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群星同人 破天者 第2.5章 揭开面纱的探测肢

2021-08-27 11:07 作者:策展人书录官Curator  | 我要投稿

    卡托蜂群历19006年(一卡托星年约为0.85地球年),天鹅座8号星区,面纱星云。

    科研船“深空探测肢A32”的亚光速引擎正以最低功率运行着,推进着它在这团巨大却有些黯淡的稀薄气体中以20%的光速匀速前进(这里引擎是平衡星云阻力的)。

    此时,船上的工蜂们大多进入了冬眠,只有十来只工蜂处于活动状态,其中就包括担任蜂群子意识分析枢纽的脑部工蜂,智慧单元T666。

    脑部工蜂,是承担着蜂群对外复杂认知功能的工蜂群体,在蜂群这个巨大的大脑中有着类似地球人脑前额叶的作用,智慧单元T666,正是一只以量子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制造的,运算能力远超自己过去同行的“机械脑部工蜂”(T666本身其实就是科研船的舰载超算)。

    “开始撰写航行日志35号。”

    “深空探测肢A32已结束试验性超空间导航,到达面纱星云致密区。深空探测肢A32目前距离母恒星503光年(这里的一年按照卡托的时间单位计算,换算成地球单位大概是420光年),距离目标恒星系(天鹅座G-M联星232)约5.06光年,由于星云物质阻挡,光学手段已无法观测到母恒星......”

    试验性超空间导航(Experimental Hyperspace Navigation,后文简称EHN。)技术,是一种放大超空间航道中的量子涨落,并利用其引导飞船航行的技术。这项技术可以让飞船不受限于正常的时空连续性和有限分布的超空间航道,快速抵达常规超空间移动难以到达的遥远星区。

    然而,由于该技术需要大量高度复杂的计算和精度极高的数据测量,基本上只有科研船能够搭载。

    更加严重的问题是,超波通讯技术是无法用于正在进行EHN的飞船的。也就是说,通过EHN到达遥远目的地的飞船,可以认为在一段时间内与母港失联。

    4光年(地球单位)的导航偏差看似巨大,但相比六芒座K096(卡托的太阳)与它们的目的地400余光年的遥远距离,也只有1%不到的误差,这对于一个进入星际航行时代仅有300余地球年的文明来说,已经是相当了不起的成就了。

    “星云采集装置开始启动。”

    伴随着智慧单元的命令,科研船船艏的两台γ射线激光器开始启动,致密星云中的氢氦原子在激光的作用下电离,随后被飞船船艏的电磁抽吸装置吸入,导入冷核聚变反应堆中。

    在收集了充足的储备能源后,A32将开始下一次超空间移动,抵达它此行的目的地,那个朝着六芒座K096定向发射超波的联星恒星系。

    42地球日后,天鹅座G-M联星232恒星系边缘。

    “开始第一批工蜂解冻。”

    伴随着T666的指令,船员舱里的其中一排冬眠罐开始缓缓升温,抑制其中工蜂代谢的药物开始在一种酶的作用下分解。

    最后,许多与小型犬科动物大小相近的节肢动物陆陆续续地从一个个冬眠舱中爬了出来,活动起自己已经10个卡托年未动过的身体。

    卡托蜂群的母星卡托星,是一颗寒冷而贫瘠的极地星球,在卡托蜂群灵智初开的时代,只在短暂的夏季在低纬度地区有着适合碳基生命大规模繁衍的温度。正是因此,卡托们在严酷的自然选择之下进化出了冬眠的能力,而飞船上的冬眠舱,只是一种诱导冬眠进行,并进一步减弱生命活动的辅助手段。

    “智慧单元T666,请告知唤醒目的,并下达指令”一只工蜂朝着舱壁上的电子眼发出一段电波。

    “我们已经到达天鹅座K-M232联星恒星系边缘,所有工蜂请迅速恢复正常生理状态并开始各舱段例行检修,我们将迅速开展对该恒星系的调查。”智慧单元T666发出的无线电讯号从船员舱的四面八方传入工蜂们的接收用神经植入体。

     “目前与母星的超波通讯已建立完成,数据库上行链路已开通。”T666用毫无感情的电波讯号向下位工蜂们发布着信息。

    蜂巢思维文明的群体性意识,依赖着不同个体之间高密度,高频率的信息传输。在卡托的原始时代,他们靠可直接互联彼此神经系统的触须实现这样的交流,但是,这样的交流方式虽然传输速度很高,却因为依赖有线传输结构受到距离限制。因此,步入科技时代的卡托,用可以直接连入互联网的神经植入体取代了传输触须的功能。

    “初步观测的结果表明,该联星系统仅具有一颗行星——天鹅座G-M232 I,该行星处于被系统中的G型恒星引力捕获的状态,且位于G型恒星的宜居带。”

    天鹅座G-M联星232的两颗恒星有着相当遥远的距离,因此两者可以具有彼此相对独立的行星系统。不过,这个联星系统仅有一颗行星,而质量较大的G型恒星,自然而然地在争夺行星的拉锯战中取得了胜利。

描述恒星光谱的赫罗图,一般来说质量越大的主序星主要辐射波长越偏向短波光

    “由于目前未在该恒星系中发现大型人造太空结构,我们将把行星作为优先调查对象,目前飞船正在驶向该行星。”

     两个地球月后,天鹅座G-M232 I同步轨道,深空探测肢A32,I号实验舱。

   “开始向智慧单元T666传输散裂中子源的测量结果。”

    实验舱中的工蜂单位A081将对行星大气散逸层粒子的测量数据打包并传给了T666的数据库。

    “请开放一个阅读该数据包的进程。”

    “收到。”

    智慧单元T666打开了A081发送的数据包,从各项参数的内容来看,包中的数据是对行星散逸层中微观粒子量子态的测量结果,然而,其中有大半的量子态,都是与卡托蜂群已知的物理规律完全相悖的。

    “开始调用前沿物理理论数据库。”

    “条目锁定完毕,弦理论,多维度时间,异世界线物理定律。”

     所谓多维度时间,是以弦理论中的时空理论为基础,通过引入经典量子力学中的叠加态和不确定性衍生出的,关于时间维度的新兴物理理论。该理论预言了宇宙的不同演化方向并行叠加存在的可能,而这一可能又进一步衍生出了宇宙的另一演化方向的物理法则存在于我们的宇宙目前方向的可能。

   即,另一个世界线的物理定律。

   而那些异常的量子态,就是这样的定律支配的时空中才会出现的。

    “开始向全体工蜂传输该结果。”

    T666把自己的分析结果传输到了科研船的船内通讯网络上,大概一分钟的时间后,一条又一条来自工蜂们的信息就充满了通讯网络。

     科研船上的蜂群因为这个发现而进入了兴奋的状态,但一分钟过后,整个蜂群便恢复了冷静。

     “兴奋神经递质抑制协议释放完毕。”

    “考虑到本次行星地表探索具有较大的潜在危险性,本次将优先派遣子蜂群中年龄最大的工蜂登陆。”

  对于具有蜂巢思维的智慧生物来说,每一只工蜂的经历和经验都会因为工蜂之间高密度的信息传输被深深地刻入蜂巢思维中,不会因为个体的死亡而轻易消逝,因此,让年迈的工蜂优先承受死亡的风险,对于蜂群来说,无疑是能让个体的利用价值最大化的。

    “工蜂单位F001、D003、G022……U008,选入登陆小组。”

    被选入的工蜂纷纷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来到科研船的货舱,登上了即将带它们去往那颗行星的太空梭。

    “地-天通讯义体全员正常,太空梭各部分未发现故障,开始太空梭投放。”

    2小时后,天鹅座G-M联星232 I大气层中。

    登陆小组的工蜂们透过舷窗看着行星地表巨大的人造结构,并将自己的视觉通过地-天通讯义体发向了太空中的科研船。

    负责驾驶的工蜂单位F001进一步压低了太空梭的高度,开始寻找合适的登陆位置。

    最后,在一处平坦的广场处,太空梭从空中缓缓降落,喷气发动机(这里因为是大气内飞行所以没用聚变引擎)吹起的尘土弥漫在太空梭周围的空中。待尘土散去后,太空梭的左右两侧分别打开了两道舱门。

    “你们目前的着陆点离目标区域有将近10km的距离。”

    “这是我们能找到的最近的安全着陆区。”F001回复道,“考虑到前方地区地形可能较为复杂,接下来的距离我们准备用越野特化义体穿过。”

    “考虑到可能的长期探索,量子光伏电池,微型冷聚变电池和有机物质合成单元也务必装配上。”T666说道,“必要的武器也需要装备。”

    3个小时的时间过去了,登陆小队终于来到了科研船所探测到的微波信号源区域。

    “能确定是这里吗?”工蜂单位K041询问道。

    “在此处探测到的微波信号有着高度的规律性,有极大的可能由智慧生物设计。”T666回复道,“如果1个月内未取得关键性发现,我们将派出更多登陆小组。”

    此时,F001正用传感器扫描着一株攀附在建筑物上的巨大藤蔓植物。

    “该植物内部存在大量可收缩结构和电流传递结构,花苞状结构处存在活跃化学反应......初步分析可能为......”F001一边发送着结果一边本能地向后退去着。    

    那株植物的十几个状似花苞的结构同时开始有规律地搏动起来,随后,它们同时张开,露出了其中数不清的角质齿。

    ——食肉植物。

    “轰!”

    炽热的等离子团从F001操作肢握着的等离子体发射枪中喷涌而出,把食肉植物带着建筑的一部分墙壁烧成了一片焦黑。

    “之后的前进路上,注意一下‘除草’任务。”F001把枪放回了自己的背包。

    数小时的搜寻之后,照耀着巨大城市群的黄矮星已经开始渐渐沉下地平线,工蜂们纷纷打开了各自的夜视装置。

    “我们几乎搜遍了整篇区域,但没有找到任复杂的高等智慧造物残骸,只有这些硅酸盐建筑。”D003向蜂群传输着令人有些沮丧的结果。

    “你们还没有进入过地下区域吧?”T666说,“信号源区域底部有相当大的地下空洞,如果地表没有任何结果,那么就转移搜寻重心。”

    “我们目前没有找到任何通向遥感结果中的大型地下区域的入口。”F001回复道。

    “若有需要,允许暴力破坏进入地下区域。”

    “振动传感器传回的数据表明,我们目前所在的地层下方存在气流,且深度较浅,”,F001说,“下方可能是地下空洞,可以尝试一下。”

    在一番测量后,工蜂们安放好了炸开地层需要的炸药,随后四散开来。

    “引爆。”

    被插入地层的炸药瞬间把地层掀开,激起了大片的烟尘和土石,烟尘散去后,一个巨大的洞口赫然出现在了爆炸的中心位置。

    深度测算的结果表明,地下区域的底部距离地表约有50米左右,这个深度,工蜂们装备的振动式飞行翼足以到达并返回。

    “进入地下区域后,可能会出现信号传输受阻的问题,”工蜂G004说,“这意味着我们的状况无法实时传回母船。”

    “若你们2个月(一卡托年=4卡托月)未返回,我们将派遣更多登陆小组。请务必将部分发现的结果留在你们的探索路径上,以保证你们的意外身亡不会造成发现的丢失。”

    一个卡托月后,深空探测肢A32,I号天文观测舱。

    偌大的观测舱中安装着用于捕获来自宇宙深处各类信号的复杂仪器,从无线电波到γ射线,从高能带电粒子到中微子,从长引力波到超波(超波的本质是波长极短的引力波,极短的波长使其可以通过类似衍射的方式穿过蜷缩于微观的多维时空,因而可以超越正常时空的光速传递),都逃不过这些先进的仪器。

    守在中短引力波探测仪监测岗位的工蜂单位N098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怪事。一颗行星,竟能向外辐射出如此强大的引力波,其强度甚至超过了某些褐矮星。

    然而,正当它把结果传入网络时,II号观测舱发现了更为诡异的现象。

    如果一号观测舱是“望远镜”,那么II号便是“显微镜”,负责对天体近距离的,更为细致的观测。

    以下是II号传回的图像:

    整颗天鹅座G-M联星232 I从太空中看都开始逐渐渐变成紫色,这样的变化不是从某一点开始,而是整颗星体都开始渐渐泛紫,与此同时,I号实验舱的散裂中子源检测到了更多异常的粒子信号。

    大量来自行星的各类信息被传输到了T666的中央处理器,T666开始了紧张的分析。

    这时,科研船的轨道突然开始发生起剧烈的变化。整艘飞船开始偏离原本的圆形轨道,朝着接近行星的区域飞去。

    负责亚光速航控的工蜂们立即启动了数个副推进器拉升飞船的轨道,这才让飞船避开了笼罩整个星球的紫雾。

    “行星的引力因为未知原因突然增大了。”工蜂们向T666汇报着情况。

    “分析表明,某种微观层面的时空畸变正在整个行星的范围内产生,行星引力质量的增大是这种畸变的副产物。”T666公布着分析结果,“结合1个月之前的历史分析数据得出,畸变产生和正常化会以约2个月的时间循环发生,我们继续停留在此处观察,直至行星重新正常化。”

    与此同时(真的是同时吗?),行星地下区域(登陆小队真的还在这里吗?)。

    F001不知所措地握紧操作肢上的武器。

    这里没有其他工蜂,只有一片迷雾。

    F001的感官在迷雾中不断变得模糊,起初只是视觉和听觉,再到后来,是触觉,最后,连对时间和空间的基础感知也渐渐模糊了起来。

    它不知道自己在这里呆了多久,直到……

    “后世的智慧种族……” 诡异的声音并非从空气中传入它的听器,而是直接在它的脑海中显现。

    “你是……”

    “几十亿年以前,我们享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支配着整片银河……”

     “但是那时的我们,也未尝成为永恒的存在,最终我们枯败,我们衰落,沦落至此。”

    “我们经历亿万年的思索,最终……”

    “我们把它教与你的族群。”

    神秘的声音停下了,F001感觉到自己的操作肢中握着一块坚硬的物质。

    一块形状规则的黑色晶体。 

    不过,基层岗位工蜂短暂的寿命,注定了F001无法看到那块晶体会将它的族群引向什么样的方向。

    但它知道,自己手中的东西,是一个宇宙大神文明的“遗珍”。

群星同人 破天者 第2.5章 揭开面纱的探测肢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