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文化苦旅》随笔集

2022-07-29 20:32 作者:影像修仙人  | 我要投稿

1⃣️写在前面:

我对余秋雨的喜欢来源于许嵩,没错,就是被太多人打上非主流标签的许嵩。可能他们眼中的许嵩终究是那些朗朗上口歌曲的代表人。可大众不知道的是他的作文曾被出成高考模拟卷,而就是那篇作文,让我了解了余秋雨。再后来就是如今,许嵩转型,在他的词中我还看到了很多余秋雨文章的影子,从内容到写作方式。所以现在,他的专辑、他的歌词和余秋雨的书籍,我每一样的爱。

2⃣️过去当下未来:

第一次看这本书,文字实在苦涩,所以他对我来说只是游记,就像《行者无疆》成了出国游人们的必备书籍一样,文化无奈。可当我大学再次翻开,我惊喜、钟爱,也很惶恐。今天是我第三次读它,但第一次边读边写感悟。

3⃣️正现在:《牌坊》

若在牌坊前加上贞洁二字,想必有点常识就能从回忆里抽取出那些为一块贞节牌坊而导致母女、父女此生相隔的稀疏的碎片。也不是说为了这点名声就一定要放弃孩子的生命,而是此生见面恐怕难且危险。设想一下:圆月深夜,裹小脚母亲遥遥投目拭泪,父亲亲自推出载女轻舟。女子从此何去何从。故事里尼姑庵的尼姑又多又漂亮,又渐渐消失,再后来出现的是一批批年轻女教师。联系在一起,不难猜出姑娘们逃避现实来到了尼姑庵,又耐不住由时间沉淀而来的寂寞而悻悻离去,最后以教师的身份回归。为什么是教师,因为要解救发展中的孩子,特别是将来或许会有相同遭遇的女孩童。在男孩众多的学堂里,女孩的出现格外得到重视,哪怕是上学要翻山越岭,老师们也愿意早早起来迎接从山那边迎来的一抹红。那些贞洁牌坊就和棺材一样,又凉又空,可那些女子却不遗余力地拯救未来的一代,如同曙光,又暖又艳。


《文化苦旅》随笔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