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30年自然向好”的全球自然目标,你了解吗?

2021-04-15 11:23 作者:WWF世界自然基金会  | 我要投稿

对于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碳中和等环保词汇,大家都听说过,但是提到“自然向好(Nature Positive)”,又有多少小伙伴了解呢?熊猫君希望这个词也能成为大家耳熟能详想的环保热词。到底什么是“自然向好”呢?和熊猫君一起来一探究竟吧~


2030自然向好

WWF在2020年首先提出“自然向好(Nature Positive)”这一愿景, 并相继得到世界资源研究所、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保护国际基金会等机构和组织的支持。

该愿景指:到2030年,我们将通过改善物种、种群和生态系统的健康、丰度、多样性和韧性助力自然恢复,使其超过2020年的基线水平[1]。

2030自然向好示意图 © https://www.naturepositive.org/


 如何在中国语境下理解“自然向好”

2021年3月30日,在由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简称国合会)召开的气候与生物多样性专题对话视频会议上,WWF全球总干事马可·兰博蒂尼再次阐释了“自然向好”的概念。

当天的视频会议由生态环境部部长、国合会中方执行副主席黄润秋主持并讲话。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会长贝德凯、儿童投资基金会首席执行官韩佩东、全球环境基金前首席执行官兼主席石井菜穗子、世界自然基金会总干事兰博蒂尼、哈佛大学教授麦克尔罗伊等国合会外方委员、特邀顾问及合作伙伴代表70余人出席了会议。

黄润秋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和批准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就“推动绿色发展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专门部署,明确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等重要任务,为深入推进相关工作提供了行动纲领。

国合会成立于1992年,是经中国政府批准的非营利、国际性高层政策咨询机构。国合会汇集了环境与发展领域的中外顶尖专家,充分发挥直通车、国际性、综合性三大特点,通过研究提出前瞻性、战略性、预警性政策建议,对中国环境与发展进程产生深刻影响。

©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

作为国合会的外方委员,兰博蒂尼非常荣幸受邀参与讨论。他在发言中指出,相比以前任何时候,当下自然在全球政治和经济议程上得到更多的关注。我们需要一个有雄心的全球目标,在2030年之前遏止并扭转自然下降趋势,即实现“自然向好”。为实现这一目标,国际社会需要就“保护和恢复自然栖息地”、“保育生命的多样性”和“生产和消费足迹减半”三方面目标达成共识

兰博蒂尼先生高度认可中国的生态保护红线制度。他表示,中国的“生态红线”将有助于实现自然栖息地的净零损失。他还建议将固碳也纳入划定生态红线的标准,以加强保护自然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协同增效,并有助于中国展示全球领导力。

兰博蒂尼先生认为中国一系列针对野生物及其制品的贸易和使用的立法,对于实现“保护和恢复自然栖息地”目标提供了机遇。而对野生物的保护,不仅包括大象和熊猫等标志性物种,还应涵盖传粉昆虫、鱼类等具有巨大经济和社会价值的生物。

关于生产和消费足迹减半的目标,他强调,这是最棘手的但也是至关重要的议题。应推进当今造成自然损失的关键经济部门绿色化,尤其是农业、渔业、林业、基础设施和采掘业五大部门。


为什么需要这样一个全球目标

自然是经济繁荣和人类福祉的基础,人类活动却在加速破坏它。COVID-19大流行是自然发出的又一个警告信号,提醒我们对自然的损害反过来会对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多么大的影响。全球GDP的一半以上(约合44万亿美元)适度或高度依赖自然。而当资源面临枯竭、自然灾害频发时,最贫穷和最脆弱的群体首当其冲,受到的冲击最大[2]。

气候与自然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密切相关,需要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以推动向一个自然向好、碳中和的未来迅速过渡

2019年在纽约的气候游行 © WWF-US / Keith Arnold

《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方案。中国在这个框架下做出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宣誓,有力推动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同时,我们也需要一个有明确时间限制的自然保护目标,以确保及时遏止和扭转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并贡献于气候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我们如何采取行动

“自然向好”不能只是一句口号。我们需要立即采取更多保护行动来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除了传统的保护行动,我们更需要通过转型变革,减少生产和消费足迹并改革金融体系,还要在重点行业采取行动,加强生物多样性。包括:

· 粮食和农业系统,包括扩大生态农业,减少粮食浪费和粮食损失,以及改变饮食结构;· 林业、渔业、基础设施,以及采矿和采掘业;· 解决间接驱动因素,特别是引导资金流向以实现自然向好。

© https://www.naturepositive.org/

“自然向好”不仅只是一句口号。已经有80多个国家以及欧盟的首脑,以及530余家企业领导人承诺采取行动以在2030年之前扭转自然下降的趋势。

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各国人民以及地球上的所有生物结成生命共同体。《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将于10月11日到24日在昆明召开。这次大会将制定今后十年的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和行动,具有重大意义。

作为大会的主席国,中国有机会来团结各缔约方和各界人士,达成有雄心的共识,使自然走上恢复之路。正如黄润秋部长所指出的,“中国将切实履行好东道国义务、发挥好主席国作用,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进程迈上新的台阶。”WWF期待继续与中国的政府部门、企业、民间组织和公众密切合作,让自然持续向好,助生命生生不息,实现自然与人和谐共生。



资料翻译&校对:李楠、王娜

参考文献:

[1] Nature Positive: net gain of biodiversity and nature’s contributions to people by 2030, Joint Statement from 15 orgaanizations commenting on SBSTTA24_3_add2 para 11

[2]  Nature Positive, Why a global goal is needed

https://www.naturepositive.org/.


“2030年自然向好”的全球自然目标,你了解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