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科幻世界译文版2004年3月双鱼号

2020-07-31 15:03 作者:沙砾之城  | 我要投稿


有时候,我看科幻世界的小说期刊会把里面的中篇短篇看完就不看了。还对自己说有时间我一定会把长篇看完,然后就丢在书柜里吃灰。(笑)

这次艾萨克.阿西莫夫《第二基地》有上下两部分故事。


上篇是伟大的第一银河帝国毁灭之前,由科学巨匠建立了两个基地,作为他的精神去做。保存着人类文明的成果。一个拥有“可以修改他人脑颅情感皮层”(鸡鸭死?)异能的独裁皇帝——骡,毁灭了第一银河帝国,攻陷了第一基地,然而神秘莫测的第二基地骡没有找到。

于是,他派了一个被改造过的忠心耿耿的中将汉普利策和一个未改造过的野心勃勃的青年人,拜尔切尼斯,出发前去川陀找寻传说中的神秘的第二基地。


涉及到心理学的小说,一般都会设定一些心理陷阱心理悬念。可能是现在的读者接触了大量桥段,这个1953年写出来的陷阱显得有些“老套”。


第二个故事,主角是十四岁的女孩阿卡蒂娅。看到作者对女主角一系列行为的描述,难怪小说作家喜欢把主角的年龄设置小一点。

年轻、冲动、没有社会经验,如果是现实中遇到这样的人,我们会一脸的鄙视。但是作为小说的主角,年龄小的设定确实是很好带动剧情发展的设置。


为了不剧透,我只说阅读感受:这是一篇冷战背景下的宇宙间谍文。(笑)


第二基地的人貌似不太受欢迎,不仅骡帝国(可以视为一极)要追杀他们,地方领主(中等发达国家)也要追杀他们,第一基地的人也要追杀他们。最后,第二基地派出五十个人自我牺牲,终于假死成功苟过去了。简直就是共x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大陆。

而第二基地总是被追杀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洗脑”技术。


这也太冷战思维了。


在以前,我恐怕读不出书中影射的背景,现在重读老书可以用另一种角度来看这些小说。


本次的期刊还有厄休拉.勒古恩的中篇小说《野女孩》


伦敦城的王族上等人们别的地方去杀死当地人狩猎女孩。他们杀死了一个婴儿,却没有好好安葬入土为安,婴儿的鬼魂一直跟着他们来到了城里。


这是人类学家厄休拉在讽刺殖民者对殖民地的掠夺,侵略者的原罪。


厄休拉奶奶一如既往地运用女性视角和悲悯的笔触批判这些人类的恶行,我每次读她的小说就会发出“这才是人文关怀”的感叹。


其他一则中篇和两则短篇在前面的阿西莫夫长篇和厄休拉中篇的对比之下,显得没那么惊艳,即使他们都是行文优秀、文笔生动的。(笑)


中篇《杀人推土机》感觉和《爱死机》第一季垃圾场杀人机器那个故事有些相似。

西奥多.斯特金是一个有影响力的科幻作家,即使国内大众没怎么听说过他有什么热门畅销作品。作为和阿西莫夫、罗伯特海因莱因同时代的作者,最有名的反而是他说过的一句话“无论什么东西,90%是没有用的”。


感觉这事,越说越冷了。(指科幻小说圈冷如北极,写的人少看得人也少


小说描述了荒岛上的一辆推土机如何被外星人附体开始追杀人类。最后的结局,当然是杀不死外星人本体啦,留个悬念。中子团附身机械的设定倒是可以做出很多影视作品。

另一篇短篇的作者克里斯托弗.肯普克就更加不出名了。除了《位移超人》我没搜到作者别的小说,而且这篇小说有点像超英漫画的脚本。也许作者主业是在漫画团队里做文案。

最后一篇是弗诺.文奇的《炸弹惊魂》,是一篇宇宙级熊孩子被自家妈妈阻止毁灭宇宙的故事,人类的挣扎反抗不及妈妈的一句“给我回家去”。(笑)


看不出有在认真评论小说的碎碎念完成了。

尝试写一下评论,是为了让我给家里书架上吃灰很久的小说归档而已。

我自身的文学水平也不足以做个评论家,所以写的都是以个人主观感受为主。


下一本再见。(逃)





科幻世界译文版2004年3月双鱼号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