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明日方舟】拉特兰剧情相关考据(下)

2023-02-19 17:32 作者:伊东之风  | 我要投稿

11.主机的设定

剧情中,所有拉特兰人似乎都被一种类似于机器的东西联结,文字“低沉的嗡嗡声”配合avg演出时电脑主机般的响声,让人不由得联想到在大教堂的最底层是一个庞大的主机群,而它们制定的准则就是萨科塔所信奉的“律法”。

教皇与安多恩互相射击最后都没有堕天,是因为二人虽然针锋相对,但本质上都是为了种族的延续而开的枪,主机认可了二人。

主机这一设定在许多作品中都有出现,例如攻壳机动队、心理测量者、黑客帝国等等,这里就拿心理测量者举例子,主要这里面被neta的元素有点多。

心理测量者的世界里面,人类被一种名为“西比拉系统”的庞大网络所管理,在这里人们的感情、欲望、社会病态心理倾向都会被系统监视和记录,并用一套详细的数值评定标准来规范民众的行为,色相浑浊程度用以观察个体的心理状况,犯罪指数用以检测个体是否存在犯罪行为。在这样的管理下,人类社会呈现一种“畸形的和平”,人们不得不时刻将自己的心理数值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否则就会被系统认为是潜在犯,将会被"矫正"。

有趣的是,这里面抓捕犯人的刑警叫做“执行官”,与拉特兰公正所的“执行者”存在一些功能上的重合。优秀的“执行官”原本就是潜在犯,了解犯人心理,所以自身就有相当高的犯罪系数,所以常给他们配一个监视他们的“监视官”,来领导他们工作。这一点又与莫斯提马、菲亚梅塔二人的关系相同。

除此之外,我前面提到的送葬人这类执行者举铳和枪杀同族并不会堕天,是由于系统准许了他们资格,相当于给他们颁了杀人许可证,这一点在心理测量者也有体现。执行官和监视官所持的枪械叫支配者,他们先用枪口瞄准嫌疑人,对其进行犯罪系数值测量,只有西比拉系统认为对象数值超过标准值时,才会自动解除保险准许射击,否则还是射击不了。

而在动画的末尾就出现了西比拉系统的真面目,一个由247个免罪体格者(类似于现实中无症状感染者)的大脑组成的思想网络集合体。这些人被西比拉系统认可后,与之达成统一的价值观,并推动系统本身发展。

免罪体格者们就是一个个先天的犯罪者,系统本身也就相当于一个犯罪的结合体,但你不能无视在这个系统之下,社会犯罪不断减少,人们生活和平安定的社会现状,正是这种前后矛盾的辩证关系,才能更能引发人们的深思。

12.安多恩原型

首先说明,安多恩的原型不止一个,这个角色身上出现了至少三个以上的意象。首先是“殉道者”,一开始的意思是见证耶稣受难的人,后来被引申为那些为了宗教、信仰而受到苦难或死亡的人。天主教认为第一个为教会殉教的基督徒是斯德望,我为什么取这个人,因为他是第一个,在方舟剧情里,安多恩就是我们看到的“第一个”殉道者。

斯德望生于君士坦丁堡。十五岁时,入圣欧森雪修院修道,三十岁继任院长一职,期间布施穷人,潜心修道,四十二岁辞去院长职务,过上归隐的独居生活。科布尼皇帝信奉“禁供圣像”异端,隐士们拥护正统信道,就遭受了强烈的迫害。斯德望因为是当时著名的隐士,更被皇帝注意,他先派官吏去游说斯德望,游说无效,就派士兵拘捕了圣人。斯德望年老力衰,步履维艰,士兵将他抬到山下,修院和圣堂一齐付之一炬,修士被全部驱散。

之后斯德望饱受虐待,被发配到普公纳岛充军,两年后,又被押解到君士坦丁堡监狱,大祭司该亚法开庭审讯,问他对圣像问题抱什么态度,斯德望据理力争,并大胆揭发犹太人必须对耶稣之死负责。他说道,“你们这硬著颈项、心与耳未受割礼的人,常时抗拒圣灵!你们的祖宗怎样,你们也怎样。那一个先知不是你们祖宗逼迫呢?他们也把预先传说那义者要来的人杀了;如今你们又把那义者卖了,杀了。你们受了天使所传的律法,竟不遵守。”法官大怒,命令刑吏重重鞭打斯德望,他被打得遍体鳞伤,奄奄一息,众人把他抬到街上,拳打脚踢,最后用石头砸他,斯德望死前提出恳求说:“求主耶稣接收我的灵魂!”“主啊,不要将这罪归于他们!”最后斯德望为真理杀身成仁,壮烈牺牲。

剧情中安多恩正是为了找寻真理,离开安逸的拉特兰,到处漂泊,与流浪者、被压迫者、感染者生活在一起,体验他们的喜怒哀乐,为他们能够生存下去一次次求索道路。

其次是“跋涉布道”,“三次旅途”这个点,正好对应了基督教的初代领导人之一,保罗。

在诸多参与基督信仰传播活动的使徒与传教士之中,保罗通常被认为是除了耶稣基督之外,整个基督教历史上最重要的人,并且是史上最伟大的宗教领导者之一,其中最为人称道的就是他的三次传教旅行。

保罗的第一次宣教旅程约在公元47年至49年,当时保罗身在安提阿教会,同行的还有巴拿巴,他们到过亚西亚省的好几个地方,将福音带到罗马帝国。

保罗的第二次宣教旅程在50年至53年进行,历时约三年,这次保罗与西拉和提摩太同行,旅程中保罗见异象,首次把福音传入欧洲,前往了马其顿。在这次旅程,他们在腓立比、特罗亚、帖撒罗尼迦、哥林多等地建立了教会。

保罗的第三次宣教旅程在52年至57年进行,以以弗所为基地,期间再次穿越马其顿,旅程最后以耶路撒冷作为旅程的终点站。据圣经所述,他行了诸多奇迹,医治众人,驱逐恶魔,并且把有组织的传教活动带入了罗马帝国境内。

剧情中安多恩为了那些被苦难折磨的人们,三次从伊比利亚出发,长途跋涉只为向拉特兰寻求帮助。

但是他被告知,拉特兰的救赎只能度己,不能度人的时候,他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于是他抛弃自己的身份,带着拉特兰的信仰,与那些苦难者生活在一起,并创立“寻路者”组织,找寻一条生存之道。

而安多恩无视种族之别,平等爱人的信条,则对应了另一个人,耶稣的使徒,约翰,又译为若望。

根据《圣经》记载,约翰与兄弟雅各和彼得在经历耶稣的神迹获得大量鱼获后,决心放下一切而应主的呼召,一生跟随耶稣。在跟随耶稣将近三年的时间中,约翰目睹了耶稣所行的神迹,也听闻耶稣所宣讲的上帝国。他参与了耶稣的“登山变像”,成为耶稣三位核心门徒之一,也是其中最受喜爱的。他热衷上帝的道理,得蒙启示编写耶稣的生平,约翰福音。也得蒙启示写下约翰一书、约翰二书和约翰三书,勉励信徒在生活上表现彼此相爱的精神,过圣洁的生活,在信仰上,勉励信徒要战胜异端的诱惑和破坏。

约翰一开始性格鲁莽,十分有个性,但之后在耶稣的感化下,变成了一个宣扬爱的重要性,传播爱的人。从后来约翰的表现和书信中经常强调爱的教训,并吩咐信徒永记“彼此相爱”的命令。 当约翰在福音书叙述自己时,总不提自己的名字,只称为“主所爱的门徒”,特别是强调基督徒对耶稣基督的爱,他还讲到基督对教会的爱,同时又提到信徒之间的彼此相爱,他的写作里可以说充满了爱的精神。

晚年他被放逐至拔摩岛,耶稣把末后之事启示他,让他记录下来,写成《启示录》。透过对耶稣的认识与皈依,培养献身于行动的能力,并以坚忍与慈爱的精神,非暴力地坚持爱、正义与和平的生活。

而如今当我们更深入学习启示录时,认识到它作为启示性预言的功能,从而帮助我们理解其中有益于生活的信息,树立有爱的行为准则。

而安多恩控诉拉特兰善的“虚伪”,将爱平等地施予每一个人,甚至是仇敌萨卡兹,这种不论对象的大爱,正是约翰所提到的“我们爱,因为神先爱我们”的完美诠释。


【明日方舟】拉特兰剧情相关考据(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