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辽宁龙:“花和尚”下河捉鱼
大家好,我是老秦。我相信如果你去问一个古生物方面入门级的选手恐龙之中的鸟臀目是什么样子的,得到的答案一定是这样。
鸟臀目是体型较小并且身上长着装饰物的素食恐龙。
嗯,如果用这个定义来评价大部分鸟臀目恐龙确实没有错,毕竟和蜥脚类的那些大块头比起来大部分鸟臀目恐龙的个头确实小了些。它们也大部分都是吃素的“出家龙”。但是凡事总有例外,毕竟一向吃斋的和尚里还有鲁智深这个吃肉喝酒的花和尚。鸟臀目里肯定也有某些不“安分守己”的家伙。本期的主角辽宁龙就是这样一个家伙。

奇异 辽宁龙
Liaoningosaurus paradoxus
分类
鸟臀目 装甲亚目 甲龙下目
体长
34厘米
体重
710克
分布
中国辽宁西部
时代
早白垩世

一提到甲龙类的恐龙,各位的脑海里浮现出的第一印象绝对是一只犀牛般大小,身披铁甲。尾巴长满尖刺或者挂着尾锤,行动迟缓的重型坦克。,但是当辽宁龙放到甲龙,包头龙这样的巨型甲龙类面前,一定会颠覆一大群人的三观--辽宁龙的正模标本体长只有可怜兮兮的34厘米,体重也只有可怜的七百多克,在这些大家伙面前简直如同老鼠见了大象一样弱小又无助……因为这娇小的体型,辽宁龙打破了两项世界纪录:它不仅仅是体型最小的甲龙类,也是体型最小的鸟臀目恐龙(这么一来最大和最小的鸟臀目恐龙都在中国了,大家可以猜猜最大的鸟臀目是谁,我之前讲过的)。不过有科学家表示辽宁龙的正模标本有未融合的椎体和神经弓从而认为这依然是一只幼年个体。成年后的辽宁龙可以长到一米长。但是在我看来,辽宁龙已经有20多个这么大的标本,而且神经弓与椎体之间的缝合线很开阔,因此正模不可能是幼体,至少也已经相当接近完全成熟。



不过辽宁龙的属名“奇异”的来源,倒不是因为它娇小的体型,而更多来自于它独特的习性。几年前古生物学家在整理一件辽宁龙的化石标本时,竟然在它的腹腔里发现了几条鱼的残骸,要知道辽宁龙的背上有背甲,肚子上也有腹甲。鱼儿不可能是自己钻进去的,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科学家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这些鱼是辽宁龙生前最后的晚餐!!!

到这里可能就会有人问了,不就是恐龙吃了几条鱼嘛,那个长着蝾螈以巴(划掉)尾巴还拉帆的家伙天天恰鱼,有啥稀奇的?可是那蝾螈以巴(划掉)尾巴的家伙是兽脚类恐龙,而辽宁龙却属于鸟臀目下的甲龙类,要知道在大众的一般印象里,鸟臀目恐龙可都是清一色的素食者,这下发现了吃鱼的鸟臀目,可让鸟臀目恐龙的传统形象在大家心里崩塌了。后来又经过科学家的仔细研究,发现辽宁龙还有着叉子一样的小尖牙和锋利的爪子,这都是帮助它们捕食小鱼的利器。再后来辽宁龙腹腔里的鱼类残骸还发现过被消化的痕迹并且还在辽宁龙肚子里发现过半截蜥蜴尾巴。这也都表明了辽宁龙和其它鸟臀类恐龙不一样,它是一只打破斋戒的小小渔夫,放到今天可能还很适合像宠物水龟一样被大家饲养呢。





除了独特的食性,这辽宁龙的分类问题也是让科学家头大到了现在,因为它体型很小,而且在它身上同时发现了甲龙科和结节龙科的特征,所以它的分类一直存在争议,在辽宁龙刚发现的2001年科学家把它归类为结节龙科的早期分支,但是十年以后的2011年,又有科学家提出辽宁龙属于原始的甲龙科,同时还有一群人认为辽宁龙应该是甲龙家族中的另一个独立的分支。还是那句老话,我希望将来更多的标本,更深入的研究可以将这只小家伙的家谱最终定下来。


辽宁龙生存在大约1.22亿年前的中国辽西地区,那个地方陆地上的素食恐龙资源非常丰富,比如著名的鹦鹉嘴龙,辽宁角龙,热河龙,北票龙,尾羽龙和锦州龙。很明显这里的竞争压力非常大。也许是为了避免和这些或大或小的素食动物竞争,辽宁龙选择了进入水中并改变了食性,迫不得已做起“花和尚”来。

可惜的是,虽然像花和尚一样做了“食肉动物”,可是辽宁龙可没有花和尚敢倒拔垂杨柳的那股子魄力,它们太小了,故而在义县组的辽宁龙要面对水陆空三重打击---飞在空中的莫干翼龙和北方翼龙,擅长滑翔的中国鸟龙和长羽盗龙,地面奔跑的中华龙鸟和帝龙,水中巡游的原白鲟和满洲鳄。这些都是辽宁龙可怕的天敌。也许辽宁龙进化出腹部背部都有的两面装甲就是为了抵抗这些到处都有的敌人,这样的叠甲模式让我们想到了今天的常见的乌龟---这也是趋同进化的经典案例。





小巧的辽宁龙在面对生存的压力时,并没有选择一味地冲上去死磕,而是独辟蹊径,用大家都想不到的方式解决了看起来很难解决的问题。看来变通也确实是解决问题的得力工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人生路途漫漫,总会遇到无数的问题,这个时候,我们不仅要有勇往直前,敢于冲上去的勇气。有时更应该静下心来想一想:究竟哪一种方法才是解决问题最好的途径。

资料来源
维基百科
百度恐龙吧
微信公众号:小盗龙带你入侵史前世界
感谢
江氏小盗龙
我自己掰一个吧
将军单脊龙
毒魂x
rax博士
为本文提供资料
方舟自创生物辽宁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