],转折频率为[R与大C时间常数]→[R与俩C串时间常数];相位[-90°]→[0°]→[-90°]。前提是与R串的C要大于最好远大于外并的C(C1>C2)。

RC串并R

现在分析Z2部分,是一个RC串联再并联一个R,目的是求出这个电路的阻抗Z。Z求出后,就可代入公式2.1计算。
由于电容的容抗与信号频率有关系,所以Z将是一个函数,以频率ω为自变量。

为了计算时的方便,我把电阻R换成了电导G。转换关系是G=1/R(倒数)。
下图为该公式的函数图“lg(|Z|)”(紫色)和“θ”(蓝色)。横坐标为ω的以10位底对数,单位:lg(rad/s);对于紫色,纵坐标为阻抗Z的模长的以10为底对数,单位:lg(Ω)。对于蓝色,纵坐标为阻抗Z的幅角,单位:rad(弧度制)。

同理使用近似表达式简化公式。公式4.3、4.4将是对振幅lg(|Z|)的近似表达,借助公式4.3、4.4即可快速作出波特图并设计电路。

当G3远大于G2时(G3>>G2或者说R3<<R2),公式可以进一步近似:

下图为近似表达式的函数图“lg(|Z|)”(红色)和“θ”(蓝色)。横纵坐标代表同上。可见红色和紫色几乎重叠,除了转折频率处略有误差。图中用俩竖虚线标注转折频率,一横虚线代表-π/4。

总结:
RC串并R,随着频率升高依次体现[阻]→[容]→[阻]特性。等效阻抗为[大R]→[C略削]→[俩R并],转折频率为[C与俩R串时间常数]→[C与小R串时间常数];相位[0°]→[-90°]→[0°]。前提是与C串的R要小于最好远小于外并的R(R3<R2)。

比例、积分、微分
回到最初的图:

随着Z1和Z2体现的阻抗不同,电路将实现不同的功能:
1.(反)比例器
当Z1和Z2均体现阻性或者容性时,与运放组合形成比例器(P),比例为|Z1|/|Z2|,相移180°。
2.积分器
当Z1体现容性,Z2体现阻性时,与运放组合形成积分器(I),积分系数为|Z1|/|Z2|,与信号频率有关,相移90°。
3.微分器
当Z1体现阻性,Z2体现容性时,与运放组合形成微分器(D),微分系数为|Z1|/|Z2|,与信号频率有关,相移270°(-90°)。
设计指导
如果把前文内容掌握了,那设计IPDPI器就很容易了。Z1有两个转折频率,通过调节转折频率控制Z1依次体现容阻容性;Z2也有两个转折频率,通过调节转折频率控制Z2依次体现阻容阻性。按照Z1和Z2的组合,产生阻阻——比例;容阻——积分;阻容——微分即可。不推荐使用容容——比例,因为电容制造误差比电阻大。
两数除法,若两数经过对数化后,即变成减法。使用近似表达式中的lg(|Z1|)、lg(|Z2|)(绿色、红色),作减法得lg(|Z1|)-lg(|Z2|)(蓝色),只要乘上系数20,即形成电路响应波特图,纵坐标单位为dB。下图仅为演示作用,参数请按照实际需求设计。

相移的话,还是电脑作图吧:

如果并不想实现IPDPI这么多功能,仅仅想实现一两个功能,可以删除一些电容和电阻。计算时,可以采用极限近似替代。如:
1.短路:令R→0Ω(G→∞S),令C→∞F。
2.开路:令R→∞Ω(G→0S),令C→0F。
这样可以让Z只体现[容]→[阻]性(RC串),或者[阻]→[容]性(RC并),或者只会体现阻性或者容性。通过组合可以产生。
茶谈经验
积分器特性是:对高频噪声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而对静差会一直累积到饱和。因为集成运放往往非理想,有失调电压和失调电流,这些往往是常数或者是变化很缓慢,可以看成直流信号或极低频信号。于是集成运放直接组成积分器会有个缺点:即使没有输入,输出也会逐渐偏移并达到饱和。
微分器特性是:对高频噪声非常的敏感,而对静差基本不响应。因为微分器很容易受到干扰,实际上用的较少。
其实,微分器和积分器的优缺点恰恰是相反互补的。积分器怕静差,微分器怕噪声。为什么不能设计一个DI器呢?
在教科书中,往往会在电容旁边并联一个电阻,实际上运放就变成了一个PI器。对于转折频率以上的信号,体现出积分器特性,对于转折频率以下体现比例器特性。而比例器对静差有放大的,只是不明显罢了。如果使用微分器,甚至可以完全不响应静差(对直流分量无响应)。
设置合适的RC值调节转折频率,可以设置出一个DPI器,如果控制得好,P部分很窄,可以直接看成DI器。对于静差,微分器负责抑制;对于噪声,积分器负责抑制。使用时,输入信号在转折频率以上,就可以当做积分器使用;在转折频率以下,就可当做微分器使用。
后记
完,感谢阅读,想用时翻阅就是。
公式可能非标,部分可能写错,错了可以在评论区说明下。
HD-nuke8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