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详评】核诚治造驳机制-狂弩测评
这次收到了核诚治造提供的驳机制-狂弩的测评件。这款狂弩是驳机制系列的第三款产品,前面两款分别是浪人和棘蟹。三款产品首先推出的都是以灰、白色为主,橙色为点缀的“统合配色”,而最近也推出了各自的独占配色以及浪人和棘蟹的联名产品(侍罗、空刃;兵蚁、炎蚁)。而这个驳机制系列的一大玩点,就是4mm的扩展插孔和通用插轴了。得益于这个通用插孔和插轴的设计,将套件拆解之后可以按照玩家自己的想法自由组合出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机体。这也是与系列名称“驳机制”相呼应的玩法。

这款狂弩的盒子延续了系列一贯的设计,透明塑料盒配上白色机体名。而且透明的外包装能直接看到里面的主体和所有配件。

开盒,内部是两层吸塑包装的机体以及配件。说明书的内容是人形的组合以及摩托形态的拆解组合过程。嗯,这款狂弩是替换变形。另外还有一块核诚治造产品都会附带的纪念铭牌,与前两款产品的透明橙成型色不同,狂弩中的这块铭牌是灰色成型色。
默认玩法:




狂弩人形,四个角度。相比前两款产品,这款狂弩的体型相对来说比较高瘦。可能由于部分位置小型化的需求,这款狂弩上比较多的关节使用了金属转轴,这是前两款产品中没有发现的设计。另外可以注意到套件中的所有装备几乎都装在了后背上。射击武器和格斗武器都是挂载的背包的机械臂上。不过得益于脚部相对较大的接地长度,简单调整重心就能使得机体稳稳站立。而核诚治造系列产品一贯的高品质精细移印标志和各处细节的橙色点缀,我在此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狂弩人形,射击姿势。通过展开机械臂,就能无需手持直接进行射击。另外可以注意到双脚可以摆出类似逆足的样子,可以说是性癖直击了。

身体正面的近防小枪都给出了对称的配件,可以按自己的喜欢进行替换。这里就真的是对称强迫症狂喜了。




狂弩摩托形态。通过全身各处的4mm通用插孔和插轴的设计,将整个狂弩拆解为零部件之后再重新组合,就能变形为摩托形态。重新组合后,原本位于人形背部的装备现在位于摩托的上部,这样看起来整个摩托形态的重心就相对偏高。加之各种装备的体积都不小,就使得摩托形态下的整体视觉效果与高瘦的人形不同,看起来有些臃肿了。


狂弩摩托形态,攻击姿势。同样,在摩托形态下也能展开机械臂,使用射击武器和格斗武器进行攻击。
原创玩法:
这里我将驳机制前两款产品拿出来,三款产品一起全部拆解后重新混搭,做出了属于我自己的个性化机体来进行展示了。其实如果所有款式都有双入甚至三入,那混搭的玩法就更加自由了。(没错,买就对了!)

重新混搭之后的三个机体,分别是人形战术机甲,二足火力支援机,和辅助载具摩托。




辅助载具摩托。这里我使用了棘蟹的顶部板块作为摩托整体的中心,这样一来就能够有足够的平面面积提供给机体站立。不过我出于降低整体重心的目的,使用的都是顶面板块上表面的四个插孔,因此导致实际将机体放上去的时候没有了空余的插孔进行固定。

这里我使用原本狂弩脚后跟的组件来作为辅助载具摩托的脚撑使用。

而浪人的头部则装在前叉上作为前向路况探测器使用。



辅助载具摩托的中部,我就将棘蟹中的迷你机器人装上作为控制中枢。不过也可以替换为近防轻武器模块。


辅助载具摩托底部。这里我自认为前后轮叉的连接过渡还能算是比较自然的。低重心平底盘的设计也能给人一种这是高速载具的印象。另外可以看到棘蟹的两块小装甲被我装到了底盘两边作为防剐蹭的护板使用。




二足火力支援机。实际上这个二足火力支援机其实是我最后搭出来的机体,因此其实使用的都是剩到最后的零件。不过一番尝试下还是构建出了一个相对和谐的整体。主要使用了棘蟹的双足、股关节,浪人的胸部外甲,以及狂弩的前臂和射击武器、能源鼓以及瞄准具。



可以看到各处的移印标志和橙色点缀细节很好地丰富了机体的视觉信息密度。




人形战术机甲。这里我是用了狂弩的身躯、浪人的四肢构成主体,使用了浪人的胸部、棘蟹的能源罐以及狂弩的大腿作为推进器。虽然后背装备的重量不小,不过得益于浪人双腿的关节保持力,依然只需要调整好重心就能稳稳站立。构成概念是通过将几种高出力推力输出模块集中到机体背部,减轻机体四肢的负担,使得整体的运动性能得以大幅提升。配合辅助载具摩托,能够实现高速下的中近距离战斗。

背部高出力推力输出模块。试图用不同组件的不同的指向来表达高机动这一概念。


人形战术机甲上半身。虽然是灰色为主的配色,但是各种移印标志和橙色细节都起到了很好的点缀作用。



二足火力支援机步行射击姿势。由于棘蟹双足脚掌面积较小,因此调整重心就需要多费点心思了。另外可以看出我是将背后的装备都连接在后腰部而不是身体的背部。




二足火力支援机奔跑索敌姿势。背包上右边的瞄准具可以按照狂弩的玩法进行展开。




人形战术机甲近战格斗姿势。背景纸一直没换的破洞就正好用来当作斩击破坏的效果吧。

得益于系列各种关节的高可动设计,就算是混搭出来的人形机也能轻易做出单膝跪地的姿势。

狂弩头部的目镜透明件在背景明亮的情况下效果相当不错。

狂弩的格斗武器上设计了像是握把的地方,然而这里的空间却还有凸起的细节占用了手指的空间,使得狂弩的握持手不能顺利握上……这里就毕竟令人奇怪了。如果想要正常握持这个格斗武器,可能需要将这里的凸起剪掉才行。





人形战术机甲二刀流格斗姿势。




人形战术机甲+辅助载具摩托,高速击杀。其实最开始的设想是三者合作杀敌的,不过手头没有合适的“敌方杂碎”,所以只能用二足火力支援机来领这个便当了(笑)。

前面提到过由于没有剩余的插孔用来固定双脚,因此这里我实际上用了两块万能粘土解决了问题。
总结:
其实个人看来整个驳机制系列目前的三款主要产品单独购入的玩点都稍有不足(不过四款联名产品作为单独机体是相当出彩)。因此实际上还是需要各自双入甚至多入,自由搭出各种各样的“驳机怪兽”,才是这个系列真正的玩法所在吧。我认为驳机制作为一个国产机甲类成品的系列,是相当有发展潜力的,希望后续能够推出更多的系列产品,为国产原创IP模型开辟一片新的天空!~
原创不易,喜欢就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