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明日方舟】拉特兰剧情相关考据(上)

2023-02-19 17:32 作者:伊东之风  | 我要投稿

拉特兰的地理区位上,是泰拉大陆中部的一个独立小岛,北邻叙拉古,西邻维多利亚,东边是雷姆必拓,南边是伊比利亚。国家性质层面是一个神权国家,整个国家的民众都对他们的信仰有着绝对的虔诚,这里与现实中同样国土面积狭小,同为教皇国的梵蒂冈不谋而合,很显然文案在具体做设定时,参考过现实社会,这在很多方面都有对应。

下面就来详细描述一下这些众多的重合点。


1.现实背景

罗马帝国时期将基督教立为国教,并将拉特兰宫和拉特兰·圣乔凡尼大教堂赐给罗马主教作为教会活动场所。在国家意志的推动下,基督教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之后罗马帝国虽然灭亡了,但基督教依靠着不断传教,反而吸收了越来越多的信徒,因此势力也就越来越大。

在公元6世纪,基督教就已经获得了罗马城的实际控制权,教会的最高神职人员被尊为“教皇”,并在罗马城的西北角修建了奢华的梵蒂冈宫殿,当然这也是教会势力走向腐败统治的开端。

公元8世纪,教皇的辖区遭伦巴德人入侵,法兰克王国国王丕平出兵意大利,打败了伦巴德人,并将罗马城和周边领土送给了教皇,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丕平赠土”。

随后,教皇的教权日益扩张,统治了意大利中部地区。于是,以教皇为君主,以罗马城为首都,梵蒂冈的前身——教皇国正式出现了。

之后以罗马为中心的天主教会从基督教中独立出来,教皇也正式从拉特兰宫搬到了梵蒂冈宫,之后为了满足自我的享受,开始大兴土木,建造各种奢华的宫殿和花园,大肆敛财导致民众怨声载道,加上内部腐败,逐步走向衰败。

19世纪中叶,意大利逐渐统一,如日中天的意大利王国大肆扩张领土,杀入了当时的罗马城内,教皇无力抵抗,不得不退居梵蒂冈宫中。意大利政府军忌惮于教皇在全世界天主教徒当中的影响力,不敢贸然进攻,同样,势单力薄的教皇也无法组织军队收复失地,双方就这样一直保持着胶着状态。

直到墨索里尼上台,他为了寻求宗教势力的支持,在1929年与教皇签订了《拉特兰条约》,承认梵蒂冈从意大利独立出去,成为永久中立国,不参与国际事务的纷争。作为交换,教皇必须要承认意大利政府对罗马其他地区的占领和统治。到这里,曾经教皇国的光辉历史彻底黯淡,梵蒂冈翻开了历史新的一页。

2.地理景观

“拉特兰(Lateran)”这一词的词源,最早来自罗马帝国时期,罗马城中几座建筑物共享的名称。其中联系最大的是拉特兰·圣乔凡尼大教堂和拉特兰宫,拉特兰·圣乔凡尼大教堂建于公元315 年,君士坦丁大帝承认基督教后。该教堂所在的地区原来叫做拉特兰,原为罗马帝国时代一个名为拉特兰努斯家族的财产。

 

君士坦丁大帝

在君士坦丁大帝娶了此家族的成员法乌斯塔为第二任妻子时,这片土地连同地上原有的拉特兰宫成了法乌斯塔陪嫁的嫁妆。西元 315 年至 318 年期间,法乌斯塔将所有这些赠送给教皇梅尔基亚德,并在拉特兰宫旁建立了拉特兰·圣乔凡尼大教堂,以便为教皇提供驻地。

此后一直到西元1309年,这里和拉特兰宫便成为教皇们的官方处所。该教堂原为教皇的座堂,在西元 1305 年以前,均为历代教皇的住所,历史上曾在此举行过五次的大公会议。

被誉为“至高的拉特兰圣殿,全世界所有教堂之母”的拉特兰·圣乔凡尼大教堂,是罗马城的著名基督教堂,比梵蒂冈圣彼得教堂的大殿还古老十三年,其本身就是一处历史悠久的文化瑰宝。

拉特兰宫与前面的拉特兰·圣乔凡尼大教堂是同一建筑群,就在教堂旁边,原本也是拉特兰努斯家族所有。由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并赐给罗马主教。现存宫殿为16—18世纪重建。


 3.相关组织机构

目前剧情中出现的国家机关分别有教宗骑士、拉特兰戍卫队、教皇厅、万国信使,以及拉特兰中庭公证所。

首先说教宗骑士。

——爱国者《苦难摇篮, 7-18 行动前》

 

——煌,档案资料三

从内容可以知道,教宗骑士是当地的主要军事力量,承担抵御外敌的责任,使用转轮铳作为武器。同时通过观察剧情中的教宗骑士立绘,发现所说的转轮铳就是现实中的加特林机枪。

这里如果范围扩大一点,现实中还是能找到原型的。教皇和教宗的意思其实是一致的,只不过一个官方和一个非官方,天主教派的内部人员大多以教宗称呼,民间大多以教皇称呼。如果从这个角度探讨,可以延伸到十字军东征后的产物——三大骑士团,分别是医院骑士团、圣殿骑士团和条顿骑士团。

他们与其说是修士僧侣,实则其实就是军人,每个团的最高首领是“总团长”,而总团长则直接听命于罗马教皇,必须唯教皇之命是从。虽然每个骑士团的信条不一样,但都服务于教皇,同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消除危险,带来和平。其中与我们方舟剧情联系最紧密的是耶路撒冷、罗得岛和马耳他圣约翰主权军事医院骑士团,简称马耳他骑士团,是一支医疗慈善性质的医护军事组织。

其次是拉特兰戌卫队。剧情中翎羽、安比尔所属队伍,负责守城巡逻、作战等多项任务,使用统一配发的标准制式斧枪。

 

——翎羽档案

拉特兰戌卫队的性质和工作内容与现存的宗座瑞士近卫队(Pontifical Swiss Guard)的职能相近。

宗座瑞士近卫队本身则是于1506年由教宗儒略二世建立,是保护天主教会、圣座、罗马教廷和教宗本人的雇佣兵组织,性质如同教宗的保镖。

后来渐渐转变为专属于梵蒂冈城国的近卫队性质的雇佣兵组织,一般服务年限差不多介于2年和25年之间,瑞士近卫队成员必须是未婚的瑞士男性公民,而且必须为天主教徒。

 

然后是万国信使。这一组织是教宗在三十年前建立的制度,目的是使泰拉世界的各国联系更加紧密,万国信使奥伦就与维多利亚的高多汀公爵关系密切。

现实中这更像是国家外交部的职务,有意思的是因为梵蒂冈国情特殊,世界其他各国都想要同梵蒂冈这一宗教大国建交,导致梵蒂冈的外交官数量的需求十分庞大,所以就出现了梵蒂冈常住人口有一半以上都是外交官的现状。

再然后是教皇厅。拉特兰的政治中枢,在这里任职的人被称为枢机,以厅级划分不同职务,蕾缪安在第七厅的主要工作就是文书,菲亚梅塔挂任第五厅,更多的应该是护卫工作。剧情中的薇尔丽芙就称为枢机,但按照现实来说,枢机底下又有枢机主教、枢机司铎和枢机助祭。以薇尔丽芙的剧情表现来看,很大可能是枢机主教。

现实中的枢机,仅次于教皇的职位,因为穿红衣、戴红帽,又被称为红衣主教。枢机由教皇亲自册封,协助教宗管理教会事务。

最后是拉特兰公证所,送葬人、艾泽尔所属机构,负责向所有拉特兰公民征收费用,包括且不限于遗产继承、抚养和监护、已公证契约的执行等,另一方面,他们也为拉特兰公民提供种种权益维护服务。

公证所的工作人员被称作“执行者”,代表拉特兰公证所的意志。

拉特兰中庭公证所。从历史上看,公证起源于古罗马。当时,为适应广大古罗马居民办理某些法律事务的需要,出现了一种专门代写法律文书的自由职业者,叫做“tabellio”,中文名为“达比伦”。

一般在专门的事务所拟定文书并在上面签字作证,按国家规定向当事人索取酬金。但这一活动要接受国家监督,所拟定的文书必须提交法院审查确认并予以记录后,才能成为无可争议的文件。这是古代公证制度的萌芽。

公元4世纪后,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帝国内部普遍推行宗教公证。公证制度正式诞生。其后,宗教公证从宗教事务延伸至世俗的民事范围关系之中。英国的公证委任制度就是在13世纪,由教宗委托肯德伯利大主教委任公证人而成立,发展至19世纪,形成目前的体制。

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宗教公证逐步被限制和缩小,直至最后被取消,而国家机构中则开始正式设立公证处,公证人成为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或封建主任命的公职人员,其地位为法律所确认,其职权与活动范围也不断扩大。

民间机构已登场的是空弦所属的兰登修道院。

 

创立初期是为了保护教宗和神职人员安全,因此人员不局限于拉特兰本族的人员,也可以是其他地区的人们。同时为了修道院的存续,服务范围也从一开始的护卫教宗转变为护卫拉特兰人,特别是空弦所属的兰登修道院,为了生计不得不自酿啤酒和加工面包,显然修道院这种民间机构逐渐势微,渐渐被时代所淘汰。

奥地利的梅尔克修道院,被称为最美修道院。

4.饮食文化

 

这个地方的甜品非常出名,同时拉特兰人热爱甜食,剧情中得到多次体现。

像安德切尔这样,只会做二十几种甜品的都算不及格的,所以拉特兰人不仅爱吃甜品,也会做甜品。

——安德切尔

有趣的是《吾导先路》的蚀刻章都是冰淇淋圣代,可见这与律法一样,已经成为了当地的一种文化符号。

剧情中也出现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甜品名称,现实中也能找到对应。

蒙布朗:

 

年轮卷:

千层蛋糕:

“击败了甜点,也就击败了拉特兰”,这里的这句介绍也是相当有意思。

 现实中梵蒂冈主要以面食、蔬菜沙拉为主,甜食相对较少,但我们可以放大范围,既然是“国中之国”,就不得不提意大利这一甜品之国。基本上很多风靡全球的西点都是源自意大利。

 

提拉米苏
阿芙佳朵(鸿雪原名怀疑neta了这里)
蜂蜜糖球
泡芙

意大利人爱吃甜食,而且甜点的糖分往往很高,大部分家庭也会学着自己做一些,招待客人和朋友。

5.国家外交

 

——赫德雷《生于黑暗,DM-6 行动前》

 

——W《生于黑暗,DM-1行动后》

由生于黑夜中赫德雷以及W的口吻可以看出,萨科塔人与萨卡兹人存在着普遍仇恨,这种仇恨的原因是多方面,可能是种族特性,拉特兰人本质为“天使”,而萨卡兹本质为“恶魔”,或许一生下来就形成了条件反射性的厌恶。当然除了这个重要原因之外,拉特兰人本身也多次参与到卡兹戴尔内战,对于萨卡兹人来说,无疑就是一个干涉者。而因为萨卡兹好战的特性,追求和平的萨科塔人,不得不一次次遏制他们膨胀的战争野心,所以对于他们来说,萨卡兹就是不断制造冲突的战争狂。

——棘刺,晋升后交谈2

 

——安哲拉,档案资料3

拉特兰通过宗教传播在全泰拉生根发芽,其中在伊比利亚反响热烈,有着大量忠实的信徒,后来本土化之后渐渐分离,最终成立了“伊比利亚国教会”,自立门户,大静谧之后又重新改组,成为现在的“审判庭”。


6.种族

 拉特兰以萨科塔为主要种族,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黎博利。但黎博利在社会的地位普遍不高,一些重要的职务都是由萨科塔人担任,黎博利主要从事一些辅助工作。

7.萨科塔人的特性

萨科塔人的光环与大脑中的海马体有关,这在安德切尔的档案中有提到。

——安德切尔

 

海马体位于大脑丘脑和内侧颞叶之间,形似像海马。它的功能是存储短期记忆,帮助调节情绪,并存储和处理空间信息。现实中海马体萎缩或者受损,会引发阿尔茨海默症、癫痫和其他疾病。而海马体是掌握记忆,处理信息的枢纽,换句话说,海马体越发达,自身对于外界信息的短期记忆能力也就越强,原先短时间接受的信息量是有限的,现在有更多的信息涌入海马体,过滤并传递给大脑皮层,之后转化为永久性记忆,对外界的感知能力自然而然也相应的提高了。

 

拉特兰人的光环伴随语言而生。

——莫斯提马《喧闹法则,CB-ST3》

 

而言语活动是大脑皮质各个部位共同活动的结果,但皮质的不同部位又有相对的机能分工。语言区是人类大脑皮质所特有,多在左侧。在这方面的研究中,语言障碍的病理实验结果提供了大量的证据。1861年法国医生布洛卡最先发现大脑左半球前部有一个部位因外伤受到损伤后,患者出现了一种语言障碍,基本上不能说话了,但仍能听懂别人说的话。这个部位后来被称作“布洛卡区”,这个区受到损伤而造成的语言障碍就叫做“布洛卡失语症”。人们由此推测布洛卡区就是专门控制说话机能的部位。

萨科塔人普遍具有极强的感知分析能力。

——能天使,档案资料2

 

——安比尔,交谈1

而我们在前面安德切尔那儿,已经提到大脑中的海马体与记忆存储和信息处理有关,海马体越发达,信息处理能力和事物的记忆能力也就越强,即使是身边的一件小事,萨科塔人也能洞察其中的原理。能天使的动态视力,安比尔的感知生物,outcast的语言洞察力,这些都是独属于萨科塔人的高度感知能力的体现,同时他们的感知能力因为不同人的喜好而产生差异化。而安德切尔正因为脑部的海马体异常,似乎致使这种能力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甚至有预知“未来”的效果。

——安德切尔,档案资料1

 

——芳汀《踏寻往昔之风, 域外同族》

 

这一点也可以通过踏寻往昔之风剧情可以了解到,萨科塔人一般无法佩戴帽子,只要有东西罩住光环,就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眩晕感、恶心感,只有意志极强大的人,像教宗骑士和一些职务限制的公职人员,才会佩戴头盔、光环套。而安德切尔的信物我们可以看到,是一顶萨科塔人想都不敢想的套头帽,而这正是因为安德切尔的光环是先天畸形造成的,这里面也自然牵扯到了脑部的构造影响。

萨科塔的源石技艺最多同时控制五颗子弹,一旦发射第六颗子弹,就是在使用以燃烧生命为代价的一种自杀式源石技艺。

 

据拉特兰工匠所言,拉特兰制造的每一发蚀刻子弹内都装着一块微型施术单元,这些施术单元都与拉特兰铳的结构相互对应。不仅是铳器本身,就连它们发射的每一发蚀刻子弹都等同于术师的法杖,控制铳械需要高度精细的源石技艺控制技术,萨科塔对于铳械具有极高的天赋。这也就能够解释为什么最多只能同时五颗而不能六颗,因为这需求施术者耗费大量的源石技艺去提供瞬间火力。

——能天使,过载模式

 

非公职人员举铳或枪击同族,将会受到诅咒,这种诅咒可以称之为“堕天”。

 

剧情表现为莫斯提玛向安多恩举铳,最后变成堕天使,光环和身后的光翼变成黑色,身体长出象征“恶魔”的萨卡兹黑角和尾巴,诅咒从枪口对准同类时就已生效,和前面的只要射出六颗子弹就会自焚身亡,是一样的道理,是即时性的。

而身为公职人员的送葬人就不会“堕天”,这很大可能是因为身为公职人员,佩戴了相应的屏蔽装置,或者被主机赋予了处刑资格证。

剧情中委托送葬人让红云活下去的迪伦马特,曾经就以复仇为目标,枪杀过同族且逃避公证所多年,此人如果符合萨科塔人的特质,也很大可能是一位堕天使。

8.律法

 

公民有着“一至十三项公民权益”,似乎是对公民权益的相关规定和限制,具体条款未知。

律法具有强大约束力,这种约束力即使是在宗教力量面前依旧不遑多让,成为了上层统治者管理民众的利器之一。

拉特兰的律法拥有实体条律,内容涵盖从射击同类到感染者的处置等诸多内容,当地人对此十分格守。尽管如此拉特兰仍设有律警、执行者、流浪法官和教宗之手等多个职位来确保法律的执行,但执法人数似乎并不足以让拉特兰做到言出法随,更像是为了让律法看起来名副其实而推出来的形象。

在拉特兰现行的律法之中,有明确的相关条例对公民感染矿石病后可能出现的诸多情况,做出了严格详细的规定。当拉特兰的公民感染矿石病,其本人的一应公民权利仍然将会受到保障,但除一些特殊情况外,感染者通常并不被允许在拉特兰的领土内居住或逗留。

9.铳械

中远距离杀伤武器铳,据传最先由拉特兰人发现,也因此成为了拉特兰的标志之一。当地的铳械使用术对于外域来说过于先进和复杂,它的杀伤力并不十分出色,但由于相比其他冷兵器更为契合拉特兰人的习性,因此逐渐成为了大部分拉特兰人的首选武器,正常情况下每个成年拉特兰公民都会有至少一把守护铳。但只有通过拉特兰统型武装运用许可协议的拉特兰人才有使用铳的权利,未获得许可的拉特兰人可能会选择弩弓作为武器,因此拉特兰不仅仿制铳部件的技术十分发达,制造弩的技术也在同步发展。

在设定集第15节中,给我们详细展现了铳这一类似于我们现实中枪械的武器的构造和原理,原来铳其实就相当于一种弩,不过这种弩不太一样,它有一个源石激发装置(相当于枪的上膛),施术者触发这个类似于法杖原理的源石装置,可以立即倾泻出大量密集火力,而枪的造型,别误会,单纯只是贴合人体工程学设计的,看起来泰拉人和咱们人类想到一块去了,但我们知道在剧情中,拉特兰是从哪儿“发现”,而不是“发明”得到的,再进行改造才发展到如今这样,所以也是很多人说的泰拉文明沿袭人类文明的一个疑点证据。

战车的个人档案中也有提到,其实泰拉世界的“铳”和我们现实中的枪械的技术鸿沟就在于子弹上,击发装置相对来说依葫芦画瓢就行了,但子弹这种东西涉及到了化学,也就逃不开方舟点歪的科技树,所以在子弹研究上,可露希尔必须克服发射药这一难题。

一般子弹由弹丸、药筒、发射药、火帽四部分组成。而子弹中的发射药按成分一般分两种:单基发射药与双基发射药。单基发射药就是硝化棉为能量基的发射药,在醇醚混合溶剂作用下将硝化棉溶胀捏合压伸成型,烘除溶剂,用石墨光泽即得产品。双基发射药是以硝化棉和硝化甘油为能量基的发射药,在水相中用硝化棉吸收硝化甘油,然后在双辊压延机中压成片,捏合压伸烘干光泽而成。两种发射药类型都离不开可露希尔头大的“硝化棉”(一般含氮量低的“硝化棉”俗称胶棉,被广泛应用于喷漆、人造革、胶片、塑料等,所以相当于这一部分的科技是一块黑洞)。

可露希尔进行过相关研制,运用源石粉末和工业酮原料造出了与现代枪械差不多的产物,虽然相比较现实枪械的射程还有所不及,但基本算是像模像样了,但研究周期太短,在可露希尔看来,这种新型武器因为枪械重量沉,噪音大的缺点不如半自动弩炮(只有源石击发装置的铳精简了枪械的结构)。

 

另外观察菲亚梅塔的模组档案,我们发现一种名为“律外弹”的特种弹药,由民间自研,既然是“律外”,显然逃避了一些萨科塔的“律法”,所以我怀疑射击者很可能并不会堕天,只是犯罪,相当于骗过了系统。



10.宗教信仰

宗教方面,拉特兰人对他们的信仰有着绝对的虔诚。现任教皇伊万杰利斯塔十一世于1099年举办万国峰会,在3月18日提出了“泰拉应并肩生存到底”的“拉特兰主张”,力求将教义传递到泰拉各地,推动各国友好合作,维护各国和平安定。

这一人物很大可能neta的现实中的教皇本笃十五世,他在1917年提出七点和平计划,在战争结束后一直致力于国际和解。

现实中,梵蒂冈全国居民信仰天主教,日常生活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每遇周日,圣彼得广场天主教徒聚集,中午12点,随着教堂钟声响起,教宗在圣伯多禄大殿楼顶正中窗口出现,向教徒们发表演说。

 

【明日方舟】拉特兰剧情相关考据(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