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第一章(泉佐和子/绯山美帆子)

泉佐和子《奇迹的动物园~旭山动物园物语~》
我在事务所进行台词训练时,『旭山动物园物语』的制片人有来开会。在那里和制片人打了招呼为契机,问我要不要来出演。
而通过这部作品,我得以与坂东元先生(现任旭山动物园园长)见面,这个相遇对我来说意义重大。了解了坂东先生的活动,深受震撼。他告诉了我自己为什么要从事这项活动,他的想法是什么,以及地球目前面临着多大的困境。之前,我对这些问题毫无意识,但那时的我感受到了一连串的冲击。地球变暖导致北极熊现在可能面临灭绝的风险。我对北极正在消失的可能性感到惊讶,也第一次知道人类的自私正如此严重地影响着地球。由于我本来就喜欢动物,所以我开始思考为人类、为地球,当然也是为动物而努力!
从那时起,我便开始自发学习起关于野生动物、灭绝危机、保护活动,以及与此相关的地球变暖和环境问题的知识,同时我也开始关注“MY筷子,MY杯子”以及减少垃圾等活动,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有了更强的意识。
十几岁时萌发的“想要做些什么”的想法一直持续着,现在变得更加坚定和强大。当然,关于猫狗的安乐死问题以及动物保护,我依然持续关注着并进行研究,同时只要一想到环境与健康,我也变得从无农药蔬菜开始,一直到学校的餐食,甚至是学校教育方方面面都会注意起来。现在,比起演艺工作而言,兴趣似乎更倾向于环保这方面了。我已经走过了大约17年的生活,第一段人生结束了,现在正是开始考虑下一段,另一种人生的时候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认为自己作为一个人,在除了演艺之外还对其他事情产生兴趣,这部作品和这段时期给予了我这个契机。
在这段时间里,我也一直在阅读哲学书籍,学习国语。从“讨厌学习”这一点开始从事演员工作,就算到如今我对学术方面的东西也依然不擅长,但那时我却意外发现自己非常喜欢能够让自己成长从而去获取知识这件事。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在这段时间里形成了“喜欢学习”这一根本。
我也很享受做习题。虽然我好像说得很了不起,但是……现在,正在学习国语习题的女孩,正在与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毕业的导演们交流关于台词和文字的内容……这是一个梦想,不是吗?我有在努力学习。我为此感到骄傲。虽然非常艰难,但是没有后悔,能够去全力以赴是一件好事。
绯山美帆子《Code Blue》
第一季是在我二十岁的时候。『Code Blue』是一部让我遇到了导演西浦正记,并教会了我“演员应该是如何塑造角色”的作品。导演让我去“烫个卷发,打个耳洞。”,所以我人生第一次去打了耳洞。从那以后,我开始为緋山这个角色做选择,比如听诊器要选哪种颜色?要拿哪支笔?穿什么样的鞋子?这些全都是我自己来挑选。导演耐心地教导我,使我从中学到了角色扮演的本质。
当时的我苦苦挣扎要去如何演绎角色,对角色扮演的本质也不太了解,正是非常困难的时期。在一般的拍摄现场,会有类似于“现在台词再响亮一点。”或者“说话再快一些。”这样的表面指导。但是西浦先生却会向我们解释,他希望我们达到怎样的情绪,从而有条理地指导我们。这便让绯山的情感,她这个角色的深度不断增加。使我对角色的理解更加深入。之前我都是尝试自己去制作人物关系图,不断试错,但最终只能追求于表面。而通过这部剧,也让我学到了除非探索内在,否则很难掌握外表。从那时起,我终于开始觉得演戏很有趣。在那之前,我从未自己挑过作品,我在每天仅有的2~3个小时的睡眠时间里,匆忙去应付眼前的事情。作为一个演员,我可以真正去面对角色和作品,这部剧是一个重要的转折。
而且当时那个由“我们要开始了!”而迸发出的来自我们这初出茅庐的五个人的热量,对于我们的影响非常大。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步调,但彼此之间仍然能刺激着对方,我们都感受到了“必须要留下印记”的危机感。我们都被激发出了极大的力量。对于我来说,作为当时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的我来说,那是非常强烈而耀眼的刺激。
所以,七年后第3季的再会,是当初那五个初出茅庐的人,在各自已经建立了一定的立场和角色之后再次相聚。我们都感受到了彼此的自信,从而互相认同,尊重彼此……不知不觉中,我们之间建立了这样的关系。我们五个人聚在一起时的安心感,从中涌出的能量是难以置信的,那种兴奋感是非常强烈的。我们在现场交谈的内容变得非常深刻,有种“我们都长大了”的感动,会让我觉得“啊,这就是战友,同盟。”,让人感慨万分。如果那四个人都在努力,我也会努力。他们是我获得力量的源泉。
在做演员将近十年的时间里,即使经历了各种变化和分别,在这个世界上这也是正常的,而能够聚齐五人再次聚会,并一起工作,这个事实对于我们演员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
『Code Blue』是相遇的开始,也是演员戸田恵梨香的起点。从一个毫无经验的普通人,逐渐真正地学会了如何扮演角色。我开始感受到演戏的乐趣。公司的社长和经纪人在观看作品时总会提出批评,比如“这里的表情”或者“这个角色”,但从某时起,他们不再说了……现在想来,这可能是从『Code Blue』(第1季)开始的。
当时(2008年左右),是我在学习上超负荷,同时还要出演作品的时期。在拍摄『Code Blue』的同时还在拍摄另一部电影和SP剧。我感到非常疲惫,一直是“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睡觉?”“明明『Code Blue』正在东京拍着,而现在又在大阪?”这样的状态。这让我感到非常焦虑,“这样下去可以吗?”“我真是一无所有啊!”,不是作为演员的我,而是自己本身被抛在一边,有着这样的不安感。总而言之,我感到非常急躁。从拍摄『诈欺游戏』开始学习后,我意识到知识的汲取对我来说是安全感的来源。但在当时那个时期里,我却无法继续汲取。若是继续这样下去,我虽然会努力面对角色塑造,却无法培养自己和大脑。我希望成长,但却无法成长!我开始意识到这一点。这让我非常难过,感到非常沮丧,好像“哇,我真的不行了!”。而多亏了『Code Blue』,让这个局面得以扭转。遇到西浦导演,我了解了塑造角色的乐趣,一下子觉得演戏变得有趣了起来,也逐渐意识到我正在成长。
所以,在我二十岁时经历了『Code Blue』之后,我首次向公司提出,“我不想再接拍作品了”,并请求他们“一年一次,请给我一个月整的假期。”公司也接受了我的请求。从那时起,我开始创造属于自己的时间,并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我开始探索什么是学习,什么是成长,对演员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
『Code Blue』之前,于我而言可谓是飓风。换言之当时的我处于黑暗中。但是,通过『Code Blue』,突然有了转变。我开始展现我的优点,但是我无法完全掌握自己的优点。虽然我意识到了我的缺点,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也给我带来了新的困扰。这个问题在『SPEC』中又一次被挑战……。所以,从『Code Blue』到『SPEC』的时间,尽管苦恼的类型有所不同,但我一直处在提升阶段,又迎来了一个新的黑暗。
在那个时期广告和杂志上,我依然经常要穿着白色连衣裙。我一直告诉公司社长和经纪人,“真的不适合清纯派!”、“请考虑一下我的性格,我不是那种类型”。我一直在努力摆脱公司过去塑造的形象,『Code Blue』也在某种意义上,让我扮演了和緋山这个角色有共鸣的,带有斗志的角色,我一下子改变了自己。接着,我也迅速得到了出演『SPEC』的机会。