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抽象烂梗从哪来?梗为何“烂”了

2023-06-10 15:52 作者:樊中麓  | 我要投稿

梗从哪来?

梗是广阔信息的集中,是有相同经历人对同一系统事物的抽象概括,故而梗往往本身简洁却包含着巨量的信息。

梗何以流行?

梗的流行,是因为信息在不同群体间交换,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梗”越能符合对更多的具体事物的描述就越容易流行。

梗何以烂?

梗是信息的集中,在传播中,使用它的人,将它带到了其所不能代表的领域时,它就“烂”了,所以在越多领域使用的梗、蕴含的信息内容越少的梗就越容易“烂”。


对梗的粗略分析。——不考虑lol相关内容

将b站所有流行的梗(要有一定影响力,诸如这个高度可以摔死几个猎魔人,这种调侃巫师的梗就不算)大致分类后,可以根据梗易“烂”的程度得出粗略的概括出3种,分别是:

1.直接来源于文艺作品,被b站up主经过制作并大量传播变成梗——包括影视剧、小说、动漫、游戏、部分综艺与直播。比如“金克拉”、“圣地亚哥”、“康熙怒斥群臣”、“华强劈瓜”、“范大将军怒斥xx”,“电音嘲讽”这一类的梗属于技术性娱乐性最纯粹的梗,梗的有趣程度既依赖作品本身的质量、又取决于up主的制作水平。应用范围广泛,这些梗很难变“烂”,因为使用这些梗本身就有一定门槛,需要一定的创作能力,很难无脑复制粘贴。在这些梗的流行时期里,梗的二次创作者存在感往往极强,甚至会高于单纯的传播者。

2.来源于其他视频或文字平台,或者直播。比如“切尔西”、评论区里的“抽象话”包括但不限于各种“XX文学”。这些梗很容易变烂,既是因为容易复制,也是因为其本身所蕴含的内容不足,如信息量、语言艺术水平。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不是白象的我不吃”。这些内容有一定二创空间,但缺少足够的趣味,又易于复制,相对容易变成烂梗也容易过期不再流行。这些梗的二创水平相对较低,且很容易在传播中被消解。

3.来源于有足够长期影响力的社会事件。这方面的梗是最混沌的,有的梗会随着社会事件的影响力下降,如事件反转,如禁止传播,如缺少长期关注而失去流量,而消失或者只在小范围传播。(各位可以自行在记忆里寻找)然而如果社会事件本身的影响力虽然下降了,但是关注者已然形成了,且在事件爆发后的高曝光率下,完成了由具体事物到梗的信息集中后进一步“升变”,转化为某种社会道德的承载物,那么这个梗就拥有了无限的活力,超脱其原本代表的具体事物转变为梗使用者心中某种社会道德的承载物。走过了上述过程且不断更新其内容,以至于形成新梗的三位巨头存在——“蔡徐坤”、“原神”、“丁真”。至于反对上述的三位存在代表了网友心目中何种社会道德,那并不重要,因为玩梗玩出“正义感”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劣化。即便上述的三者存在什么问题,在其“升变”为某种“意象”的时候,玩这些梗可以代表玩梗者心中某种社会道德的时候,一切实事求是的讨论都将终结,帽子在讨论的开始就套在了所有人头上。

至于这些梗是不是烂梗,在二次创作者手里不是,在传播者手中时,认同“升变”的人觉得不是,不认同“升变”的人觉得是,至于能不能划定这些梗的使用范围,抱歉。观念是一片海,言语只能在海上点起涟漪,并逐渐消失。

抽象烂梗从哪来?梗为何“烂”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