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人体的旱灾——认识治疗干燥症的西药危害和治疗方法(5)

2021-05-04 19:54 作者:沈阳慈一堂客服王豪  | 我要投稿

人体的旱灾——认识治疗干燥症的西药危害和治疗方法(5)

如何治疗干燥综合征,守卫我们体内的片片绿洲呢?

干燥综合症治疗药物的介绍多如牛毛,“复制+粘贴”的“炒冷饭式药物介绍”对大家帮助有限,此处不再重复。我们聊家常般做做点评,并分享近年来一些新的治疗进展,供大家参考。


(1)各种眼药水、人工泪液、人工唾液、漱口液,广泛被采用,但“往树叶上喷水”并不能很好滋润土地的干渴,是“杯水车薪”。部分含有糖皮质激素的眼药水对眼干疗效不佳,且能引起角结膜上皮细胞的变性和穿孔,故不宜应用。

(2)各种消炎止痛药,大家都知道是“治标不治本”。

(3)糖皮质激素,很多人因其可能的副作用敬而远之。但部分病例确实需要短期、小量使用,利大于弊。

(5)羟氯喹可治疗该病引起的疲劳、关节痛、肌痛、皮肤等问题,但很多人一看说明书,吓怕了。事实上该药的副作用主要在于眼睛,其他方面副作用很少见。

(6)各种滋阴润燥、补阴益气的中药方剂/中成药,在广大城乡的应用历史悠久,但不能扭转干燥综合征的免疫紊乱,疗效不确切,对很多重要内脏病变基本无效,是“老同志碰上新问题”。广泛应用于风湿免疫科临床的中药雷公藤,理论上可以调节人体免疫,因其可以加重口干、眼干,部分人消化道反应较大,也没有得到认可。(这么看来,还是生津润燥汤效果好,客服微信:cytzy9)

(7)为了抑制异常免疫反应,部分病友可能在使用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药物,使用合理对防治内脏病变有一定疗效。但普遍存在毒副作用(如转氨酶升高、白细胞减低等等)、可能导致严重免疫抑制、诱发严重感染。不能说是“理想的药物”。

现代医学发展非常迅速,风湿学界尤其如此。系统性红斑狼疮从“绝症”慢慢变成了“普通慢性病”。生物制剂的出现也使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也彻底摆脱了“不死的癌症”的帽子。那么,近年来干燥综合征的治疗有什么新的进展呢?

(1)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该治疗将胚胎或骨髓(别人的,不是病人本人的)里面的充质干细胞提取出来,加以培养,并通过输液吊瓶输入患者体内,是一种简单、便捷、无痛苦的治疗方案。间充质干细胞常见的副作用:最常见的就是低热或者中热,但是一般体温很少超过38℃。同时少部分病人还会注射后出现了轻度头疼的症状,有的伴有恶心、呕吐,少部分患者还会出现面部潮红的现象。

目前的技术,间充质干细胞手术,是有一定的时间限制的,而且没有一个非常规范而统一的说明,且价格一次在两万元左右,既伤身,治疗效果又一般,所以没有得到太多的应用。


(2)其他新型药物。利妥昔单抗、抗CD-22单克隆抗体等药物,原本用于治疗血液肿瘤、淋巴瘤、系统红斑狼疮,近年有研究者尝试用于干燥综合征,有一定疗效。但一般仅用于传统治疗药物无效的患者。按剂量每支大概在3500元—2万元不等。

副作用为轻度输液反应包括发热寒颤、面色发红或苍白、恶心呕吐、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和胸背部疼痛;严重时可有低氧血症,严重心血管事件,少数可发生严重的皮疹,包括苔癣样皮炎,大疱样皮炎,中毒性表皮坏死溶解等;另外感染的发生率增加,其中部分是致命的。

(3)血浆置换、免疫吸附、骨髓移植等治疗方法,已不能算是“新手段”,近年来有人将之应用于干燥综合征,一般也仅用于一般治疗无效的病例,一次置换的费用在万元以下,血浆置换的副作用,生物相容性、透析反应、低血压反应、凝血反应,目前处于探索阶段,还未得到实际的应用。

通过以上各种“新型医疗方法”的介绍,中西医的治疗存在很明显的差异,西医是以注射,手术药物为主,且副作用多样,以损害身体,可能引发其他疾病的情况下,达到治疗某种疾病的目的。

中医却“反其道行之”通过药物的治疗,恢复身体自身的抗病能力,治疗期间可能有些不良反应,比如多汗,排便异常,腹痛,呕吐等,或者是病情加重的情况,这些都是少有的,并且也是正常反应,药物起到作用,身体排毒需要一个“宣泄口”。当然,具体情况具体调整治疗,看个人情况而定。


人体的旱灾——认识治疗干燥症的西药危害和治疗方法(5)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