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课程全集 共28讲 新版(逐步更新)

《文学理论课》
理论是什么?(理论为什么重要?)
习惯性的认为,文科好像对于推动社会历史发展进步,好像对于生产力的发展,无直接的作用

《五四运动》讲述一段历史进程
从1915年袁世凯签订丧权辱国二十一条开始讲述。
【时间点讲述原因】
中国近代社会以来最薄弱的时期
从封建社会到现代民主社会当中一个最薄弱的环节
当时的人们探索如何拯救中国?
从理论开始探索→马克思理论
自然科学、理科发展比较薄弱→落后的是物质,落后的是生活
文科落后→落后的是思想
社会的发展进步需要思想
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理论
个人的发展,需要支撑理论
阅读文学作品需要理论
文学理论课的目的:
成为文学专业的标准阅读者
阅读是有门槛的,是需要一整套理论的。
一部文学作品,在进行阅读的时候,先储备大量的知识理论,没有这些,你很难叫做真正的阅读者。
与一般的阅读者区别开,而这个区别开的一般过程就是,你要有理论。
文学评论↓
你能看出什么样的东西,说明你具备什么样的理论基础。
理论. theory 源自于一个拉丁语(音译的希腊语)
Theoria(原本的意思:去观看)
理论:一种观察和沉思活动
观察意味着它有一个特点:非沉浸式的(冷静的站在旁边的一种观看)
审视的眼光去看一切关于文学阅读的这样的一个活动
1.理论与反思
反思是理论的一个重要的品格
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个人喜好和热爱。
旁观者的角度去看一看,是真的喜好和喜欢吗?
在喜好喜欢的过程当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①表达什么思想感情?(思乡)
②这首诗到底好在哪里?
③难道因为没有难度才流传的广?
文学理论的角度:
二元对立结构
前两句陈述句
后两句对偶句
①虚实关系(两两相对)
②远近关系
③有意/无意
④有限/无限(客观/主观)

《静夜思》美↓
在有限当中,把握到了无限
在瞬间当中,把握到了永恒
解析方法:结构主义
2.理论与常识
“乔纳森卡勒关于理论有四个定义”

理论是对常识的某种批评
理论反思的对象是常识
常识和理论的共同点:一整套的观念系统
常识和理论的区别:
常识源自于经验
理论源自于反思
理论是经过证明之后的某种观念体系。
搞理论的人要具有包容性,所有的观点,兼容并包。
从理论层面上说:
怎么知道作者对这种三观不正是宣扬还是贬低?
用理论去评判文学与道德之间的关系
3.理论与阐释
阐释是理论的功能
英国著名文化理论家
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
雷蒙德·威廉斯
《关键词:文化与社会》
列举关键词,通过关键词历史性、考古性的梳理,原始内涵,以及他跟社会之间的联系。

理论的三描述:
①一种观念体系,思想系统
②推测思索
③人生深层次把握世界的某种欲望
理论这个概念是一个历史概念
①传统理论(找事物背后的本质、规律)
使理论变成一种工具
②现代理论(阐释)
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是有差别:
人文科学的理论不是工具
很难找到一个唯一确定答案
理论不具有所谓的唯一性
人文科学没有绝对的唯一的阐释
也不具有绝对的确定性
它仅仅在于他本身的自洽和逻辑上
不具有可验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