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品金庸,识江湖,重塑传统文化

金庸先生于1955年开始,在报纸上连载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其一生著作汇成“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外加一部改编之作《越女剑》,共15部作品。

六十多年过去了,其作品被千千万万的读者所喜爱,俨然成了华语通俗文学的新基石。曾经流传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读者!
金庸与众多武侠小说家为华人搭建其中华文化所独有的“武侠世界”,在文学上重构了华夏历史,在华人群体形成了新的“意识共同体”。
一、射雕英雄传——本人最爱
射雕是金庸先生第三部武侠小说,与“写实感”较强的前两部不同,射雕开启了“武功已致幻境”的新派武侠世界,它创造了金庸江湖最著名的组合“五绝”——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并奠定了“内力为本,招式为末”的武功规则,而内力与修炼时间成正比,因此年纪越大,武功越高。

射雕是一个标准的武侠故事,它包含了复仇(杀父之仇)、宝藏(武穆遗书)、成为天下第一(华山论剑)等,这些武侠小说脱离不了的核心主题。
射雕还是一部讲述少年成长的小说。郭靖由一个脑筋慢半拍的少年,经过多位师傅的教诲与江湖磨练,最终成为江湖新一代之中的顶尖者。
少年成长是金庸武侠作品的永恒主题!
二、神雕侠侣
神雕立意本是披着武侠外衣的爱情故事,杨过与小龙女走出古墓之日起,就开始了男追女的寻爱之旅。

纵观杨过一生,在江湖中行侠仗义,闯出神雕大侠的名号,几乎全发生在他与小龙女分别的十六年之中。
十六年后两人重逢,两军阵前击杀大汗蒙哥,解襄阳之困。随后两人即回归古墓,远离尘世,过起了平凡的夫妻生活。
神雕中郭靖、黄蓉夫妇则是最重要的配角。中年时期的郭靖,镇守襄阳抵抗蒙古大军十多年,最终全家与城共存亡,完美展现了金庸先生心中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黄蓉从年轻时的古灵精怪、作的可爱,到中年时标准的儒家好妻子形象,全力辅佐丈夫、教育子女、夫唱妇随。两人在神雕的只言片语中,完成了由少年到中年的人生转变。
对本人来说,神雕更像是为郭靖、黄蓉伉俪而创作的射雕后传。只因对神雕男主角杨过的所作所为,实在是无法认同。主要有两点:
其一,书中杨过三番两次想要杀郭伯父,而郭靖是全书中除其母外对他最好的长辈。黄蓉有私心时刻提防着他,但郭靖则是真心对这个侄儿。对郭靖动杀心,这绝不是正面角色所为。

其二,杨过肉烂嘴不烂的性格。小时逞口舌之能,因“阿Q的精神胜利法”,吃了不少亏。青年时明明心中只有小龙女,却遇到美女就言语撩拨,成就了所谓一见杨过误终生的“美谈”。既然不爱,请别伤害。
真正杨过没有撩拨,因为其男子汉气概而爱上他的,全书只有郭襄。在小东邪眼中,这位大哥哥就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对爱情忠贞不二。
而神雕女主角,冰霜美人小龙女,性格模糊,对其认知仅有“冷若冰霜”四个字,完全体会不到她的纯情,也感受不到其魅力。
三、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中金庸尝试多主角平行叙事,最后将故事汇聚于一处。虚竹、段誉两位依旧是少年的成长,但绝对主角乔峰却一改常态,变成武侠小说极少涉及的“中年危机”主题。
乔峰一出场武功、江湖地位均已达巅峰,类似人到中年,该有的全有了。但人生突发变故,契丹血统被抖出后,事业倒塌,朋友反目,瞬间所拥有的一切化为乌有。身份认同上的危机,将其前半生的全盘否定,迫使他踏上了寻找自我的旅程。

乔峰是金庸笔下仅有的悲剧性主角:昔日雁门关外截杀其父母的凶手,后来竟成了他的恩人;而杀其养父母与恩师、栽赃嫁祸于他的仇人,却是其亲生父亲。有恩不得报,有仇不能报。
这还不够,非要他亲手错杀挚爱阿朱,并夹在宋辽两国之间受气。试问武侠世界中还有谁比乔峰更惨?

乔峰也是金庸笔下最有血有肉的大英雄。不同于“完美大侠”郭靖,在其成年之后思想就不在变化,人物脸谱化扁平化,缺少了立体感,反而被“架空”。同样为国为民的大侠乔峰,却经历了天翻地覆的人生巨变,彻底击碎了他之前的认识。他所谓的国并非自己的国,他一直猎杀的却是自己的同胞。

这一刻起,乔峰与郭靖的人生轨迹不再相同,仿佛在“平行时空”中去探讨人生的另一种可能。经过痛苦挣扎之后,乔峰重新找回人生定位,变成了萧峰。最终选择自我牺牲来阻止战争,为宋辽两国百姓谋求福祉,在小说的立意上更高一筹。
四、倚天屠龙记
倚天的故事前后有条明显的断层:前期主角是张翠山夫妇,主题是寻宝,围绕武林至尊屠龙宝刀的争夺展开。中期笔锋一转主角变成了张无忌,突然变换主角这在小说中仅此一例。

围绕张无忌的早期主题之一是复仇:小时候江湖各门派都要通过他找谢逊复仇(还要夺宝)。武艺初成时,化名曾阿牛力斗六大派,为的是替被其逼死的父母“报仇”。赵敏出现后发现其手下的阿大、阿二、阿三等人,才是残害俞三叔,并嫁祸给母亲殷素素的黑手,所有的旧仇找到了根源。而在最后“屠狮大会”,化解了整个武林这几十年的仇恨。

张无忌虽然身背大仇,但观众却不会感受到他无尽的复仇怒火,更多是体会到他性格中温顺,甚至优柔寡断、毫无主见的一面。他的性格并不招人喜欢,反倒是女性角色各个性格鲜明,代表着不同的人群。

小昭温柔体贴会照顾人,是传统贤妻良母的形象。
周芷若弱小无助时被灭绝师太所收养,恩威并施下被迫接受“厌男”思想。与张无忌爱恨纠缠,最终变成了另一个灭绝师太。
赵敏则敢爱敢恨,为了爱情可以抛弃国家背叛家族。有着典型的女生外向,夫为妻纲等传统腐朽思想的影子,类似评书大西唐演义中的樊梨花。
【射雕宇宙】
射雕、神雕、倚天被称为射雕三部曲,若加上天龙则组成射雕四部曲。其实这种说法有些牵强:
神雕可以看成射雕的续集,两者剧情紧密结合,人物重合度高。但倚天与神雕的关系十分薄弱。仅仅是神雕结尾处出现张君宝,而倚天开篇又见郭襄与张君宝,这种淡淡的呼应关系。此外,倚天剑与屠龙刀里的秘籍跟前作有关,但也就仅此而已。若更换掉这些设定,倚天的故事照样成立。

最后,天龙勉强可以算作前传性质,但实际上与射雕三部曲真就没有一丁点儿关系。只有丐帮的降龙十八掌与打狗棍法两套绝学被后世所继承。
弱关联串起来的所谓“射雕四部曲”,却有着一脉相承的武学体系,以及相同的武侠世界设定。这个设定超脱于现实,但故事背景却又与历史有些千丝万缕的联系。似真似幻,为读者打开了无尽幻想的空间。
五、笑傲江湖
笑傲江湖是有深层隐喻的寓言式武侠小说。无论是形式至上:文成武德、千秋万代、一统江湖的东方教主;还是原帮派带头大哥似的任我行,夺回大位后,萧规曹随,受用教众叩拜,成为“一统江湖的圣教之主”;以及拉帮结派、压制盟友、爱搞窝里斗的野心家左冷禅;还有沽名钓誉、暗下毒手的伪君子岳不群等,都是金庸先生讽刺对象。

只有随性洒脱、以诚待人、无为而治的令狐冲才是其心中武侠版“理想国”中的哲人王。
令狐冲是金庸笔下唯一的御封“浪子”。但细看令狐冲所做作为,他只是不愿受繁规缛节所累,因此被卫道士们称为“放浪形骸”。实际上,他仅是在坚守武林正道的同时,活出了真我。

从华山派首席大弟子到魔教圣姑座上客,最后称为衡山掌门。令狐冲在江湖上一直都有着自己的江湖地位,这与古龙笔下那些有一天没一天挣扎在江湖上的浪子大盗,还是有着明显区别的。令狐冲更像古龙笔下的游侠,而非混迹江湖的落魄浪子。
六、侠客行
侠客行讲述一个标准的少年成长的故事:一个无名无姓的小乞丐,最终习得神功,成长为江湖上的翘楚。

侠客行推崇的是大道至简、返璞归真。当各路武林豪杰在侠客岛数载,绞尽脑汁也无法参透石壁上雕刻的《太玄经》时,大字不识的石破天却弃文读图,凭借文字的图画感取得真经,炼成神功。
这与《天龙八部》中虚竹误打误撞,破了玲珑棋局异曲同工——不知才得真知。
窃以为,这或多或少有点反智思潮!

七、连城诀
连城诀就是武侠版的《基督山伯爵》,狄云被陷害入狱,无意间习得绝世武功。但复仇并不是这本小说绝对主题,误解才是。

何为好人?谁是坏人?
光鲜亮丽、名声显赫者,徒有其表,龌龊内心;衣衫褴褛、微不足道者,却是古道热肠、心胸坦荡。
连城诀骨子里是一部反传统武侠、反江湖的小说。

这是一个充满心机的武林,师傅私藏,徒弟弑师,父亲为私利用女儿做诱饵,大户与衙门勾结草菅人命。
它并非少年们梦想中那俠肝义胆、扶危济困的江湖,而是吃人不吐骨头之地。江湖险恶,人心叵测,连城诀表现的淋漓尽致。
八、鹿鼎记
鹿鼎记是金庸先生最后一部武侠小说。严格意义上它其实并不算武侠,主角韦小宝几乎不会武功。他行走庙堂之上,游荡江湖之间,靠的也不是武艺与品德,恰恰相反却是油嘴滑舌、满腹钻营。

韦小宝是古代社会厚黑学的典型案例,鹿鼎则是金庸版的官场现形记,它本是对世间庸俗风气的嘲讽,可笑的是事与愿违,它带来是更多人对钻营之人的赞赏。
【按语】
鹿鼎记是我唯一没有读完原著的金庸小说,拿起过两三次,每次在韦小宝遇到茅十八之后不久就读不下去了。

首先,这个开篇并不吸引人,毫无武侠感觉。金庸先生也没有把它作为武侠作品来创作。
其次,里面韦小宝张口闭嘴各种脏话,让人看不下去。类似的还有倚天中五散人周颠,每次看到他都想快进。确实,这很符合韦小宝的市井出身与人物性格。但文中看到这些字,真的很刺眼。
九、书剑恩仇录
书剑是金庸第一部小说,因为创作年代早,许多地方不如之后的作品成熟,在金庸小说中只算做中下水准。
主角红花会少帮主陈家洛,一露面就是满级账号,整部小说下来,几乎没有成长与改变。只是最终被亲哥哥乾隆欺骗后,认清现实、心灰意冷而已。小说主角的性格模糊不清,心路历程缺少必要的起承转合,导致读者无法与其共情。远不如女主霍青桐与妹妹香香公主让人印象深刻。

陈家洛的存在感,甚至还不如帮中其他几位当家的。例如:夺命追魂剑无尘道长、千手如来赵半山、奔雷手文泰来、魅力人妻鸳鸯刀骆冰、“只爱饺子”的余鱼同等。
红花会众当家的江湖名号与排行,很有传统评书英雄大排位的味道。

陈家洛在回疆神秘山洞里,找到一本古人争夺的秘籍,竟然是《庄子》一书。并由此悟出了一套庖丁解牛拳法。
千方百计、巧取豪夺、舍命相争的“宝藏秘笈”,最后竟是一本中原地带唾手可得的修心读物?不知是否为金庸先生原创,但此类剧情在后世的小说、影视作品中频频使用。
十、雪山飞狐+飞狐外传
雪山飞狐是金庸第二部武侠小说,而飞狐外传则是其前传性质的作品,但因成书在后,里面许多设定与雪山飞狐中相悖,这也是续写前传最容易出现的问题。

雪山飞狐表面写长大后的胡斐为父母报仇的故事,其实是用第三人视角侧面讲述侠肝义胆、豪气冲天的辽东大侠胡一刀,他与爱妻相濡以沫,与金面佛苗人凤惺惺相惜,被卑劣小人田归农所害的故事。这里的胡斐只是一个工具人,将当年事件的亲历者聚集一堂而已。

但飞狐外传确实完完全全讲述少年胡斐的故事,他与袁紫衣、程灵素的三角恋情。还有“吃书部分”,提前与金面佛苗人凤的交集,到雪山后反倒是两人素未相识。
雪山结尾,金庸给出了一个开放式结局。胡斐与苗人凤因误会决斗,生死之间只差一招。到底是胡斐使出破招之法,亲手杀死“准老丈人”苗人凤?还是选择不用此招,父子两人同丧命于苗人凤绝招之下?
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a question!
十二、碧血剑
《碧血剑》中规中矩,非上乘之作。主角袁承志的故事,远不如配角金蛇郎君夏雪宜的更有看点。

夏雪宜身背一家人的血海深仇,向温家五老报复的手段也是够狠毒。最终被温仪的怜爱所感化,竟然与五老“和解”,却中计被害成了废人。其妻温仪生下女儿温青青后,最终也被温家所害。虎毒不食子,碧血剑中的温家,可谓是坏到头了。只有《连城决》里的凌退思,可与一战。
十三、鸳鸯刀
这是金庸的一部短篇小说,故事已经记不清了,但“太岳四俠”的印象却很深,特别是其中一位扛着石碑做武器。
鸳鸯刀的秘密就是四个大字“仁者无敌”,历经千难所获竟是一场空,寻觅的过程才是最终要的成长印迹。现在看这个梗儿已经不在新鲜,很多电影都有类似的设定。比如《功夫熊猫》中空无一字的“神龙卷轴”等。

十四、白马啸西风
白马啸西风是一部中短篇作品,因其平庸,所以常常被人忘记。本书与雪山飞狐、鸳鸯刀三个短篇,合编为一本书。隐约记得是以女性做为主角,发生在少数民族之间,讲述的人心险恶的故事。

番外篇:越女剑
越女剑是金庸先生根据古代传说而改编创作的一本“同人”小说,不在十四部原创小说之中,时常被读者所忽略。

原本金庸先生想按《三十三剑客图》逐一重写这些古代侠客故事,但最终只完成了《越女剑》。不过在出版的金庸小说集中,附录了聂隐娘、虬髯客、红线、昆仑奴等原文。这些“唐传奇故事”,堪称最早的武侠小说。
金庸先生仅创作了十四部作品,但却奠定了华语通俗文学的巅峰,成为了武侠小说领域的泰山北斗。
读懂金庸武侠,就能看透文人那颗想牵制庙堂之心,读懂五千年国人的明君梦、忠臣梦、侠客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