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3:信阳毛尖新茶季思考

2023-04-11 15:58 作者:中国淮南茶  | 我要投稿

作者:袁泉(《信阳毛尖》

作者) 今天,信阳毛尖茶正式进入雨前茶的采摘季。 如果说2023信阳毛尖茶的始端带来了什么?那只是一场乱象丛生的开局。 确切的说信阳毛尖茶从3月21日起进入新茶季,由信阳毛尖茶原产地域保护范围产区——光山县白雀镇率先宣布信阳毛尖进入开采模式,随后凉亭乡、罗山县、文新茶叶、车云山、商城县、信阳市等先后进行了官宣开采。随后各网络平台、线下实体店、批发市场等,开始真真假假的售卖新茶模式。 而此时信阳茶产区当地因持续旱情、寒冷,3月20日鲜叶产出量稀少,鲜叶价格从最初的180元(500g)开始,到200元、220元、230、240、260、280、300、310元攀升,截止到3月28日,短短的7天,鲜叶价格已狂飙至320元、350元大关。 根据信阳毛尖茶历来的制作工艺,鲜叶要进行等级筛分。即为小芽、中芽、蒌头三级。按照4-4.2斤鲜叶炒制一斤干茶计算,信阳毛尖明前茶通货价格已破千元;则细分,一斤鲜叶按三两小芽筛选,十几斤鲜叶筛选的量才够炒制一斤小芽茶,此时价格已逼近1300-1500元;加工厂常规的加工费为60-100元(500g计),经销商加价20%毛利,包装(35-55元),3-4.5%税率,这1700-1800元的市场价格已大大超出了信阳毛尖茶历年来的预期。 且再看,信阳茶区当地存在着诸多的话题:比如信阳毛峰与信阳毛尖的对峙、清汤茶与浑汤茶的争辩、手工炒制与机械制作的纠缠、大山茶与小山茶的内杠、早生种和旱茶的听头、信阳毛尖原产地标使用和市场售卖的对立、外地茶与原产地茶的暧昧、521溯源的八大山头(30000亩左右)和1900000亩信阳茶产区的PK…… 众说纷芸,早在2022年就说是信阳毛尖遭遇最困难的一年,有产量但市场低迷,然,皆纠结于口罩等原因所致。茶价的大幅波动主要是不利因素、极端天气导致茶叶在茬口叠加、集中上市的结果,而口罩防控恰好阻断了快速流通的可持续性;虽不是客观理由存在,但也能理解为符合季节性的波动规律。 那么2023呢?采不到鲜叶是根本性的问题,从而引发的价格狂飙导致了信阳毛尖明前茶的瘫痪。        这二年我一直在想,也持续写文试图想把“茶贱伤农”和“茶贵伤民”说清楚。我本人是这样理解的:“茶贱伤农”是指市场收益和种茶投入不成正比,“白忙活”或“血本无归”,严重伤害到了茶农利益;相反的市场动辄成千上万的天价茶,则是“茶贵伤民”的乱象之一。当“茶贱伤农、茶贵伤民”两个现象同时出现时,便是市场无法有效地分配商品和劳务,是市场失灵的表现。但简单地归错于市场失灵恐怕难以完全解释得通,人为因素可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针对今后信阳毛尖消费市场的状况,2022年我写文也说过,那也仅是一个开始,也仅暴露了生产厂家和市场经济对接效率低的老问题,而有效对接产销、破解帮、扶、带,围绕小农户进入大市场的需要问题着手;2023仍需着手从产地市场、产销信息服务、多渠道平台搭建、产品品牌提升等多方面入手,建立健全高效的供给体系,扭转小农户与大市场不适应现状的对接。 当然,我们也看到了利好的一面,信阳父母官大力推动茶产业发展,打造“美好生活看信阳”的城市主题;文新茶叶倡导的“一芽一叶”信阳毛尖茶的回归;信阳茶叶“六大茶类”的百茶齐放等。 诚然,上帝在制造人类的时候就刻意制造了缺憾,就要求其在努力的过程就是使之变得更加完美。所以,人生的过程就是奉献美德和克服自身缺点的奋斗。 相较于茶呢?信阳毛尖向上走的路,其实也并不拥挤,正如鲁迅先生语句:前途很远也很暗,不怕的面前才有路。

2023:信阳毛尖新茶季思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