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宝剑之地 —— 宝剑之乡

2021-01-31 05:19 作者:平平静静哒  | 我要投稿

吴越之地 —— 宝剑之乡


春秋时期,我国的铜铁冶炼技术在世界上已经遥遥领先。春秋后期,吴、越之地成为天下的主要战场,战争的需要和尚武的传统,使吴、越之地成为传世的宝剑之乡。

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卷四记载:

春秋时,越国铸的剑最好,因越国不仅出产的金铁(铜锡矿石)质地好,而且越国有不少铸剑的高手,越国的铸剑技术在各诸侯国中是首屈一指的。当时,著名的铸剑匠人,有越国的干将,他以善造宝剑扬名天下;


勾践是春秋末期越国的国君,吴国的欧冶子是善于铸剑的高手,据说欧冶子曾为越王勾践铸过五口名剑,口口都是上品,分别命名为“湛卢、纯钧、胜牙、鱼肠、巨阙。”


其中那口名叫“鱼肠”的有这样的传奇经历:阖闾是刺杀他的堂兄吴王僚,才自立为国君的。阖闾派一名勇士,把那口“鱼肠”剑藏在鱼腹中进献给阖闾的堂兄吴王僚,然后乘机刺死吴王僚。


据说,干将与欧冶子共同拜师学铸剑,同师学艺,达到了一流匠人的水平,他俩曾在越国合作铸过3口宝剑,称为“龙渊”、“泰阿”、“工布”。据说比那五口剑还要精良。


干将是越国人,后来到了吴国,干将在吴国与一个叫莫邪的女子结成夫妇,夫妻俩以为人铸造农具度日,有时也铸剑,日子一久,人们都认为他们是吴国人了。吴国出产的金铁质地不及越国,设备也受到限制,所以干将在吴国这里铸的剑比不上先前在越国与欧冶子合作铸造的,例如“龙渊”、“泰阿”、“工布”。


公元前514年,阖闾即吴王之位后,很重视兵器的制造,吴国铸的剑在当时也很出名,但比不上越国的。阖闾看了越国进献给吴国的剑,觉得这剑在硬度和韧性方面,在锋利程度上,比吴国的强很多。阖闾把干将找到宫里,吩咐他为自己铸一两口品质特别优良的宝剑,为此特地辟出一个铸剑场,调来许多工匠,帮助干将干各种零活,另外还征发了300名童男童女,专门为铸剑的炉子装炭鼓风。


可是,冶炼的过程中又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遭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干将夫妻俩领着这些人历经千辛万苦,不断完善,他们历经三年铸剑,倾尽心血,最终,两口锋利无比的好剑终于铸造出来了。


这两把宝剑光芒四射、纯青透明、锋利无比,这就是著名的“雌雄剑”,称阴阳二剑:

一口满饰龟甲纹的是雄剑,称为“干将”;

另一口满饰水波纹的是雌剑,称为“莫邪”。


两口剑均锋利无比,质地超过了阖闾拥有的欧冶子铸的那口宝剑。


后即用“干将莫邪”泛称宝剑。莫邪也作镆铘。


“干将”、“干将莫邪”比喻利剑,是锋利的宝剑的代称,后人用以比喻贤才美器。


以上这些名剑,确切来讲,后人都没有见过。但是,在一些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里,由这些名剑引发的种种悲喜剧,却为世人道出了无限的战争豪情。


近世出土了一些当时的刀剑:

比如1965年湖北江陵县望山一座楚古墓中,出土的“越王勾践剑”,剑长55.7厘米,宽4.6厘米,由青铜制成,它身上镌有“越王勾践自作用剑”八个字,字体用的是鸟书,也就是以鸟形作为装饰的美术字。剑体上饰满了菱形花纹。


山西原平和安徽寿县出土的吴王光剑;

湖南辉县和湖北襄阳出土的吴王夫差剑等,不像传奇故事中说的那么传奇。


宝剑之地 —— 宝剑之乡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