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嶽神庙”还是“狱神庙”
此处我要纠正上一期视频中的一个错误,即宝玉被关的地方是“嶽神庙”而非“狱神庙”,这既是我犯过的错误,也是红学研究多年来犯的一个重大错误。“嶽”字,是“岳”字的异体字,《辞海》中的解释,“会意。从山,从丘。古文字形,象两座高大的山峰形,表示高山大岭。“嶽”字从山,狱声。本义:高大的山”。“嶽”和“狱”两个字虽然很相似,甚至连读音都是一样,用在此处却是天壤之别。“狱”字的繁体字是“獄”,和“嶽”有很明显的区别,不止吴氏石头记是“嶽神庙”,甲戌本中也是“嶽神庙”,现在流行的“狱神庙”是不正确的。所谓“狱神”,指的是供奉在古代监狱里的神,他的职能是保佑监狱里的囚犯和狱卒,中国历史上狱神的化身有三个人,分别是上古时期舜帝的臣子皋陶,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还有明代万历时期一个叫“亚”的狱卒。明代以前一般以皋陶为狱神,清代则换成了萧何还有刚才说的“亚爷”,所以明代著名戏剧《玉堂春》当中也用“萧王堂”来指代狱神庙。
狱神的形象是个老者,身穿红袍,面目倒还和善,但是面色发青,而且嘴巴凸出,有点儿像雷公嘴,一副很恐怖的样子。狱神庙一般设在监狱里,小的就叫“案”,大的就叫“堂”,不过总的来说占地面积不会很大。罪犯刚押入狱中时,或判刑后起解赴刑前,都要祭一下狱神,比如说《水浒传》江州劫法场那一出中,原文说宋江、戴宗行刑前“驱至青面圣者神案前,各与了一碗‘长休饭’、‘永别酒’。吃罢,辞了神案”。这个青面圣者神案供奉的就是狱神皋陶;又比如保存至今的山西洪洞县苏三监狱,相传《玉堂春》里的苏三当年就被关押于此,这里的狱神庙,“不过是在高墙的半腰里,嵌着一个用砂石雕刻好的神龛,龛里有砖刻的3尊小小的神像,中间坐着的是位老者,表情还算和善,形态也还端庄。两旁是两个小鬼,则凶神恶煞,面目狰狞,鬼模鬼样。中间的老者,即所谓狱神了”。《玉堂春》这出戏剧中,同时出现了“萧王堂”和“狱神庙”两个词,形容的都是一个东西,就是供奉狱神的场所。狱神是古时一个极为常见的神,他的品级很低,所以很少有为其单独建庙供奉的,一般都是设堂供奉,“庙”字,原本是指供奉祖先的地方,古代帝王的“庙号”指的就是太庙里对帝王的封号,汉代以后,“庙”逐渐还用来指代供奉鬼神的地方,比如说“土地庙”、“城隍庙”。对于“庙”的规模,古时都是有严格规定的,不能乱来,《礼记》中说“天子七庙,卿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帝王所建的庙叫“太庙”,官僚所建的庙叫“家庙”,现代人祭祀祖先建的叫“祖庙”。而“堂”字,《说文解字》中说“古曰堂,汉以后曰殿。古上下皆称堂,汉上下皆称殿。至唐以后,人臣无有称殿者矣”,也就是说“殿堂殿堂”,“殿”就是“堂”,而“殿”的意思是高大的房屋,“堂”的本义是一套住宅相对于内室而言对外公开的部分,有点客厅的意思。而在佛教建筑中,殿堂是中国佛寺中重要屋宇的总称。因这些屋宇或称殿,或称堂,故统名之为殿堂。殿是奉安佛陀菩萨像以供礼拜祈祷的处所,自汉代以后,寺观中的次要建筑也可称堂。通过这些我们可以发现,“堂”的规格是没有“庙”高的,两者可以说是包含的关系,“庙”中有“堂”或者“殿”,比如上海有个著名的“城隍庙”,里面有元辰殿,财神殿、慈航殿、城隍殿、娘娘殿等多个殿堂。如果批语中说的是“狱神庙”,那就代表茜雪搭救宝玉的地方是监狱,如果是“嶽神庙”的话,那完全又是另一个地方了。
一开始我看到“嶽神庙”时第一反应是“岳飞”,但冠以“神”字是否过于夸张。古时对于生前有巨大贡献的人确实有立庙的传统,比如供奉关羽的“关王庙”或“关帝庙”,供奉孔子的“夫子庙”,供奉诸葛亮的“武侯祠”或者“孔明庙”,但这些庙的名称最高不过是“帝王”,好像还没见过哪个用“神”字的,岳飞在杭州的庙我们一般称之为“岳王庙”、“鄂王庙”,岳飞的谥号叫“武穆”,各地建有“武穆宫”或“武穆祠”,还真没见过用“嶽神”来指代他的,所以“嶽神”不可能指岳飞。
甲戌本第八十回原文写道,“次日一早,梳洗穿带已毕,随了两三个老嬷嬷坐车出西城门外天齐庙来烧香还愿。这庙里已是昨日预备停妥的。宝玉天生性怯,不敢近狰狞神鬼之像。这天齐庙本系前朝所修,极其宏壮。如今年深岁久,又极其荒凉。里面泥胎塑像皆极其凶恶,是以忙忙的焚过纸马钱粮,便退至道院歇息”
“宝玉困倦,复回至静室安歇。众嬷嬷生恐他睡着了,便请当家的老王道士来陪他说话儿。这老王道士专意在江湖上卖药,弄些海上方治人射利,这庙外现挂着招牌,丸散膏丹,色色俱备,亦长在宁荣两宅走动熟惯,都与他起了个浑号,唤他作“王一贴”,言他的膏药灵验,只一贴百病皆除之意”
这里有两个值得注意的点,一个是天齐庙里为什么会有“狰狞神鬼之像”,二是这庙里怎么跑出来了个王道士。前面也说了,庙里供奉的不是历史名人就是诸佛菩萨,怎么会有狰狞的神鬼和道士呢?其实,“天齐庙”就是“东岳庙”,“嶽神”就是“狱神”,也就是东岳大帝。
东岳泰山,为五岳之首,东岳大帝作为泰山神,掌管世间一切生物出生大权,甚至还代管一部分阎罗王的职责,是上天与人间沟通的神圣使者,是历代帝王受命于天,治理天下的保护神。历代帝王对东岳大帝均有加封,从唐代开始,东岳大帝的封号中均有“天齐”二字,到明代时又恢复为东岳泰山神。我国民众历来对东岳大帝推崇有加,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这天,官府都会在泰山举行庙会以祭祀他,目的是祈求其能够在人死后早放圣灵、投胎转世,而全国各地也会在大街小巷游行。上海松江老街现在还保存着“东嶽行宫”这一庙宇,庙里的人还是喜欢叫“东岳庙”为“嶽神庙”或“嶽庙”,注意,此处“嶽”字读音是“yù”,和“狱”字是相同的。原来,传说岳神是东岳泰山神主,原本上海松江人杨文圣,相传生前是个狱管,公元1011年,宋真宗封其为东岳天齐仁圣帝,分管地狱编制,案审72曹,刑分36狱,所以又称狱神。但阴司邢狱只是东岳大帝管辖范围的冰山一角,他主要的职能包括:新旧相代,固国安民;延年益寿,长命成仙;福禄官职,贵贱高下;生死之期,鬼魂之统,刑名之事不过是其中一项罢了,他的职级也不是小小一个狱神所能比的。所以!!!!!“嶽神”就是“狱神”,但“狱神”却不是“嶽神”!简单点说,在批书人看来,不管写嶽神还是狱神,指的都是嶽庙中杨侯庙或者叫杨老爷庙供奉的相传为东岳大帝的杨文胜,而目前红学家的解释,却说狱神指的是刚才我说过的皋陶、萧何、亚那三位。由于繁简字转化的原因,“嶽神庙”需要改为简体字形式,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改为“岳神庙”或保留“嶽神庙”但追加注释的方式,指出这个庙宇中供奉的应为东岳大帝。结果红学家直接写成“狱神”并说他指代的是监狱里犯人祭拜的祠堂,这纯纯地误人子弟!
所以,这就解释了贾宝玉去的是庙,里面却有“狰狞神鬼之像”,还有道士在其中,这一切都是因为这个“天齐庙”正是现实中的那个“天齐庙”,也就是“嶽神庙”。还有一点,“嶽神庙”因为东岳大帝的名气,在各地都是很大的开放式建筑群,而狱神庙,充其量不过两间房屋,在这么大点地方,能让小红、茜雪、刘姥姥、贾蓉、巧姐等众多人物走马灯式的在这里发生故事吗?这又是一个值得怀疑的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