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大纲》1.1.2.3 唯物论与科学联盟
【本文转载自人民出版社1978年 仅供学习参考】
3、唯物论与科学联盟
唯物论在自己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总是与科学结成联盟的。唯物论不能离开科学,科学也不能离开唯物论。
首先,既然唯物论的实质就在于按照世界的本来面貌来认识世界,而不给以任何虚构的附加,那么,它就必须依赖于各门具体科学的发现,从这些发现中汲取材料。唯物论本身就是各门具体科学研究成果的概括和总结。如果说,科学发展道路上的暂时的困难和空白点是唯心论和宗教谬说的藏身之所的话,那么科学上的每一个新的发现就总是使唯物论的真理性得到新的证实,使唯物论获得更丰富的内容。唯物论的发展,总是同科学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正如恩格斯所说,“甚至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1]古代的素朴唯物论之所以只能基本上建立在对自然界的直观的基础上,并且常常以幻想的联系来代替自然界的真实联系,是因为当时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只有天文学、数学和力学比较发达,而当时的唯物论者在建立自己的学说时是依靠了这些科学成就的)。十八世纪的唯物论之所以具有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特点,是因为在当时所有的自然科学中发展到比较完善地步的只有固体力学。而唯物论的最高形式 辩证唯物论之所以只有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才能产生出来,则是由于只有在这个时期以研究自然界的种种过程为任务的各门科学(如地质学、动植物生理学、胚胎学、有机化学等等)才建立和发展起来,为科学地描绘整个世界的总联系提供了客观的可能。
其次,科学的发展也离不开唯物论的指导。科学的任务是揭示客观现象的固有的必然联系,揭示种种客观过程的内在规律性。它必须严格地承认自己的研究对象的客观实在性,然后才能去研究它们。在研究过程中,它必须坚决排斥任何虚构,按照研究对象的本来面貌去认识它们,否则科学研究就无法进行,科学也就不成其为科学了。而承认外间对象的客观实在性,按照对象的本来面貌去认识对象,正是唯物论哲学的基本要求。因此,只有在唯物论的指导下,科学研究才可能取得成绩,而一切离开唯物论原则的科学研究是注定要走入死胡同的。科学上的任何一个真正的成就,事实上总是在唯物论思想的指导下取得的,不管研究者本人是否意识到了这一点。有些在哲学上反对唯物论、甚至信奉宗教的自然科学家,如果要在科学研究中做出真正的成绩,也不得不在自己的专门领域中违背自己的唯心论或宗教的世界观,不自觉地采取唯物论的立场。这就是为什么多数的自然科学家在自己的专门领域中都是自发的唯物论者的缘故。当然,自发的唯物论是不巩固的,不可靠的,采取这种立场的科学工作者有可能陷入唯心论的泥坑,从而使科学研究走入歧途,得不到正确的结论;即令得出了正确的结论,也可能在对这些正确结论作哲学解释的时候得出唯心论的胡说。因此,科学要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就要求科学工作者不停留在自发的唯物论者的水平,而要做自觉的唯物论者,并且是自觉的辩证唯物论者。
由此可见,唯物论同科学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科学只有在唯物论的指导下才能健康地发展,唯物论也只有在不断地概括和总结各门科学的最新成就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和日益坚固的基础。
注:
[1]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