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关于自我人格的形成和自我疗愈
2022-10-03 11:33 作者:白日梦想家羡羡INFP | 我要投稿
最近一直在探讨自我人格成长的原因。
缺乏安全感的人很大一部分则源于原生家庭。
“有些人用一辈子来治愈童年。”这句话似乎一直停留在我的脑海里。
但,当一旦有这个想法形成的时候,便开始不自觉地对号入座。
其实我自认,我自小并不缺爱,但我一直从他人身上找到对于自我价值的肯定。
而更多的时候,一个性格的产生是有许多多方面因素的,而我们当认定了原生家庭的问题之时,就会忍不住的对号入座了,并且甚至在很多时候将后天性格的弊端归于其来逃避自己性格的缺陷是不道德也并不合理的。
而更多的是,这个社会的教育体系和道德体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反衬到家庭的影子之中。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似乎从小就要教导我们要注重长幼次序,”谦让“是良好品德。
那现在回头看这个故事,似乎总是在赞赏让梨这个行为,而缺少强调他其实也是在保证自身拥有的情况下给予他人。
而这个社会给予我的绝大部分,自小到大就是,“懂事”。
不知道这几个字的枷锁有多深,但至少我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反叛,又矛盾又纠结。
但似乎单单追求原因是没有意义且徒劳无功的事情,毕竟过去之所以是过去,是无法改变和纠正的,似乎也无法从追根溯源的源头来规避。
这是阿德勒告诉我的,他说“人类的一切矛盾都来自于人际关系”。
毕竟人是社会型动物,人之所以与动物不同,是因为人是精神性的,而意识的形成则来自于认识到自己与他人他物的不同。
但无论如何,我们必须要将从原因的局限里脱离出来,毕竟其实做出一切选择和造成其结果的都是我们自己。
“能够改变自己的只有自己。”
“我们并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
“你‘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活’,那他人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
自我疗愈的过程是个漫长的过程,毕竟自我人格的形成也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但只要你在这个世界上,尽自己可能去改变,才可能将能量显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