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清美考研交叉学科交互叙事表达983专业基础真题解析



交叉动漫考试试题解析
今年交叉学科考试-交互叙事表达方向的考试试题680理论基础以及983交互叙事表达对于该方向的考生而言可以看作是两场对同一问题但从两个方面进行深度考察的考试,是针对技术理论理解和艺术设计创作两个方面进行的考察。也更明确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对交叉学科的学生的要求——同时具备学术能力及创作能力。
680理论基础分析:
习近平2018年,向虚拟现实大会致信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发展,虚拟现实技术逐步走向成熟,拓展了人类感知能力,改变了产品形态和服务模式。
680理论考题,三选一
1.虚拟现实对交互叙事和文化体验的影响
2.虚拟现实对人机交互和智能设计的影响
3.虚拟现实对产业创新的影响
要求:
1、将论述题目抄写到答卷上
2、论点论据合理
3、2000字
对于交互叙事表达方向的考生而言,在680理论基础的三个考题中,分别对于叙事体验侧、交互设计侧和产业发展侧三个维度对考生发出提问,考生可以随意选择任何一个更感兴趣或者了解更深入的点进行回答。显而易见的是,“虚拟现实对交互叙事和文化体验的影响”当属针对交互叙事表达方向的考生所出的题目,因为这道题目与专业课二983交互叙事表达的考试密切相关,在那门手绘考试中包含着对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的应用考察,是对考生如何利用各类技术特点并针对在这些可交互场景中进行叙事设计的能力评测。故而合格的考生必然需要在日常的练习和学习中理解如何应用技术手段,并对于如何创新性地实现交互叙事表达与体验有独到的洞见。如此一来,这样的理论考题对于此前在课堂上练习手绘时就不断思考如何利用VR叙事的交互叙事表达方向的考生而言是有利的,可结合此前在手绘练习上积累的对交互技术与叙事表达的想象在这道题目里畅谈未来虚拟现实技术赋能下的交互叙事的表达可能。

当然写作方式也不止于对未来的畅想,也需要实际的理论积累和写作锻炼。
在理论课堂的内容中不仅包含了对叙事和交互叙事理论的解读以及艺术体验的理解,还包含了如何进行论文写作的说明。套用学术理论进行现象解读,利用案例分析支撑学术观点,这些都是较为常见的论文写作套路。实际的写作需要大量的论文阅读和理论积累,但如果没有真正尝试动笔练习,论文写作的能力将难以提升。
论文写作往往具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和行文规范,但更重要的是字里行间能表达出个人的深刻洞见。在这篇论文中需要考生首先能写出虚拟现实的定义和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在交互叙事手段上可以对比其他交互手段如屏幕交互、实体交互、AR和MR等方式以凸显虚拟现实技术的形式必要性特征。考生在考试中既需要从多维度看待同一个问题,也需要以案例为支撑进行分析,以“虚拟现实对交互叙事和文化体验的影响”为例,考生可试着从创作者、体验者等角度进行解读。比如创作者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如何表达自身观点,体验者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如何获得更优质的体验和知识,而且两方面都需要举出实际案例,可以利用5W分析法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最后再进行总结,归纳虚拟现实技术的叙事特征和影响。

而如果是有理论积累的同学写法则可以从某一理论角度阐述后再结合案例分析。例如设计心理学理论、多模态叙事理论、媒介传播理论等理论层面上进行虚拟现实条件下的叙事和体验特征上的分析解读。
983交互叙事表达分析:
考题:
主题是“假设某天你所在的地区所有的信息网络(包括有线无线)都瘫痪了,会是什么样”
1.一个人设,简要说明特征
2.,200字以上交互剧,说明交互方式和观看方式,例如软硬件和环境
3.交互叙事,10格及以上分镜并至少两个剧情分支并说明
4.100字以上,结合你的剧情和交互方式,说明你的设计的特点,并写写有哪些不足
手绘考试中,除开在前文中已经提到了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的对技术及理论方面的考察,也离不开对剧本情节的策划设计。考生在这场考试中需要思考的是考生处于什么样的观看视角,是作为剧情参与者的第一人称视角或者是处于上帝视角的观看。多数考生虽然在短篇剧本的创作能力上有所欠缺,容易写多或者写平,在考场上难以拿出一个剧情紧扣心弦的优秀剧本。但剧本分数上占比有限,不出错也不会扣大分,所以在983交互叙事表达上我们的备考重点当然更侧重的是手绘基础能力包括人设造型、场景设计、分镜头语言等方面的能力。

今年的考试主题非常有趣,既不是脱离了现在的幻想世界观型的考试,也不是聚焦现实题材的社会短片,但对于考题中提出的假设,考生可从一些各类不同的切入点去先进行思考。例如为什么会瘫痪、如何恢复?又或者人们会如何习惯无通信的生活,在文明倒退的过程中如何选择?抑或是放弃了远距离通信后“附近”的回归与亲情的关注。解题方式非常多样,可以从多种题材多种情感上进行剧本策划。当然,两条故事线也就意味着主人翁在剧情中的参与和选择会对结局产生截然不同或者仅对剧情过程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考生需要思考“特异点”在剧本中出现的位置与对应产生的“蝴蝶效应”。最终在创意说明的阶段描述自己剧本的优秀之处和设计思考,不足之处只需寥寥带过即可,如时间不足导致的人物塑造过程不完善或者设计上还需更加细致等。

本次考试中没有针对场景进行考察,对于考生而言可能负担相对没有去年大,但一个优秀的人物设计或许更能体现出考生的基本功底。人物的造型离不开对人体结构的理解,考生需要胸有成竹地画出人物在多种动态、透视下的人物,让手下的人物更具有个性特征。此外,人物服饰上的图形装饰、结构装饰都会成为丰富人物形象的重要加分项,考生可以在日常的练习中就此积累多类型、多年龄层、多职业类型的人物设计。


虚拟现实技术是当今乃至未来重要的交互方式,但对于从未体验或了解过虚拟现实技术的同学而言,这会成为极其困难的考题。这意味着对于参与交叉学科编创方向考试的考生而言,未来将更需要了解前沿重点科技对生活、娱乐、设计及产业等方面的影响。不难发现的是,从前的交叉学科考试中更多有想象力和创作力的考察,而如今更需要考生不仅可以创想,更能够实现。因此对于未来备考的考试练习中,应当在手绘、剧本等基础能力之上,加强对“如何实现?”的自我审视。
虚拟现实技术事实上对我们而言并非一个遥远而陌生的技术,自2014年Facebook收购Oculus后,2015年、2016年都曾被称为“VR元年”,概念满天飞,资本入局也格外积极,但真实的用户普及度却从未“起飞”过。甚至到了2017、2018年又有“VR寒冬”之说,在2018年Q1、Q2时,VR头戴出货量甚至出现了30%以上的同比下滑。但如今的“元宇宙”概念重新燃烧起了VR产业的篝火,VR设备的更新与技术革命令消费级VR设备被更多普通用户所拥有,特别是在国家的大力重视下,整个产业都得到了迅猛发展。未来的交叉学科考试中,或许将对像虚拟现实技术的考试这样,在未来崛起的交互技术之上进行更多层面的考察。对此,考生只能在夯实基础,积极阅读相关文献或时讯,以不变的积累应对万变的考题,才能突出重围,前往顶峰。
梦想清华清美考研教研中心
交叉学科教研组
2021年1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